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1923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重,越来越多的人无法保证每天的休息时间,过度的劳累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工作机制,心烦不安使得肝胆的排毒能力降低,毒素日积月累,在体内慢慢形成血液毒素,加之外界空气质量较差,于是便会逐渐引起全身从小面积到大面积的瘙痒,继而引发硬块形成荨麻疹,荨麻疹是目前无法根治的病症,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目前治疗荨麻疹多用西药,西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治愈率低,依赖性大,只能短时间治疗,无法根治,且对于慢性荨麻疹来说长期服药,对人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治愈后无复发,具有杀菌止痒,去腐生肌的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雄黄0.8-1.2份、硼砂2.4-3.6份、升药0.8-1.2份、铅丹4.8-7.2份、炉甘石8-12份、当归4-6份、苦参8-12份、硫磺2.4-3.6份、蟾酥2.4-3.6份、白芷8-12份、白芨8-12份、百部8-12份。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本发明根据荨麻疹的病情需要,在辨证立法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上述原料按照君臣佐使的组织原则组合而成,而不是把药物进行简单堆砌,也不是单纯将药效相加。在本配方中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各有所偏,按照上述重量份的配伍,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相辅相成的发挥出综合作用,产生疗效。

本发明根据中医组方原则,以百部、白芷、苦参、硫磺为君,作为主药,在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以雄黄、硼砂、升药、铅丹为臣,作为副药,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以当归、白芨、炉甘石、蟾酥为佐,以保护皮肤不受到伤害。

其中百部归肺经,气味甘苦,有消肿生肌之功效;白芷气味辛温,归肺胃经,有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之功效;苦参气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有清热止痒之功效;硫磺其味酸,归肾大肠经,有杀菌止痒之功效;雄黄辛、苦、温,归心、肝、胃经,有消肿、抗菌、镇痉、止痛之功效;硼砂甘、咸、凉,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防腐之功效;升药气味辛热,可用于拔毒、题脓、去腐生肌,对湿疹湿疮、顽癣、骨髓炎有一定疗效;铅丹气味辛、微寒,归心肝经,外用解毒止痒、收敛生肌,解毒消肿;当归气味辛温,归肝、心、脾,有补血活血之功效;白芨气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之功效;炉甘石气味甘平,归肝胃经,有防腐生肌之功效,可解毒湿疹、皮肤慢性溃疡;蟾酥气味甘辛、温,归心肺经,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之功效。

本发明配伍合理,安全有效,以君药清热祛风,消肿排脓;以臣药杀菌止痛,去腐生肌;以佐药凉血化斑,增进毛细血管扩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优选地: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雄黄0.9-1.1份、硼砂2.7-3.3份、升药0.9-1.1份、铅丹5.4-6.6份、炉甘石9-11份、当归4.5-5.5份、苦参9-11份、硫磺2.7-3.3份、蟾酥2.7-3.3份、白芷9-11份、白芨9-11份、百部9-11份。

优选地: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雄黄1份、硼砂3份、升药1份、铅丹6份、炉甘石10份、当归5份、苦参10份、硫磺3份、蟾酥3份、白芷10份、白芨10份、百部10份。

优选地:所述当归、苦参、白芷、白芨和百部的制备方法均为将各原料进行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0wt%。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0-45℃。

更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的时间为4-8h。

一种制备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步骤包括:将所述雄黄、硼砂、升药、铅丹、炉甘石、当归、苦参、硫磺、蟾酥、白芷、白芨和百部分别进行粉碎,然后混合均匀即得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的颗粒细度为100目以上。

一种含有所述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的敷贴,包括胶黏层和固定在所述胶黏层上的药物包,所述药物包包括外袋和填充在所述外袋内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外袋的材质为无纺布。

雄黄是二硫化四二砷(As2S2)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雄黄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并对细胞有腐蚀作用;吸收后,对神经有镇痉、止痛作用;体内外均有杀虫作用。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体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绿脓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硼砂一般写作Na2B4O7·10H2O,又称四硼酸钠(十水)、月石砂、黄月砂、硼砂(药用)十水四硼酸钠、四硼酸钠,是非常重要的含硼矿物及硼化合物。易溶于水和甘油中,微溶于酒精。水溶液呈强碱性,可用来鉴定金属离子,有杀菌作用。在医学上,硼砂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防腐、氟骨症、足癣、牙髓炎、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褥疮、痤疮、外耳道湿疹、疱疹病毒性皮肤病、癫痫的治疗,用于肿瘤的治疗。在动物医学上,硼砂用于鸡喉气管炎、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猪支原体肺炎、牛慢性黏液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升药为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而成,学名粗制氧化汞,红色者称红升,黄色者称黄升。又名升丹、三仙丹、红升丹、黄升丹。加工后碗边的红色物质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物质为黄升。具有拔毒排脓,除腐生新的功效,外治疔疮痈疽,对口发背等症。

铅丹为铅的氧化物Pb3O4,别名:黄丹、广丹、丹粉、真丹、铅华。味辛,微寒,归心、肝经。外用解毒生肌,内服截疟。用于各种疮疔,黄水湿疹,溃疡久不收口,毒蛇咬伤,疟疾,惊痫癫狂。铅丹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制止粘液分泌的作用。

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其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无臭,味微涩。功能主治: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又名地槐、好汉枝、山槐子、野槐,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硫磺别名硫块、粉末硫磺、磺粉、硫磺粉、硫、胶体硫、硫黄块。硫磺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性酸、温、有毒,归肾和大肠经,外用能杀虫止痒,可用于疥癣、湿疹、皮肤瘙痒。升华硫磺又称为硫华,与皮肤及组织接触,在其分泌物的作用下生成硫化物,有使皮肤软化及杀菌作用。沉降硫磺又称为硫乳,与皮肤接触在其分泌物的作用下可产生硫化氢及五硫磺酸,有杀菌、杀疥的作用。

蟾酥是蟾蜍耳后腺及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或浅黄色浆液,有毒,又名华蟾酥毒基、华蟾毒精、脂蟾毒配基、蟾王浆,蟾王蟾酥提取浆液,干燥,上色,密封保存后可以入药。蟾酥主治小儿疳疾,脑疳。又可治背部疔疮及一切肿毒。

白芷(拉丁文名: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又名川白芷、芳香,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白芨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药典依据:《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

百部(拉丁学名:Stemona japonica)亦称婆妇草、药虱药、百部草、百条根、闹虱、玉箫、箭杆,是百部科的植物,块根可入药,有毒性。外用可驱除蚊虫,内服有止咳的功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中医组方原则,以百部、白芷、苦参、硫磺为君,作为主药,清热祛风,消肿排脓;以雄黄、硼砂、升药、铅丹为臣,作为副药,杀菌止痛,去腐生肌;以当归、白芨、炉甘石、蟾酥为佐,保护皮肤不受到伤害,凉血化斑,增进毛细血管扩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本发明中各原料功用各有所长,各有所偏,按照上述重量份进行配伍,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了对人体的不利因素,各药物相辅相成,充分的发挥出了药方的综合作用,使用方便,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原料配伍如下表所示(注:1份代表1g):

实施例1和2的制备方法为:

先将当归、苦参、白芷、白芨和百部的各原料在30℃的温度下干燥4h,直至含水量为10wt%;

然后将雄黄、硼砂、升药、铅丹、炉甘石、当归、苦参、硫磺、蟾酥、白芷、白芨和百部按上表称取并粉碎为100目的颗粒,然后混合均匀即得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将所得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填充于无纺布材质的外袋内,制成药物包,然后将药物包固定粘贴在胶黏层的中部,可得到含有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的敷贴。

实施例3和4的制备方法为:

先将当归、苦参、白芷、白芨和百部的各原料在35℃的温度下干燥6h,直至含水量为8wt%;

将雄黄、硼砂、升药、铅丹、炉甘石、当归、苦参、硫磺、蟾酥、白芷、白芨和百部按上表称取并粉碎为200目的颗粒,然后混合均匀即得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将所得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填充于无纺布材质的外袋内,制成药物包,然后将药物包固定粘贴在胶黏层的中部,可得到含有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的敷贴。

实施例5的制备方法为:

先将当归、苦参、白芷、白芨和百部的各原料在45℃的温度下干燥8h,直至含水量为6wt%;

将雄黄、硼砂、升药、铅丹、炉甘石、当归、苦参、硫磺、蟾酥、白芷、白芨和百部按上表称取并粉碎为300目的颗粒,然后混合均匀即得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将所得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填充于无纺布材质的外袋内,制成药物包,然后将药物包固定粘贴在胶黏层的中部,可得到含有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的敷贴。

在使用过程中,建议先进行拔罐,然后用针挑破脓包,待脓水流干后再清洗干净上药,上药期间,以素食为主,即使在此期间出现起泡现象,也不必过分在意,待水泡不再出水时,可自行愈合,残留下的痘印通常在3-8个月内消失。

下面给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使用案例:

案例1

夏某,女,浙江宁海南门人,全身骚痒8年,见风就痒,晚上更甚。采用本发明的敷贴进行治疗,按照上述用药注意事项,每天两贴,15天后症状消失,不再复发。

案例2

林某,女,53岁,浙江宁海南门人,脚趾有裂痕,又臭又痒,采用本发明的敷贴进行治疗,按照上述用药注意事项,每天1贴,10天后痊愈。

案例3

焦某,男,38岁,浙江宁海纺织厂工人,发病期间浑身有大面积硬块,采用本发明的敷贴进行治疗,按照上述用药注意事项,每天2贴,6天后痊愈。

案例4

刘某,女,四川绵阳人,患病期间出现水泡,全身瘙痒,采用本发明的敷贴进行治疗,按照上述用药注意事项,每天2贴,20天后治愈,3个月后痘印消除,不再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