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雾化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水平放置的医用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服药治疗哮喘等呼吸道的疾病的手段,医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的治疗。目前的雾化器一般分为三种超声雾化器、网式雾化器和气体压缩式雾化器。
如图13所示,其中的气体压缩式雾化器是利用压缩空气以较高的流速通过细小管口,从而形成文丘里效应,产生的负压带动药液一起喷射到阻碍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时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这种雾化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够竖直放置,或是稍微倾斜一定的角度。这是因为当雾化器的倾斜角度过大时,一方面药液容易泄漏,另一方面药液的液面无法淹没导流套管的下端口,这样即使在环形间隙的上端形成负压,由于空气的密度要远小于药液的密度,因此大气压会使大量的空气从导流套管和中心椎管之间的环形间隙中喷出,而药液的喷出量会极小,甚至没有药液喷出,难以形成有效的雾化。这样的使用要求对于大人来说一般还可以满足,但是对于一些婴幼儿来说,尤其是一些小婴儿来说是很不方便的,往往得不到孩子的有效配合,治疗效果也就事倍功半。
第二,存在着药液浪费的情况。因为即使严格的按照竖直放置的方式来使用雾化器,当药液的液面脱离导流套管的下端面时,也是无法形成药液喷射的,也就是说无论怎样,总是会浪费一部分的药液。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水平放置的医用雾化器,该雾化器能够任意角度放置而不影响雾化效果,大大的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够满足任意使用角度的雾化器,包括主壳体和上盖,所述的主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中心锥管,所述中心锥管的外部套有导流套管,且所述的中心锥管和导流套管之间形成了截面呈锥形的环形间隙,所述的上盖上设置有碰撞板和出气管接口,所述的底面呈半球状,所述主壳体的内部位于导流套管和底面之间设置有囊膜,所述囊膜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排气的排气组件;
所述导流套管的上端通过上连接柱与所述中心锥管的上端相连,所述导流套管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柱与所述的底面相连;
所述的主壳体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部的呈半球形的活塞,所述的活塞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导流套管的通孔,所述的活塞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活塞的上端设置有导柱,且所述的导柱向上延伸凸出于所述上盖的外部,所述导柱的上端设置有压板,所述的导柱上位于压板和上盖之间套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导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布,所述导柱的上端分别与呈圆环状的压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的上方设置有上圆柱侧面,且所述的上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形成了第一台阶面,所述导流套管的外侧面的上端为圆锥面,下端为圆柱面,且所述的圆柱面和圆锥面之间形成了第二台阶面,所述囊膜的外侧通过第一压环被压紧在所述的第一台阶面上,所述囊膜的内侧通过第二压环被压紧在所述的第二台阶面上,且所述的囊膜与所述的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第一压环和第二压环之间均设置有粘接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的第一压环和第二压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凹槽相对应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囊膜采用透明的软质塑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条呈放射状布置的导流槽,且所述导流槽的外端延伸至所述囊膜与所述底面的连接处,所述导流槽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环形间隙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面上设置有药液注入口,且所述的药液注入口上设置有密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的碰撞板呈伞状。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的外侧位于上圆柱侧面的下方设置有下圆柱侧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主壳体内部设置质软的塑料囊膜,并在注入药液之前通过排气组件将囊膜与主壳体之间的空气排出,这样即使在使用的过程中,药液的液面脱离了导流套管的下端面,由于外界的空气无法进入到环形间隙内,因此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只有药液能够进入到环形间隙内,形成雾化。这样,雾化器便能够满足任意的使用角度,降低使用要求,大大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2、通过在主壳体内部设置质软的塑料囊膜能够避免药液的浪费。
3、当倾斜的角度过大或是水平放置时,药液完全脱离导流套管的下端面,有可能会出现药液和环形间隙之间被贴附在底面上的囊膜阻断的情况,这样药液也很难再进入到环形间隙内。通过在底面的内侧面上设置导流槽,这样即使药液完全脱离导流套管的下端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也能够通过导流槽进入到环形间隙内。
4、碰撞板呈伞状,增加了碰撞面积,提高了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爆炸视图;
图8为主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的F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囊膜展开平铺后的示意图;
图13为传统气体压缩式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壳体,11-上圆柱侧面,12-底面,121-导流槽,122-药液注入口,13-第一台阶面,14-中心锥管,15-连接管,16-导流套管,17-第二台阶面,181-上连接柱,182-下连接柱,19-下圆柱侧面,2-上盖,21-碰撞板,22-出气管接口,3-第一压环,4-第二压环,5-囊膜,6-排气组件,61-活塞,62-导柱,63-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能够满足任意使用角度的雾化器包括主壳体1、上盖2和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内部的囊膜5,所述的囊膜5上方设置有用于排气的排气组件6。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的主壳体1包括上圆柱侧面11和设置于所述上圆柱侧面11底部的呈半球形的底面12,且所述的上圆柱侧面11和底面12之间形成了第一台阶面13。
如图8和图10所示,所述底面12的内部设置有沿轴线方向的中心锥管14,且所述的中心锥管14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所述中心锥管14的外部套有导流套管16,所述导流套管16的内侧面为第一圆锥面,且所述第一圆锥面的锥度与所述中心锥管14的锥度相同,所述的导流套管16和中心锥管14之间形成了用于药液流通的截面呈锥形的环形间隙;所述导流套管16的外侧面的上端为第二圆锥面,下端为圆柱面,所述的圆柱面和第二圆锥面之间形成了第二台阶面17,且所述的第二台阶面17与所述的第一台阶面13共面。
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所述导流套管16的上端通过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的若干个上连接柱181与所述中心锥管14的上端相连,所述导流套管16的下端通过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的若干个下连接柱182与所述的底面12相连。
如图8所示,所述底面12的外部设置有沿轴线方向,且与所述的中心锥管14相连通的连接管15。
如图6所示,所述的底面12上设置有用于注入药液用的药液注入口122,且所述的药液注入口122上设置有密封盖(图中未示出)。
所述的主壳体1为一体结构,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的主壳体1采用透明的硬质塑料制作而成。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上盖2扣合在所述主壳体1的上方,且所述上盖2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环形间隙相对应的碰撞板21,所述碰撞板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接出气管的出气管接口22。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药液与碰撞板21之间的碰撞面积,提高雾化效果,所述的碰撞板21呈伞状。
如图5、图6和图12所示,所述的囊膜5采用透明的软质塑料制作而成。所述囊膜5的外侧通过第一压环3被压紧在所述的第一台阶面13上,所述囊膜5的内侧通过第二压环4被压紧在所述的第二台阶面17上,且所述的囊膜5与所述的第一台阶面13、第二台阶面17、第一压环3和第二压环4之间分别设置有粘接剂。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保证囊膜5与主壳体1之间连接处的平整,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的第一压环3和第二压环4为刚性的,也可以增加粘接强度。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的排气组件6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内部的呈半球形的活塞61,且所述的活塞61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导流套管16的通孔。所述的活塞61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塞61采用透明的硬质塑料制作而成。所述活塞61的上端平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根导柱62,且所述的导柱62向上延伸凸出于所述上盖2的上表面,所述导柱62的上端通过呈圆环状的压板63相连。所述的导柱62上位于压板63和上盖2之间套设有弹簧(图中未示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柱62的数量为四根。
使用时,首先将用于封堵药液注入口122的密封盖取下,然后下压压板63,活塞61随之下移将囊膜5内的空气排出,然后通过注射器向药液注入口122内注入药液,透过透明的主壳体1观察药液的液面,并在此过程中缓慢松开压板63,保持药液的液面始终位于环形间隙的中部,直至药液注入完毕,然后完全松开压板63。注入药液完毕之后盖好密封盖,然后连接好进气管和出气管即可。在这里由于所述的活塞61为半球形,因此只要上升一点距离便不会对主壳体1造成封堵,从而保证大气压对囊膜5的有效作用。
通过在主壳体1内部设置质软的塑料囊膜5,并在注入药液之前通过排气组件6将囊膜5与主壳体1之间的空气排出,这样即使在使用的过程中,药液的液面脱离了导流套管16的下端面,由于外界的空气无法进入到环形间隙内,因此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只有药液能够进入到环形间隙内,形成雾化。
进一步地,当倾斜的角度过大或是水平放置时,药液完全脱离导流套管16的下端面,有可能会出现药液和环形间隙之间被贴附在底面12上的囊膜5阻断的情况,这样药液也很难再进入到环形间隙内。为此,如图9和图11所示,所述的底面12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条呈放射状布置的导流槽121,且所述导流槽121的外端延伸至第一台阶面13处,所述导流槽121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环形间隙的下方。这样即使药液完全脱离导流套管16的下端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也能够通过导流槽121进入到环形间隙内。
进一步地,由于底面12不好放置,容易歪倒,为此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底面12的外侧位于上圆柱侧面11的下方设置有下圆柱侧面19。
实施例二
为了方便囊膜5的更换,所述的第一台阶面13和第二台阶面17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的凹槽,相应的所述的第一压环3和第二压环4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凹槽相对应的环形凸起。安装时,所述的凸起嵌入到所述的凹槽内,从而对囊膜5起到固定密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