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突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053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棘突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脊柱修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棘突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性间歇性跋行是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最常见的典型症状。当病人坐位和屈曲体位时疼痛缓解,当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根据学者Arnoldi CC认为,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性椎管狭窄(即发育性椎管狭窄)、后天性椎管狭窄(即获得性狭窄)和混合性椎管狭窄。

在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症方面,椎问盘退变导致了椎体后小关节以及周围软组织代偿性生理变化和退行性病理变化,这是导致椎管狭窄的根本原因,并且,椎间盘退变是一切退变的根源。形成狭窄的病理基础是小关节和椎间盘形成的三关节复合体的退行性变化,椎间盘高度下降对三关节复合体内在平衡的破坏,在病理变化中起主导作用。行走或站立时,腰椎需伸直甚至后仰,症状立即发生。

坐、卧或下蹲位时,腰椎处于屈曲状态,症状缓解或消失。这种症状对姿势的依赖性与椎管容量有关。椎管容量的变化可引起硬膜囊内压力的改变,从而导致动脉压的改变。当直立或行走时,椎管容积变小,动脉压升高超出正常值,造成了血管间歇性的压迫神经根,神经根受压,导致行走出现跛行。又因为人走路时,人的重心是按照正弦曲线上下移动的,所以时而压迫神经,时而不压迫神经,这即是腰椎管狭窄病人出现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这种病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按照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进行分类。在手术治疗中,早期使用连接固件是病变的上下腰椎固定死,完全限制活动,即融合术。但随着融合术长期深入的使用,近包括融合椎体临近节段发生的各种已知和未知的病理性变化。随着对下腰痛认识的提高和外科技术的进展,一些医生提出非融合固定系统的概念。通俗理解就是限制引起疼痛的原本正常活动,保留其他不引起疼痛的正常活动。其中一类方法是在棘突间放入植入物,使得腰椎病变节段的ICR(Instantaneous centers of rotation,瞬间旋转中心)改变,从而改变该节段的压力和张力分配,继而消除疼痛。

现有市面上的棘突间植入物有商品名分别为X-STOP,Coflex,Wallis等。X-STOP通过放置在棘间韧带之间,以及左右两翼维持其在棘突间的位置。Coflex通过上下两端的带齿夹片,固定在病变节段的棘突间,中间的U型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Wallis通过尼龙绳线把垫块捆绑在病变棘突上,以固定植入物的位置。

由于植入物放置位置的特殊性,现在市面上的棘突间植入物产品在手术中或手术后会遮挡大部分的椎间盘组织。这对于术中的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植入物的体积遮住了其观察植入物位置及植入物后面组织状态的视线;同时,对于日后对于椎间盘的再次手术非常不利。由于植入物的遮挡,无法从该角度对植入物后的椎间盘等软组织及骨组织实施手术。若实施手术,需要先取出植入物。而通常,植入物的固定是一次性的,取出植入物会破坏对应的结构,以及破坏原来连接部分的骨组织,带来使用上的风险。

专利号为US20140107705,申请人为Alphatec Sping,Inc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棘突间植入物,其通过左右带齿的两翼,或穿过棘突的横向螺钉固定植入物在棘突间的位置。中间有或没有横杆连接左右两翼。但其固定方式为刚性固定方式(亦称:坚强固定方式),即某脊柱节段植入了植入物后,该脊柱节段丧失正常的活动范围。当人体需要做某些涉及到手术脊柱节段的动作时,相邻脊柱节段会代偿手术节段所丧失的活动度,进而引起相邻脊柱节段的过渡运动,导致相邻脊柱节段的损伤。

因此,本申请人致力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棘突间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突间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主要限制病变脊柱节段的伸屈自由度,在侧弯和扭转方向保留一定的自由度,从而减少临近脊柱节段由于手术节段的固定而带来的附加运动,有效保留了有益运动,限制了有害运动,避免相邻脊柱节段的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棘突间固定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均设有多个尖刺凸起。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及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均设有一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平移自由度或调节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平移自由度。

优选地,所述调节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或;所述调节结构为S型弹性结构,所述S型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包括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插入的第一键槽、与所述第一键槽连通的第一螺纹孔及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的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用于固定插入至所述第一键槽内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四侧板包括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插入的第二键槽、与所述第二键槽连通的第二螺纹孔及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的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用于固定插入至所述第二键槽内的第二连接板。

优选地,所述调节结构为键槽结构,所述键槽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点状凸起和长条状凹槽,所述点状凸起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连接方向或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的连接方向在其对应的所述长条状凹槽内滑动,所述点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所述长条状凹槽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键槽或第二键槽中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结构为键槽结构,所述键槽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点状凸起和长条状凹槽,所述点状凸起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连接方向或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的连接方向在其对应的所述长条状凹槽内滑动,所述点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键槽或第二键槽中的侧壁上,所述长条状凹槽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结构为键槽结构,所述键槽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点状凸起和长条状凹槽,所述点状凸起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连接方向或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的连接方向在其对应的所述长条状凹槽内滑动,所述点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螺钉或第二螺钉上,所述长条状凹槽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结构为键槽结构,所述键槽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点状凸起和长条状凹槽,所述点状凸起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连接方向或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的连接方向在其对应的所述长条状凹槽内滑动,所述点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所述长条状凹槽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螺钉或第二螺钉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上设有圆弧状凸起,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二键槽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圆弧状凸起配合的圆弧状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设有圆弧状凸起,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二键槽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圆弧状凸起配合的圆弧状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上设有圆弧状凹槽,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二键槽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圆弧状凹槽配合的圆弧状凸起;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设有圆弧状凹槽,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二键槽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圆弧状凹槽配合的圆弧状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多个连续的凹凸部,所述第一螺钉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凹凸部配合的凹凸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凹凸部与所述第一螺钉上的凹凸部相互配合,用于使所述第一螺钉锁紧伸入至所述第一键槽内的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多个连续的凹凸部,所述第二螺钉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凹凸部配合的凹凸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凹凸部与所述第二螺钉上的凹凸部相互配合,用于使所述第二螺钉锁紧伸入至所述第二键槽内的所述第二连接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伸入一固定块中并通过一固定螺钉固定;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为镂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侧板的第二延伸部伸入至所述固定块内且被所述固定螺钉固定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的方向保持齐平。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端头具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垂直,所述第一延伸部插入至所述固定块中时,所述第三延伸部卡设在所述固定块上。

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可以实现以下任意一种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尖刺突起与一棘突配合连接,再通过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的尖刺凸起与另一相邻棘突配合连接,由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通过一调节结构连接,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通过另一调节结构连接,因此,两个调节结构可以在相邻棘突的固定侧板之间提供一定的位移调节量,从而调节相互连接的相邻固定侧板之间的距离,手术脊柱节段在后伸和前屈时,调节结构可以提供的位移调节量可以限制大部分不利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从而避免手术节段的相邻节段受损。

2、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中调节结构可以选用弹簧、S型弹性结构及键槽结构,其中,弹簧为标准件,容易获得,通过弹簧的刚度可以得出整个调节结构的刚度,对于体重不同的病人可以选用不同数量不同规格的弹簧;S型弹性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可以整体加工成型,便于制作,相同的刚度下,S型弹性结构比弹簧占用空间小;键槽结构加工精度要求高,但是可以避免弹簧及S型弹性结构产生的疲劳断裂,且键槽结构可以有效控制相邻侧板之间的微动量及微动刚度。

3、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中第一侧板通过第一连接板插设在第三侧板的第一键槽内,第二侧板通过第二连接板插设在第四侧板的第二键槽内,再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这样设置可以是手术操作者在手术中根据需要调节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间距及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间距,从而在四个侧板之间留下观察区域,为手术过程的观察保留较大的观察角度,不遮挡手术视线,手术操作者可以直观地目视到四个侧板的安装位置与安装后椎间盘的状态,便于手术操作者判断手术后的即刻效果。

4、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中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圆弧状凸起,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圆弧状凸起,第三侧板的第一键槽及第四侧板的第二键槽中分别设有圆弧状凹槽,连接板上的圆弧状凸起可以在相应的键槽中的圆弧状凹槽中滑动,从而提供了一定的扭转自由度,进而使手术脊柱节段在扭转时,保留正常脊柱应有的无害的扭转活动度。

5、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螺钉的连接配合面以及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螺钉的连接配合面上均设有凹凸部,通过凹凸部的配合可以使连接板和螺钉之间的配合更为稳固,并且,当需要微调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距离及第二侧板及第四侧板之间的距离时,只需要用力拉动或推动第三侧板或第四侧板,由于凹凸部为一格一格的形式,因此,可以一个凹凸部的距离为单位,微调相邻侧板之间的间距,并且还可以保证连接板和螺钉之间配合稳固。

6、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中第一侧板的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第三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伸入固定块中时,第三延伸部卡设在固定块上,从而使第一侧板与固定块的配合更为稳固,进一步保证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配合稳固。

7、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中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为镂空结构,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降低装置的总重量,从而实现固定装置的轻量化,减轻患者承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棘突间固定装置在装配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棘突间固定装置在装配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棘突间固定装置中键槽结构910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第一侧板100,第一延伸部110,第三延伸部120,第二侧板200,第二延伸部210,第三侧板300,第一键槽310,圆弧状凹槽311,第一螺纹孔320,第一螺钉330,第四侧板400,第二键槽410,圆弧状凹槽411,第二螺纹孔420,第二螺钉430,固定块500,第一通孔510,第二通孔520,固定螺钉600,S型弹性结构710,S型弹性结构720,第一连接板810,圆弧状凸起811,凹凸部812,第二连接板820,圆弧状凸起821,凹凸部822,键槽结构910,点状凸起911,长条状凹槽912,键槽结构920,点状凸起921,长条状凹槽922,观测区域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棘突间固定装置,包括:第一侧板100、第二侧板200、第三侧板300和第四侧板400,其中,第一侧板100和第二侧板200相对,第三侧板300和第四侧板400相对,第一侧板100和第三侧板300连接,第二侧板200和第四侧板400连接,四个侧板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棘突的多个尖刺突起。

第一侧板100与第三侧板300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结构为S型弹性结构710,S型弹性结构710沿着第一侧板100指向和第三侧板300的连接方向可伸缩,S型弹性结构710用于调节第一侧板100和第三侧板300之间的距离,使二者具有一定的平移自由度。第二侧板200与第四侧板400之间设有第二调节结构,第二调节结构为S型弹性结构720,S型弹性结构720沿着第二侧板200指向和第四侧板400的连接方向可伸缩,S型弹性结构720用于调节第二侧板200和第四侧板400之间的距离,使二者具有一定的平移自由度。S型弹性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可以整体加工成型,便于制作,相同的刚度下,S型弹性结构比弹簧占用空间小。

本发明中的棘突间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结构及第二调节结构,两个调节结构在棘突的轴向方向具有一定的可压缩量,使得手术脊柱节段在后伸和前屈时,调节结构可以提供微小的压缩量或伸长量,限制大部分不利的前屈和后伸运动。另外,调节结构的存在,可以使得手术脊柱节段在侧弯时,在侧弯方向上提供一定的生理活动范围,保留正常脊柱应有的无害的侧弯活动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810,第三侧板300上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板810插入的第一键槽310、与第一键槽310连通的第一螺纹孔320及与第一螺纹孔320配合连接的第一螺钉330,第一螺钉330用于固定插入至第一键槽310内的第一连接板810。第二侧板200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820,第四侧板400包括用于第二连接板820插入的第二键槽410、与第二键槽410连通的第二螺纹孔420及与第二螺纹孔420配合连接的第二螺钉430,第二螺钉430用于固定插入至第二键槽410内的第二连接板820。

在手术过程中,从手术操作者的角度来看,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不遮挡手术视线,为手术过程的观察保留了较大的观察角度,手术操作者可以直观的目视到棘突间固定装置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棘突间固定装置后椎间盘的状态,便于使手术操作者判断手术后的即刻效果。另外,保留的观察区域A也为后续椎间盘的再次手术保留了手术入路与手术空间,不必拆除植入物,保证了植入物与人体骨骼的双重安全,也提高了手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具体的,S型弹性结构710设置在第一连接板810和第一侧板100之间,且S型弹性结构7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810和第一侧板100固定连接,S型弹性结构720设置在第二连接板820和第二侧板200之间,且S型弹性结构72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820和第二侧板20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810的表面上设有圆弧状凸起811,第三侧板300的第二键槽410内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板810上的圆弧状凸起811配合的圆弧状凹槽311;第二连接板820的表面上设有圆弧状凸起821,第四侧板400的第二键槽410内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板810上的圆弧状凸起配合的圆弧状凹槽411。手术脊柱节段在扭转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的圆弧状凸起可以分别在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键槽中的圆弧状凹槽内滑动,从而提供了一定的扭转自由度,保留正常脊柱应有的无害的扭转活动度。

具体的,第一连接板810设有多个连续的凹凸部812,第一螺钉330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板810上的凹凸部812配合的凹凸部,第一连接板810上的凹凸部与第一螺钉330上的凹凸部相互配合,用于使第一螺钉330锁紧伸入至第一键槽310内的第一连接板810。第二连接板820设有多个连续的凹凸部822,第二螺钉430上设有用于与第二连接板820上的凹凸部822配合的凹凸部,第二连接板820上的凹凸部与第二螺钉430上的凹凸部相互配合,用于使第二螺钉430锁紧伸入至第二键槽410内的第二连接板820。另外,由于多个凹凸部连续设置,当需要微调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间距时,以一个凹凸部为一个调节单位,只需要拉动或推动第三侧板,使第一连接板在第一键槽中移动即可,当需要调节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距离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0和第二侧板200固定连接,第一侧板100上设有第一延伸部110,第二侧板200上设有第二延伸部210,第一延伸部110和第二延伸部210伸入至固定块500的第一通孔510中,再将固定螺钉600旋入至固定块500的第二通孔中,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固定螺钉600将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固定在固定块中,从而固定住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具体的,第一侧板100的第一延伸部110和第二侧板200的第二延伸部210伸入至固定块500内且被固定螺钉600固定时,第一侧板100和第二侧板200沿第一延伸部110延伸的方向保持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0远离第一侧板100的端头具有第三延伸部120,第三延伸部120与第一延伸部110垂直,第一延伸部110插入至固定块500中时,第三延伸部120卡设在固定块500上,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侧板和固定块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部110和第二延伸部210均为镂空结构。这样设置可以降低固定装置的总重量,减轻患者的承重。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公开的棘突间固定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两个实施例中调节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为键槽结构,键槽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点状凸起和长条状凹槽,点状凸起沿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连接方向或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的连接方向在其对应的长条状凹槽内滑动,点状凸起设置在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长条状凹槽对应设置在第一键槽或第二键槽中的侧壁上。点状凸起在长条状凹槽内滑动时,可以调节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距离或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距离。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点状凸起还可以设置在第一键槽或第二键槽中的侧壁上,长条状凹槽对应设置在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

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S型弹性结构构成的调节结构,本实施例中的键槽结构构成的调节结构不是依靠弹性结构的伸缩获得微小移动,从而避免了多次腰椎活动时可能引发的弹性结构的疲劳断裂。从加工方面来看,本实施例中的键槽结构对于加工的精度、配合尺寸方面要求较高,但提供的微动效果好,可通过控制长条状凹槽的深度、长度以及点状凸起的凸起高度,从而控制相邻侧板之间的微动量及微动刚度。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公开的棘突间固定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两个实施例中调节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为键槽结构,键槽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点状凸起和长条状凹槽,点状凸起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连接方向或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的连接方向在其对应的所述长条状凹槽内滑动,点状凸起设置在第一螺钉或第二螺钉上,长条状凹槽对应设置在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点状凸起在长条状凹槽内滑动时,可以调节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距离或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距离。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点状凸起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上,长条状凹槽对应设置在第一螺钉或第二螺钉上。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中公开的棘突间固定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两个实施例中调节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为键槽结构,且键槽结构设有一对,键槽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点状凸起和长条状凹槽。其中一对键槽结构设置在第一螺钉和第一连接板之间或第二螺钉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如图4、5所示,第一螺钉330和第一连接板810之间设有键槽结构910,其中,点状凸起911设置在第一螺钉330的下表面上,长条状凹槽912设置在第一连接板810的上表面上,第二螺钉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键槽结构设置方式参照图4。

另一对键槽结构设置在第三侧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或第四侧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三侧板300和第一连接板810之间设有键槽结构920,其中,点状凸起92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810的侧表面上,长条状凹槽922设置在第三侧板300的第一键槽中,具体的,长条状凹槽922进一步位于第一键槽内的圆弧状凹槽中,第四侧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键槽结构设置方式参照图4。

本实施例相当于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的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尺寸略小于第一键槽的尺寸,从而便于第一连接板可以在第一键槽中有微小的移动,相应的,第二连接板的尺寸也略小于第二键槽的尺寸,从而便于第二连接板可以在第二键槽中有微小的移动。

当然了,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中的第一调节结构及第二调节结构还可以设为其他形式的弹簧结构,弹簧为标准件,容易获得,可以多个弹簧并联使用或仅使用单个弹簧,通过弹簧的刚度可以得出整个调节结构的刚度,对于体重不同的病人可以选用不同数量不同规格的弹簧;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及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可以通过连接板直接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上的圆弧状凸起及两个键槽中的圆弧状凹槽均可以选择性设置;还可以将圆弧状凹槽设置在连接板上,将圆弧状凹槽凸起设置在键槽内;两个连接板及两个螺钉上的凹凸部均可以选择性设置;此外,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固定方式也不局限于通过固定螺钉将延伸部固定在固定块中的固定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结构的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1、将第一侧板100的尖刺凸起插入至第一棘突的一侧,同时将第一侧板100上的第一延伸部110插入至固定块500的第一通孔510内;

2、将第二侧板200的尖刺凸起插入至第一棘突的另一侧,同时将第二侧板200上的第二延伸部210插入至固定块500的第一通孔510内;

3、将固定螺钉600安装在固定块500的第二通孔520内,且通过固定螺钉600固定第一侧板100的第一延伸部110和第二侧板200的第二延伸部210,从而将第一侧板100和第二侧板200固定连接;

4、将第一侧板100上的第一连接板810插入至第三侧板300的第一键槽310中,将第一螺钉330安装在第三侧板300上的第一螺纹孔320中,且第一螺钉330固定第一连接板810,从而使第一侧板100和第三侧板300固定连接,并且第三侧板300上的尖刺凸起与第二棘突的一侧连接,第一棘突和第二棘突相邻;

5、将第二侧板200上的第二连接板820插入至第四侧板400的第二键槽410中,将第二螺钉430安装在第四侧板400上的第二螺纹孔420中,且第二螺钉430固定第二连接板820,从而使第二侧板200和第四侧板400固定连接,并且第四侧板400上的尖刺凸起与第二棘突的另一侧连接;

6、第一连接板810和第二连接板820之间形成便于手术者观测的观测区域A。

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置调节结构可以在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及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形成有微小的位移或平移自由度,通过圆弧状凸起或圆弧状凹槽的配合可以在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及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形成微小的扭转自由度,从而保留病变脊柱节段正常无害的侧弯和扭转活动度,限制病变脊柱节段不利的前屈后伸活动度,并且便于手术操作者的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且本发明的棘突间固定装置结构对相邻侧板之间的自由度的调节为柔性调节,可以有效减缓患者病痛,保障其生活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