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斑面膜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360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斑面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色斑是指皮肤表面和周围颜色不同的斑点,由于皮肤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常见面部呈褐色或黑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的皮肤疾病,包括雀斑、黄褐斑、黑斑、日晒斑等。色斑常出现于前额、鼻梁、脸颊等处,偶尔也出现在颈部、颈部手背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色斑不影响健康,但很多女性却为脸上的雀斑、黄褐斑而烦恼。但目前市场上的祛斑面膜,其祛斑效果均不理想,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中国专利申请CN105640841A公开了一种抗衰祛斑面膜液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组分:水、甘油、丙二醇、熊果苷、聚谷氨酸钠、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3-O-乙基抗坏血酸、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拨拉氏蘑菇提取物、甜橙花提取物、香根鸢尾提取物、雪莲花提取物、卡波姆、三乙醇胺、透明质酸钠、羟苯甲酯、苯氧乙醇和香精。该发明抗衰祛斑面膜液有效补水保湿,平复皱纹、细纹,强效淡化黄褐斑、雀斑等色斑,美白肌肤,改善肤色暗黄的作用,但其渗透性及祛斑效果有待提高。中国专利申请105310969A公开了一种玫瑰美白祛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以重量份计算,该面膜由以下组分组成:芍药8-10份、白菊花8-10份、白芷12-14份、白僵蚕12-14份、白茯苓12-14份、绿豆16-18份、玫瑰精油15-20份、蜂蜡2-4份以及玫瑰花水200-300份。该发明制备的祛斑面膜具有祛斑、美白、活肤效果,但其参透效果不佳。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斑面膜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祛斑面膜液能够淡化黄褐斑、蝴蝶斑、老年斑等色斑,美白肌肤,改善肤色暗黄,且渗透性和保湿效果较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祛斑面膜液,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20-羟基蜕皮甾酮0.5-1%、熊果苷0.5-1%、3-O-乙基抗坏血酸醚0.5-1%、丹参素1-2%、益母草碱0.5-1%、聚谷氨酸0.5-1.5%、玻尿酸1-3%、聚乙烯吡咯烷酮0.1-0.3%、丙二醇1-5%、丁二醇1-3%、甘油2-8%、羟苯甲酯0.1-0.5%和水72.7-91.3%。聚乙烯吡咯烷酮CASNO:9003-39-8。本发明配伍合理科学,各组分相互作用,协同起到祛斑、保湿的效果。同时,在丹参素与益母草碱的作用下,各组分协同起活血化瘀、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祛斑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的祛斑面膜液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组成:20-羟基蜕皮甾酮0.75%、熊果苷0.75%、3-O-乙基抗坏血酸醚0.75%、丹参素1.5%、益母草碱0.75%、聚谷氨酸1%、玻尿酸2%、聚乙烯吡咯烷酮0.2%、丙二醇3%、丁二醇2%、甘油5%、羟苯甲酯0.3%和水82%。同时,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祛斑面膜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丙二醇、丁二醇和甘油混合均匀,搅拌加入20-羟基蜕皮甾酮、熊果苷、3-O-乙基抗坏血酸醚、丹参素和益母草碱,搅拌,得溶液A;S2将水加热至70-80℃,搅拌加入聚谷氨酸和玻尿酸,搅拌均匀,得溶液B;S3将步骤S1所得溶液A加入到步骤S2所得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羟苯甲酯,搅拌均匀,即得。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加热温度为75℃本发明提供的祛斑面膜液中20-羟基蜕皮甾酮(C27H44O7,CASNO:5289-74-7)具有去角质、祛斑美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熊果苷(C12H16O7,CASNO:497-76-7)能抑制体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的生成,减少皮肤色素沉积,祛除色斑和雀斑,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3-O-乙基抗坏血酸醚(C8H12O6,CASNO:86404-04-8)具有抗氧化、美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丹参素(C5H10O5,CASNO:76822-21-4)具有活血化瘀、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的作用;益母草碱(C14H24ClN3O6,CASNO:7097-09-8)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聚谷氨酸(CASNO:25513-46-6)具有保湿、促进矿物质吸收的作用;玻尿酸(C28H44N2O23,CASNO:9004-61-9)具有保湿、去皱、促吸收的作用。本发明配伍合理科,各组分相互作用,协同起到祛斑、保湿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祛斑面膜液能够淡化黄褐斑、蝴蝶斑、老年斑等色斑,美白肌肤,改善肤色暗黄,且渗透性和保湿效果较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祛斑面膜液所述祛斑面膜液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组成:20-羟基蜕皮甾酮0.5%、熊果苷0.5%、3-O-乙基抗坏血酸醚0.5%、丹参素1%、益母草碱0.5%、聚谷氨酸0.5%、玻尿酸1%、聚乙烯吡咯烷酮0.1%、丙二醇1-5%、丁二醇1%、甘油2%、羟苯甲酯0.1%和水91.3%。制备方法:S1将丙二醇、丁二醇和甘油混合均匀,搅拌加入20-羟基蜕皮甾酮、熊果苷、3-O-乙基抗坏血酸醚、丹参素和益母草碱,搅拌,得溶液A;S2将水加热至75℃,搅拌加入聚谷氨酸和玻尿酸,搅拌均匀,得溶液B;S3将步骤S1所得溶液A加入到步骤S2所得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羟苯甲酯,搅拌均匀,即得。实施例2一种祛斑面膜液所述祛斑面膜液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组成:20-羟基蜕皮甾酮0.75%、熊果苷0.75%、3-O-乙基抗坏血酸醚0.75%、丹参素1.5%、益母草碱0.75%、聚谷氨酸1%、玻尿酸2%、聚乙烯吡咯烷酮0.2%、丙二醇3%、丁二醇2%、甘油5%、羟苯甲酯0.3%和水82%。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实施例3一种祛斑面膜液所述祛斑面膜液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组成:20-羟基蜕皮甾酮1%、熊果苷1%、3-O-乙基抗坏血酸醚1%、丹参素2%、益母草碱1%、聚谷氨酸1.5%、玻尿酸3%、聚乙烯吡咯烷酮0.3%、丙二醇5%、丁二醇3%、甘油8%、羟苯甲酯0.5%和水72.7%。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对比例1一种祛斑面膜液所述祛斑面膜液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组成:20-羟基蜕皮甾酮1.5%、3-O-乙基抗坏血酸醚0.75%、丹参素1.5%、益母草碱0.75%、聚谷氨酸1%、玻尿酸2%、聚乙烯吡咯烷酮0.2%、丙二醇3%、丁二醇2%、甘油5%、羟苯甲酯0.3%和水82%。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未添加熊果苷,增加了20-羟基蜕皮甾酮的用量。对比例2一种祛斑面膜液所述祛斑面膜液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组成:20-羟基蜕皮甾酮0.75%、熊果苷0.75%、维生素C0.75%、丹参素1.5%、益母草碱0.75%、聚谷氨酸1%、玻尿酸2%、聚乙烯吡咯烷酮0.2%、丙二醇3%、丁二醇2%、甘油5%、羟苯甲酯0.3%和水82%。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3-O-乙基抗坏血酸醚替换为维生素C。试验例一、安全性评价1.试验材料:实施例1-3制备的祛斑面膜液。2.试验对象:60人,女性,25-50岁,皮肤健康,无皮肤病过敏史。3.试验方法:1)将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人,记作实施例1-3组;2)选用合格的斑试器,以封闭式斑贴实验方式,将受试物(实施例1-3制备的祛斑面膜液)约0.2-0.3mL滴于斑试器内,外用专用胶带贴覆于受试者背部,24h后去除受试物,分别去除后0.5、6、12、24、48h观察皮肤反应,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皮肤反应分级标准记录其结果。4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各组受试者使用实施例1-3制备的祛斑面膜液后,在0.5、6、12、24、48h观察皮肤反应,皮肤均无不良反应,说明本发明制备的祛斑面膜液安全无刺激。试验例二、疗效测试1.试验材料: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制备的祛斑面膜液。2.试验对象:250例,女,30-50岁,患有黄褐斑。3.试验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例,分别为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组;受试者清洁脸部后,将膜布朝内展开轻敷于面部,轻按至完全贴合,敷15分钟,每周使用3次并且在晚上使用,连续使用6周。评价标准:痊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基本消失;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显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4.试验结果:祛斑面膜液祛斑效果评价结果见表1。表1祛斑面膜液祛斑效果评价结果组别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2组受试者/例5050505050痊愈/例3135332624显效/例11121186好转/例524911无效/例31279显效率/%8494886860总有效率/%9498968682由表1知,本发明制备的祛斑面膜液具有较好的祛斑效果。而对比例1-2制备的祛斑面膜液的祛斑效果比实施例1-3制备的祛斑面膜液的效果差,说明本发明配伍合理科学,各组分相互作用,协同起祛斑、美白的功效。同时,本发明制备的祛斑面膜液也具有保湿、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