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75727发布日期:2018-07-07 06:05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经络学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气血足,百病除”。只有气血充足,经络畅通,才更有利于全身经络及气血的通畅,有了充足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人体的脏腑才能得到很好的濡养而使功能强健起来,气血、经络、脏腑三者实现了互相之间的动态平衡,才是人体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态。达到了这样一个健康状态的人,就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强大的免疫体系,既能够及时清理内部的各种毒素,又足以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反之,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就破坏了三者的动态平衡或者说造成了严重失衡,因此而形成内部环境的一团混乱和千疮百孔,这样的人可想而知,既没有力量及时清理内部的毒素,更缺乏抵御外来致病因子侵袭的能力,因而也就成了致病的根本原因。除上述原因外,根据研究表明,以下三个原因可以造成经络不通:1)胡吃海塞大量的垃圾食品,使体内的毒素不断积累,造成经络堵塞;2)长期处在空调的环境中,外感受寒,经络受寒,毒素无法通过出汗排出;3)长期一种姿势工作,造成人体内的气血无法流通,部分肌肉或者组织,长期得不到气血的滋养,这部分的经络自然也就不会通畅。中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艾灸对疏通脉络具有良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艾灸是指用点燃的艾绒安置在人体体表的特定穴位上温熨或烧灼,借灸火的热力和温度以及燃烧时产生的药物作用提高经络的传导作用,使气血温通、祛邪扶正,达到保健、治病目的。目前市面上的艾条成分较为单一,针对性不强,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效果不显著。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制造出的艾条中含有多种对不同经络,增强各个脏腑机能有益的药材,针对性治疗,可以通经活络,改善因经络不通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具有药物能直接送达病灶,对经络瘀堵部位,疼痛部位,经络相对应脏腑起到很好的调理及治疗作用的优点。本发明提供了六种具体方案,分别是: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桂枝10-15份,白芍1-5份,甘草5-10份,麻黄1-5份,干姜5-10份,荊芥1-5份,防风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桂枝、白芍、甘草、麻黄、干姜、荊芥、防风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葛根10-20份,麻黄1-5份,桂枝1-5份,白芍1-5份,甘草5-10份,干姜10-15份,厚朴1-5份,枳实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干姜、厚朴、枳实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柴胡10-20份,黄芩1-5份,半夏5-10份,枳实1-5份,甘草10-15份,干姜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甘草、干姜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白芍15-20份,桂枝5-10份,甘草5-10份,薏仁1-5份,干姜5份,白术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白芍、桂枝、甘草、薏仁、干姜、白术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麻黄1-5份,附子5-10份,细辛1-5份,甘草5-10份,干姜20-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麻黄、附子、细辛、甘草、干姜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当归5-15份,细辛1-5份,桂枝1-5份,白芍5-8份,鸡血藤1-5份,木通1-5份,吴茱萸5-8份,干姜1-5份,甘草5-8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当归、细辛、桂枝、白芍、鸡血藤、木通、吴茱萸、干姜、甘草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依托艾叶燃烧时热力温和,药性归经,能穿透皮肤肌肉、直达深部、温通经脉作用显著,将对经络健康的药材加入艾叶中,艾灸经络中重点的特殊穴位,针对性治疗,将药物直接送达病灶,对经络瘀堵部位,疼痛部位,经络相对应脏腑起到很好的调理及治疗作用。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提出了以下六种实施方案:实施例一: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桂枝10-15份,白芍1-5份,甘草5-10份,麻黄1-5份,干姜5-10份,荊芥1-5份,防风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桂枝、白芍、甘草、麻黄、干姜、荊芥、防风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实施例一中的中药成分的药效如下:【艾绒】由艾叶制成,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回阳救逆的作用,外用能灸治百病,无论虚寒实热均可。【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膀胱经;心经;肺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白芍】味:甘,酸,苦;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寒湿痹痛。【荊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归经:入肺、肝经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功效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防风】味: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由于实施例一中的中药成分有以上药效,以至于制备成艾条进行艾灸时,对太阳膀胱经的疏通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实施例二: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葛根10-20份,麻黄1-5份,桂枝1-5份,白芍1-5份,甘草5-10份,干姜10-15份,厚朴1-5份,枳实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干姜、厚朴、枳实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实施例二中的中药成分的药效如下:【艾绒】由艾叶制成,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回阳救逆的作用,外用能灸治百病,无论虚寒实热均可。【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肺、膀胱经。攻效: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高血压;冠心病。【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膀胱经;心经;肺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白芍】味:甘,酸,苦;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厚朴】味:苦;辛;性温;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枳实】性苦;辛;寒。归脾经;胃经;肝经;心经。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由于实施例二中的中药成分有以上药效,以至于制备成艾条进行艾灸时,对阳明胃经的疏通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实施例三: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柴胡10-20份,黄芩1-5份,半夏5-10份,枳实1-5份,甘草10-15份,干姜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甘草、干姜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实施例三中的中药成分的药效如下:【艾绒】由艾叶制成,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回阳救逆的作用,外用能灸治百病,无论虚寒实热均可。【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功效: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半夏】性温,有毒;味辛;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枳实】味苦、辛;性寒;归脾经;胃经;肝经;心经。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由于实施例三中的中药成分有以上药效,以至于制备成艾条进行艾灸时,对少阳胆经的疏通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实施例四: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白芍15-20份,桂枝5-10份,甘草5-10份,薏仁1-5份,干姜5份,白术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白芍、桂枝、甘草、薏仁、干姜、白术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实施例四中的中药成分的药效如下:【艾绒】由艾叶制成,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回阳救逆的作用,外用能灸治百病,无论虚寒实热均可。【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膀胱经;心经;肺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白芍】味:甘,酸,苦;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薏仁】味:甘淡。归经:入脾尾肺经。功能:利湿清热,健脾补肺。主治:水肿脚气,食少泻泄。【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白术】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由于实施例四中的中药成分有以上药效,以至于制备成艾条进行艾灸时,对太阴脾经的疏通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实施例五: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麻黄1-5份,附子5-10份,细辛1-5份,甘草5-10份,干姜20-15份;所述制备方法为: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麻黄、附子、细辛、甘草、干姜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实施例五中的中药成分的药效如下:【艾绒】由艾叶制成,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回阳救逆的作用,外用能灸治百病,无论虚寒实热均可。【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治: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一切沉寒痼冷之疾。【细辛】性温;味辛;归肺、肾经。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干姜】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由于实施例五中的中药成分有以上药效,以至于制备成艾条进行艾灸时,对少阴肾经的疏通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实施例六:一种艾条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艾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艾绒200份,当归5-15份,细辛1-5份,桂枝1-5份,白芍5-8份,鸡血藤1-5份,木通1-5份,吴茱萸5-8份,干姜1-5份,甘草5-8份;所述制备方法为:(1)第一步骤:备料;将晾干的艾叶碾轧成艾绒;将当归、细辛、桂枝、白芍、鸡血藤、木通、吴茱萸、干姜、甘草按比例混合,并用超声粉碎得到混合原料药细粉;(2)第二步骤:制作,将第一步骤中得到的艾绒和混合原料药细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再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然后加入对辊机中将混合物挤压成片,再将片状混合物加入挤条机中挤压成条状,即得到艾条成品。实施例六中的中药成分的药效如下:【艾绒】由艾叶制成,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回阳救逆的作用,外用能灸治百病,无论虚寒实热均可。【当归】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虚寒腹痛。【细辛】性温;味辛;归肺、肾经。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膀胱经;心经;肺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白芍】味:甘,酸,苦;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鸡血藤】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木通】味苦;性寒入心经、小肠经、膀胱经。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挛痛,经闭乳少【吴茱萸】性味:辛、苦、温,有毒归入肝经、胃经;主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脘腹胀痛、经行腹痛、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由于实施例六中的中药成分有以上药效,以至于制备成艾条进行艾灸时,对厥阴肝经的疏通上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实验(1)患者来源从本市搜集770名人士进行疗效临床实验,对有腰酸背痛,腹胀,湿重疲劳,宫寒痛经,失眠,乳房胀痛等五大症状的患者进行实验。其中男207名,女563名,年龄在20-60岁之前,患者病程在1个月到20年之间,平均病程8年。从问诊情况看,因压力大,不良生活习贯,长期伏案工作,而导致的腹胀胃寒患者132名、腰酸背痛212名、湿重疲劳186、失眠87名,宫寒痛经68名,乳房胀痛、生理性增生85名。(2)患者症状为:1、腰背疼痛,肌肉劳损,僵硬,白天头部晕沉;2、腹胀,胃寒,食欲下降;3、困湿疲劳,精神不集中,全身乏力;4、痛经,腹冷,四肢畏寒,月经不调,抵抗力低下,容易得病;5、夜间入睡时间长或无法入睡、睡眠时间短、睡眠较浅、多梦;6、乳房胀痛,生理性增生。(3)、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按性别、患病情况平均分为6组,每组患者分别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实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制造出的艾条进行艾灸治疗,治疗方法为:针对不同问题归经归脏腑,每天每条经络选3个重点穴位及天应穴进行艾灸,例如:膀胱经、肾俞穴、委中穴、承山穴。每天一次,在治疗时,可以同时配合以下按摩手法促进疗效: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经络按导: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4)、疗效标准1)痊愈:腰背轻松,肌肉放松不僵硬,精神佳食欲提高、腹胀消失、精神集中、行经畅顺、抵抗力增强、不易感冒、能够轻松入眠,睡眠程度深,乳房胀痛消失,次日头脑清晰。2)显效:腰背肌肉放松,白天精神佳,腹胀改善,精神集中,行经畅顺,能够轻松入眠,睡眠程度深,乳房胀痛消失,次日头脑清晰。3)有效:腰背肌肉放松,白天精神佳,腹胀减轻,精神状良好,行经畅顺,能够轻松入眠,睡眠程度较深,乳房胀痛减轻。4)无效:症状情况无法达到上述标准。(5)、治疗结果1)在艾灸2次后,80%的患者不同症状情况都得到了大小不等的改善,一个疗程后情况好转较明显,轻度症状患者全部痊愈,能够轻松入眠,重度患者睡眠情况和身体状况也有了很好的改善,经络畅通,经络推按压痛感有较大缓解减轻。各组患者治疗情况见下表1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类案例实施例一459762896.2%腰酸背痛212例实施例二345931893.9%腹胀胃寒132例实施例三1212544597.3湿重疲劳186例实施例四155425198.5%宫寒痛经68例实施例五143431890.8%失眠多梦87例实施例六173926396.5%乳房胀痛85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