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370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青钱柳经菌体发酵制得的生物菌液,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降血糖的经青钱柳发酵所得菌液。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II型糖尿病最为常见,是长期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为取得治疗II型糖尿病更好的疗效,本发明进行了全新的探索,经试验验证效果显著。近年来,人们对青钱柳降糖作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作用机理越来越明确,效果越来越被证实,在医疗和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复方制剂和新型制剂的开发方面尚显不足,尤其对适于长期服用口感较好效果显著的新型制剂的创新性开发尚显不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菌液可以做为生物药剂或养生保健功能性饮品应用,可直接饮用或和青钱柳和其复配方剂的水煎液(培养基液)调配饮用,一方面使青钱柳或其复配方剂、益生菌、益生菌将青钱柳或其复配方剂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人体达到三效合一之功效,另一方面使青钱柳制剂获得良好良好的口感适于长期服用。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青钱柳培养基的制备:按照质量份数称取1~6份的基料、3~10份的木糖醇和100~200份的水,混合后加热至100℃,保持5~30min,冷却至1~45℃,过滤去除药渣后即制得青钱柳培养基;二、接种:将步骤一制得的青钱柳培养基转移至培养容器中,将菌种接种于青钱柳培养基中;三、发酵:将培养容器用灭菌后的毛巾或纱布封口后,发酵温度为10~45℃,发酵7~60d,即制得本发明的治疗胃肠疾病的生物菌液;所述步骤一中的基料包括青钱柳;所述步骤二中的菌种包括醋酸菌、酵母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粪肠球菌、BF-839脆弱拟杆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上述醋酸菌(Acetobactersp)、酵母菌(Candidaalbicans)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为红茶菌的主要菌种,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yl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BF-839脆弱拟杆菌(B.fragilis-839)、粪肠球菌(Escherichiacoli)属于胃肠益生菌。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基料还包括辅助成分桑叶、杜仲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基料中的青钱柳与桑叶的质量比为1:1;基料中青钱柳与杜仲的质量比为1:0.5。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的菌种还包括冠突散囊菌、德氏乳杆菌等其他人体益生菌种。所述菌种中除了包括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以外,菌种中还可以包含其他胃肠道益生菌和/或红茶菌中的菌种。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封口的毛巾的厚度为2~3层,封口的纱布厚度为5~8层。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发酵温度为20~3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所述生物菌液是由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本发明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1、本发明的生物菌液制备方法将青钱柳(或青钱柳、桑叶、杜仲复配方剂)和木糖醇相结合制作的培养基接种人体益生菌,经发酵得到厚厚的菌膜和高浓度的多元菌共生液。2、本发明的生物菌液巧妙的利用了青钱柳、人体益生菌液以及青钱柳发酵过程中次生代谢产物对高血糖的三重作用,使得所得产品降血糖效果优异。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采用木糖醇发酵巧妙的回避了传统红茶菌食用糖发酵产生高糖含量菌液的弊端。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采用的青钱柳无毒性,以其浸提物作为培养基而制作的多元生物菌液即可做为治疗药剂,也可做为功能性饮料长期服用。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易于取材,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和验证试验对本发明的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按以下步骤制备:一、青钱柳培养基的制备:分别称取基料、木糖醇和水,混合后加热至100℃,保持5min,冷却至45℃,过滤去除药渣后即制得青钱柳培养基;二、接种:将步骤一制得的青钱柳培养基转移至培养容器中,将菌种接种于青钱柳培养基中;三、发酵:将培养容器用灭菌后的纱布封口,封口的纱布厚度为6层,发酵温度为35℃,发酵15d,即制得本实施例的治疗胃肠疾病的生物菌液。本实施例中培养基中基料的选择及其他原料的量见表1,菌种的选择见表2。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按以下步骤制备:一、青钱柳培养基的制备:分别称取基料、木糖醇和水,混合后加热至100℃,保持20min,冷却至25℃,过滤去除药渣后即制得青钱柳培养基;二、接种:将步骤一制得的青钱柳培养基转移至培养容器中,将菌种接种于青钱柳培养基中;三、发酵:将培养容器用灭菌后的毛巾封口,封口的毛巾的厚度为2层,发酵温度为20℃,发酵20d,即制得本实施例的治疗胃肠疾病的生物菌液。本实施例中培养基中基料的选择及其他原料的量见表1,菌种的选择见表2。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按以下步骤制备:一、青钱柳培养基的制备:分别称取基料、木糖醇和水,混合后加热至100℃,保持30min,冷却至1℃,过滤去除药渣后即制得青钱柳培养基;二、接种:将步骤一制得的青钱柳培养基转移至培养容器中,将菌种接种于青钱柳培养基中;三、发酵:将培养容器用灭菌后的纱布封口,封口的纱布厚度为8层,发酵温度为25℃,发酵10d,即制得本实施例的治疗胃肠疾病的生物菌液。本实施例中培养基中基料的选择及其他原料的量见表1,菌种的选择见表2。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按以下步骤制备:一、青钱柳培养基的制备:分别称取基料、木糖醇和水,混合后加热至100℃,保持15min,冷却至30℃,过滤去除药渣后即制得青钱柳培养基;二、接种:将步骤一制得的青钱柳培养基转移至培养容器中,将菌种接种于青钱柳培养基中;三、发酵:将培养容器用灭菌后的纱布封口,封口的纱布厚度为5层,发酵温度为45℃,发酵7d,即制得本实施例的治疗胃肠疾病的生物菌液。本实施例中培养基中基料的选择及其他原料的量见表1,菌种的选择见表2。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菌液按以下步骤制备:一、青钱柳培养基的制备:分别称取基料、木糖醇和水,混合后加热至100℃,保持10min,冷却至10℃,过滤去除药渣后即制得青钱柳培养基;二、接种:将步骤一制得的青钱柳培养基转移至培养容器中,将菌种接种于青钱柳培养基中;三、发酵:将培养容器用灭菌后的毛巾封口,封口的毛巾的厚度为3层,发酵温度为10℃,发酵60d,即制得本实施例的治疗胃肠疾病的生物菌液。本实施例中培养基中基料的选择及其他原料的量见表1,菌种的选择见表2。表1实施例1-5中各原料的选择及用量(单位:g)注:上表中未填写即为无。表2实施例1-5中采用的菌种注:上表中未填写即为无。以上表格中,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reve、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yl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BF-839脆弱拟杆菌(B.fragilis-839)、粪肠球菌(Escherichiacoli)属于胃肠益生菌,醋酸菌(Acetobactersp)、酵母菌(Candidaalbicans)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为红茶菌的主要菌种。另外还列举了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验证试验对比观察本发明的生物菌液与青钱柳水煎液治疗80例II型糖尿病的疗效的效果。方法:将80例II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本发明观察组和青钱柳水煎液对照组,分别采用本发明和青钱柳水煎液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后血糖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发明治疗II型糖尿病降糖和改善症状效果显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验证的病例共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期中,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58岁,对照组男男24例,女16例。期中,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TO建议II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①:(静脉血浆葡萄糖值mmol/L)空腹血糖≥7.0或随机血糖≥11.1或OGTT2h≥11.1②: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又无其他明确各种原因的糖尿病。(2)中医诊断标准与辨证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内科学》消渴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包括糖尿病,尿崩症。2治疗方法本发明观察组采用:青钱柳降糖多元菌液(每100ML基液,基料青钱柳干品5克)口服,每天三次,每次300ML,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采用:青钱柳水煎液(每100ML,青钱柳干品5克),每天三次,每次300ML,连续服用8周。用药及随访期间禁用其他药物,停药后进行临床检查,记录结果。3治疗结果3.1疗效判定:显效:症状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40%以上,餐后两小时血糖降至<8mmol/L;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下降20%-30%,餐后两小时血糖降至<10mmol/L;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空腹血糖等指标达不到上述标准。3.2结果3.2.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两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后血糖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3.2.1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两周内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等症状有改善的28例,两周后有改善的12例;对照组在治疗两周内有改善的12例,两周后有改善的38例。两组治疗两周内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4。表4两组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4028120100%对照组40187587%P<0.05差异有显著性。本发明治疗II型糖尿病典型治疗病例:1、赵某,男,57岁,因多食、多饮、消瘦一年就诊。患者近一年无明显诱因逐渐食量增加,由原来的每天500克左右到每天600左右克,有时甚至达到800克,但是,体重不增返降,近3个月来内体重减轻了4kg以上,同时还感觉口渴,喜欢多喝水,小便增多,浑身乏力等症状。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T36℃,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皮肤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心肺(-),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腱反射正常。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Hb120g/L,WBC7.6×109/L。PLT267×109/L;尿常规:尿蛋白(-),尿糖(++),;空腹血糖10.98mmol/L。初步诊断:糖尿病II型。诊断依据:1.病史中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2.尿糖(++),空腹血糖>7.0mmol/L。治疗方案:1.采用本发明青钱柳降糖生物菌液(基料青钱柳)治疗2.饮食调理,低糖,低盐,低脂饮食,高纤维素。3.生活要规律,预防感染,有问题随诊。服药两周周后,病人睡眠,多饮,多尿等症状有好转。服药1个疗程,病人“多饮、多食、消瘦”症状明显减轻。服药2个疗程,病人病情基本稳定,目前巩固治疗中。2、李某,男,58岁,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无力,伴恶心呕吐,医院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治疗一月,效果一般。来诊时患者现:自觉疲乏无力,恶心,时觉心悸,胸闷痛,手足心热,纳差,二便正常。查体见:贫血貌,面色萎黄,口唇色淡,双下肢无浮肿,肾区无叩击痛,肝脾未及。BP:150/90mmHg,实验室检查:尿常规:PRO(+2),BLD(-)。血常规:WBC:5.9×108/L,RBC:2.7×1011/L。Hb:89g/L,PLT:287×109/L。Cr:383μmol/L,BUN:5.2mmol/L,CO2-CP:18.6mmol/L。糖尿病史12年,高血压5年,冠心病3年。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2、糖尿病肾病;3、II型糖尿病;4、冠心病。治疗:采用本发明青钱柳降糖生物菌液(基料青钱柳、杜仲)治疗,一个月后复诊精神状态大有好转,食欲转佳,胸闷减轻,无恶心呕吐,BP:140/80mmHg,查尿蛋白(++),尿糖(+),Cr:295mmol/L,BUN10、6mmol/L,Glu6、8mmol/L。继续服用一个月后,恶心呕吐消失,无胸闷,食量增加。化验尿蛋白(+),尿糖(+),Cr:245μmol/L,BUN:9.7mmol/L,Glu:6.8mmol/L。3、李某,男,62岁,自诉于近期感冒后咳嗽,咯痰,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大医院就诊查尿蛋白(+3),尿糖(+3),Cr:866μmol/L,BUN:18.6mmol/L,Glu7.8mmol/L。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同时,进行血液透析,每周2次,每次透析前Cr:500~600mmol/L,自觉效果不理想,今天来诊。患者自感胸闷,有恶心呕吐,纳差食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手足逆冷,查体见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胖大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濡无力,尿蛋白(+3),尿糖(+3),Cr:596μmol/L,Glu:6.9mmol/L。BP:170/100mmHg,诊断: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病。采用本发明青钱柳降糖生物菌液(基料青钱柳、桑叶)治疗,半月后二诊,恶心呕吐消失,诸症悉减,治疗期间一直未作透析,查尿蛋白(+3),尿糖(+3),Cr:531μmol/L,Glu:7.1mmol/L。BP:160/100mmHg,一个月后复诊,精神转佳,查尿蛋白(+3),尿糖(+2),Cr:348μmol/L,Glu:6.6mmol/L。BP:150/90mmHg,继续加量服用1月后,查尿蛋白(+),尿糖(+2),Cr:226μmol/L。4、刘某,男,59岁初诊日期:2002年3月。患糖尿病15年,5年前开始出现蛋白尿,伴双下肢间断水肿,乏力,视物不清,化验蛋白尿(+2)尿糖(+2)血糖12.8mmol/L,尿素氮:17.2mmol/L,肌酐:446.4μmol/L,T:41g/L,A:25.1g/L,G:16g/L,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采用本发明青钱柳降糖生物菌液(基料青钱柳、桑叶、杜仲)治疗,连用一个月来诊复查,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浮肿消失,尿常规蛋白(+),T:53g/L,A:36.2g/L,G:17g/L,尿糖(+),血糖7.6mmol/L,尿素氮9.8mmol/L,肌酐316μmol/L,继续用上方加用活血化淤生欣胶囊,连续服用一个月复查,蛋白(+),尿糖(-),血糖5.1mmol/L,尿素氮8.0mmol/L,肌酐205μmol/L,继服一个月,诸证悉除,化验指标基本正常。连续服用清肾加糖安三个月症状完全缓解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停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通过上述验证试验与典型病例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用益生菌对青钱柳进行发酵,所得生物菌液降血糖效果优异,显著提高了其对II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