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水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088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水痘的药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发病者,以小儿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全身皮肤黏膜成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多。由于西药治疗水痘效果不好, 且含有副作用。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水痘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的理论,又经过反复的试验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水痘的中药组合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水痘的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了该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药物是选择滑石、青黛、苦参、黄连、浮萍、冰片、煅石膏、麻油进行组合制备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水痘的复发。其中选用滑石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祛湿解暑的功能,治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选用青黛是因为其性味咸,寒,入肝、肺、胃经,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能,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癎,疮肿,丹毒,蛇虫咬伤。选用苦参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肝、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能,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阴疮湿痒,瘰疬,烫伤。选用黄连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能,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选用浮萍是因为其性味辛,寒,入肺经,有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的功能,治时行热病,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选用冰片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凉,入心、肺经,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的功能,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癎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选用煅石膏是因为其性味辛甘、寒。入肺、胃经。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错,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选用麻油是因为其性味甘凉,入手阳明经,有润燥通便,解毒生肌的功能,治肠燥便秘,疙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药物的用量也是本发明人经过反复大量的试验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滑石 90-110克 青黛 35-45克 苦参 25-35克

黄连 10-15克 浮萍 10-15克 冰片 10-20克

煅石膏 50-65 麻油 230-250克。

优选用量为:

滑石 100克 青黛 40克 苦参 30克

黄连 12克 浮萍 12克 冰片 15克

煅石膏 60克 麻油 240克。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滑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青黛:拣去杂质,过箩;

3、苦参: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4、黄连:拣去杂质,洗净泥砂,润透,切片,阴干;

5、浮萍:6-9月间捞取,晒干;

6、冰片:原品入药;

7、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块,取出,放凉,碾碎;

8、麻油:按量提取。

二、制备

1、将炮制好的滑石、青黛、苦参、黄连、浮萍、冰片、煅石膏共研为细粉药料;

2、将研为细粉的药料加入麻油搅拌成糊状药膏即得。

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燥湿解毒的功能,用于治疗水痘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

下面通过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收治小儿水痘患者28人。

2、诊断标准

小儿昏睡,发热,全身皮肤出现斑疹、丘疹或疱疹。

3、治疗方法

取糊状药膏涂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5-7日。

4、治疗效果

经过5-7日的涂敷治疗,28例患儿全部痊愈,有效率为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