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0888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伤口、疤痕痒,是手术后疤痕病人的普遍症状。这是因为在伤口结疤约2-3周后,疤痕开始增生,局部发红、发紫,并凸出皮肤表面,新生的神经末梢杂乱无章。处于增生期的疤痕组织对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敏感,外界一有变化,疤痕便会出现瘙痒或疼痛,尤其以瘙痒较为明显。

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748425.5)提供了一种治疗手术后刀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内服药物和外敷药物组成,原料药多,且药物的内服易造成肠胃的不适,增加患者肠胃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鲜旱莲草40-50份、蒲黄5-10份、僵蚕8-10份、蛇床子5-8份、桃仁10-15份。

本发明最优化的配方为:鲜旱莲草50份、蒲黄8份、僵蚕9份、蛇床子5份、桃仁1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鲜旱莲草捣碎后挤出汁水,得旱莲草汁备用;

(2)将蒲黄、僵蚕、蛇床子加入柠檬汁,静置40min,然后加入6-8倍的水,加热煮沸30min,过滤;滤渣中再次加入4-5倍的水,煮沸3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稠膏,备用;

(3)将桃仁研磨成粉,得桃仁粉备用;

(3)将旱莲草汁中加入小苏打,然后同稠膏、桃仁粉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柠檬汁的加入量占蒲黄、僵蚕和蛇床子三者总重的1%。

进一步的,所述小苏打的加入量占旱莲草汁的0.8%。

用法与用量:本发明制备的组合物需配置后立马使用,或者用时将加入小苏打的旱莲草汁再同稠膏、核桃仁混合。将混合好的组合物涂抹于伤口处即可,每隔8h可涂抹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制备的组合物吸收快,柔软伤口处,补益肌体,止痒生肌;

(2)药物组成简单易得,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下述说明仅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鲜旱莲草50份、蒲黄8份、僵蚕9份、蛇床子5份、桃仁15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鲜旱莲草捣碎后挤出汁水,得旱莲草汁备用;

(2)将蒲黄、僵蚕、蛇床子加入占三者重量1%的柠檬汁,静置40min,然后加入6倍的水,加热煮沸30min,过滤;滤渣中再次加入5倍的水,煮沸3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稠膏,备用;

(3)将桃仁研磨成粉,得桃仁粉备用;

(3)将旱莲草汁中加入占旱莲草汁0.8%的小苏打,然后同稠膏、桃仁粉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鲜旱莲草40份、蒲黄5份、僵蚕10份、蛇床子8份、桃仁10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鲜旱莲草48份、蒲黄10份、僵蚕8份、蛇床子6份、桃仁15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鲜旱莲草50份、蒲黄8份、僵蚕9份、蛇床子5份、桃仁15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鲜旱莲草捣碎后挤出汁水,得旱莲草汁备用;

(2)将蒲黄、僵蚕、蛇床子混合后,加入6倍的水,加热煮沸30min,过滤;滤渣中再次加入5倍的水,煮沸3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稠膏,备用;

(3)将桃仁研磨成粉,得桃仁粉备用;

(3)将旱莲草汁同稠膏、桃仁粉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治疗术后伤口瘙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鲜旱莲草50份、蒲黄8份、僵蚕9份、蛇床子5份、桃仁15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鲜旱莲草、蒲黄、僵蚕、蛇床子混合后,加入6倍的水,加热煮沸30min,过滤;滤渣中再次加入5倍的水,煮沸3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稠膏,备用;

(3)将桃仁研磨成粉,得桃仁粉备用;

(3)将稠膏和桃仁粉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

(一)临床试验数据

病例:术后伤口瘙痒难忍的患者41例,男性30例,女性11例;其中手背部有3例,手指有2例,前小臂有15例,面部有3例,腹部有11例,脚背有7例;

中医证候: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

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有所好转;

无效:无变化或者变化不明显。

使用方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中药组合物,每12小时涂抹一次。

治疗效果:本发明对41例患者进行临床跟踪治疗,经实施例1-3的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包括痊愈,显著及有效的人数)为97.5%,其中,痊愈率为80%。

(二)皮肤刺激性实验

方法:昆明级小鼠,选取耳后两侧,剪毛后露出皮肤,然后将本发明制备的组合物涂抹于表面,胶布固定,12h后,温水清洗,观察涂抹部位的皮肤反应。

结论:经观察,皮肤表面未出现任何红斑、红肿及发炎迹象,无刺激性。

(三)动物性实验

将实施例1及4、5制备的中药组合物进行动物性实验,预先建立伤口瘙痒的动物模型,经观察,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使用后1d瘙痒症状基本消失,而实施例4则2d后症状基本消失,实施例5则需要3d。

(四)典型病例

病例1:刘某,男,51岁,15年10月份工作期间,被铣床刀口造成手指骨碎,钢钉固定,术后1个月,手指出现瘙痒且红肿。涂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后,当天下午瘙痒减轻,4d后消失,且皮肤红肿消失。

病例2:丁某,男,23岁,进行腹腔镜手术后,刀口处瘙痒难耐,且有一处出现流脓迹象。涂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后,1d后瘙痒减轻,7d后消失,且伤口愈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