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式婴儿喂药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204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喂口服药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压式婴儿喂药器。

背景技术:
用汤勺或奶瓶为婴儿喂药,如果药味苦,婴儿不会主动吮吸,喂药难度较大。申请号为200820018678.2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婴儿喂药装置,其主要解决给婴儿喂药时容易洒药、呛药等问题,包括表面设有刻度的透明药筒,药筒的前端活动连接有奶嘴状的喂药觜,喂药嘴前端两侧对称设有与药筒内腔连通的出药孔;药筒内设有一活塞,该活塞连接在推杆的一端,推杆的另一端伸出于药筒后端;推杆上设有外螺纹,且通过外螺纹安装一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的最大直径大于药筒的内径。它由于设置有奶嘴式喂药嘴,可置于婴儿嘴中,从而可以防止洒药,推杆推动活塞将药液挤出的方式使喂药速度加快,但同时由于喂药嘴上的出药孔设置在两侧,不是直冲喉咙的,所以不易呛药,保证婴儿喂药安全。申请号为201020162437.2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婴儿喂药器,其包括吸管、吸球和吸管外罩,吸管一端与吸球连接相通,吸管外设置有吸管外罩,吸管外罩内部开口处设置有螺纹与吸管上设置的螺纹相配合,吸管上设置有刻度线。该方案通过吸管、吸球为婴儿喂药,通过控制挤压吸球的力度起到防止呛到婴儿的目的。上述两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到药味对婴儿的影响,把喂药的难度等同于喂水,直接用奶瓶喂药即可替代上述两个方案。实际上,一旦有不同于清水或牛奶的味道进入婴儿口中,婴儿会本能拒绝,伴随着呛药现象的发生随即会把药吐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按压式婴儿喂药器,其能减轻药物对舌头味蕾的刺激,不容易发生呛药,使喂药过程变得简单、顺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按压式婴儿喂药器,包括清水容器、药液容器,清水容器的顶部为奶嘴,药液容器连接有一导管;奶嘴的顶端有出液口,奶嘴的侧面有开口;奶嘴的内部有一分隔片将奶嘴分成2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与清水容器、出液口连通,药液容器的导管穿过奶嘴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穿出形成导管露出端,导管露出端的长度随导管的移动而变化。使用前,在清水容器内加注清水、牛奶或糖水,把药水加到药液容器。移动导管使导管露出端稍稍露出奶嘴的开口。当婴儿把奶嘴含在嘴巴后,把导管上移使导管露出端变长,导管露出端的端部会抵住脸颊的内侧。此时按压药液容器,药液会沿着脸颊的内侧流到喉咙。导管露出端的端部会刺激脸颊的内侧分泌唾液,促使婴儿作吮吸动作,清水等从奶嘴顶端的出液口出来后对婴儿的舌头有往前的冲洗作用,使从导管露出端出来的药液流到舌头上表面的量较少,舌头上表面的味蕾受药物的影响较少,使喝药如同喝水,婴儿不易产生反抗。作为改进,所述开口位于奶嘴的1/2高度处。作为改进,所述奶嘴在开口所在的空间内有一实心部,实心部位于开口的上方。实心部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婴儿用力吮吸时导管出水不畅。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实心部的底部与开口的顶部相平。该方案中,实心部还起到弯折导管的作用,使导管露出端横着移动至脸颊的内侧。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清水容器的侧面有一用于容纳所述药液容器的凹槽。把药液容器卡在凹槽内,可以单手完成喂药操作。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管固定有一可沿着凹槽滑动的移动拨块。通过移动移动拨块,方便调节导管露出端的长度。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凹槽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方便读取导管露出端增加的长度。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奶嘴在开口所在空间的底部有一通孔,清水容器上有一连接管;连接管上移时,连接管的顶端穿过通孔后位于开口所在的空间内;导管穿过连接管。连接管一般由硬质塑料制成,一方面方便导管的移动,另一方面能防止婴儿咬住导管使导管出水不畅,由于连接管的存在,婴儿咬住的是连接管而不是导管。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药液容器为一塑料容器。塑料容器方便卡入凹槽,也方便按压。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药液容器包括盖体和容器本体,盖体与容器本体通过螺纹连接,导管与盖体连通。药液从药液容器的盖体流到导管。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功能实用的优点,能减少药物对婴儿的刺激,并能让婴儿主动吮吸,使喂药工作变得简单、轻松。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导管露出端较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导管露出端较长;图3为本实用新型药液容器、导管、移动拨块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奶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奶嘴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奶嘴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清水容器、连接管、导管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中:1、清水容器;11、凹槽;12、刻度线;13、连接管;14、滑槽;2、药液容器;21、盖体;22、容器本体;3、奶嘴;31、出液口;32、开口;33、分隔片;34、实心部;35、通孔;4、导管;41、导管露出端;42、移动拨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按压式婴儿喂药器,包括清水容器1、药液容器2,清水容器1的顶部为奶嘴3,药液容器2连接有一导管4;奶嘴3的顶端有出液口31,奶嘴3的侧面有开口32,开口32位于奶嘴3的1/2高度处。清水容器1的侧面有一用于容纳所述药液容器2的凹槽11,凹槽11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12。导管4固定有一可沿着凹槽11滑动的移动拨块42。凹槽11的两侧各有一条滑槽14供移动拨块42的支脚在其内滑动。如图3所示,药液容器2为一塑料容器。药液容器2包括盖体21和容器本体22,盖体21与容器本体22通过螺纹连接,导管4与盖体21连通。如图4~6所示,奶嘴3的内部有一分隔片33将奶嘴3分成2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与清水容器1、出液口31连通,药液容器2的导管4穿过奶嘴3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32穿出形成导管露出端41,导管露出端41的长度随导管4的移动而变化。奶嘴3在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有一实心部34,实心部34位于开口32的上方,实心部34的底部与开口32的顶部相平。奶嘴3在开口32所在空间的底部有一通孔35。如图7所示,清水容器1上有一连接管13,连接管13由硬质塑料制成。连接管13与清水容器1通过螺纹连接,转动连接管13实现连接管13的上移或下降。当连接管13上移时,连接管13的顶端穿过通孔35后位于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导管4穿过连接管13。需要拧紧或拧开奶嘴3前,需要把连接管13下降。导管4在奶嘴3的装配过程如下:把奶嘴3拧紧后,通孔35正对着凹槽11,连接管13的下部在凹槽11内,转动连接管13的下部使连接管13上移直至连接管13的顶端穿过通孔35后位于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再使导管4顺着连接管13进入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并从开口32穿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