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输液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955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输液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移动式输液服,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输液时,通常都是将输液袋挂放在输液架上,病人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当遇到季节性感冒时,医院输液室通常是人满为患,当输液架缺乏时,通常见到病人家属或者病人自己手持输液袋在输液。

而且现有的输液通常是固定形式的,当病人需要上洗手间时,需要家属陪同,或者自己提起输液袋才能移动,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式输液服,病人只需穿上输液服便可进行输液,无需长时间呆在同一地方,移动方便,且无需第二人协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式输液服,包括输液服主体和输液架,所述输液服主体的背面设置有两组输液架固定组件,所述输液架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且内径均与所述输液架外径一致的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且所述下固定环的底部为封闭结构;所述输液服主体的两个袖管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输液管的卡环。

前述的一种移动式输液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架的底部设置有向对称的凸起块,所述上固定环的内壁沿其纵向上设置有两个可容所述凸起块通过的第一凹槽;所述下固定环的内壁沿其纵向上设置有两个可容所述凸起块通过的第二凹槽,且所述下固定环内壁的下端部沿其周向设置有两条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的相对称的卡槽。

前述的一种移动式输液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包括固定在所述输液服主体上的固定支板和两个分别固定在该固定支板两端的弧形橡胶块。

前述的一种移动式输液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服主体背面的下端部设置有一条弹性带,所述下固定环设置在所述弹性带上,且所述弹性带两端设置有第一系带。

前述的一种移动式输液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服主体背面的上端部的两个上固定环外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二系带。

前述的一种移动式输液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架的上端部设置有两个用于挂放输液袋的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输液服主体的背面设置输液架固定装置,在病人需要输液时,穿上输液服,将输液袋挂放在输液架上,病人可随意行走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输液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输液服的下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输液服的上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输液服的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输液服的输液架的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移动式输液服,包括输液服主体1和输液架7,所述输液服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两组输液架固定组件,所述输液架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且内径均与所述输液架7外径一致的下固定环2和上固定环3,且所述下固定环2的底部为封闭结构;所述输液服主体1的两个袖管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输液管的卡环4。所述输液架7的上端部设置有两个用于挂放输液袋的限位块72。

将输液架7沿上固定环3插入至下固定环2中实现固定,将输液袋挂放到两个限位块72之间即可。通过在输液服主体的背面设置输液架固定装置,在病人需要输液时,穿上输液服,将输液袋挂放在输液架上,病人可随意行走移动。

所述输液架7的底部设置有向对称的凸起块71,所述上固定环3的内壁沿其纵向上设置有两个可容所述凸起块71通过的第一凹槽31;所述下固定环2的内壁沿其纵向上设置有两个可容所述凸起块71通过的第二凹槽21,且所述下固定环2内壁的下端部沿其周向设置有两条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21连通的相对称的卡槽22,卡槽22的弧度为90°,且两个卡槽22均是从对应的第二凹槽21处沿下固定环2的内壁周线顺时针方向延伸,将输液架7沿上固定环3插入至下固定环2中后,将输液架7顺时针转动90度后实现了输液架7的固定,防止输液架从下固定环2中脱落。

所述卡环4包括固定在所述输液服主体1上的固定支板41和两个分别固定在该固定支板41两端的弧形橡胶块42,输液管固定在两个弧形橡胶块42之间,防止其随意晃动触碰到周围物体。

所述输液服主体1背面的下端部设置有一条弹性带5,所述下固定环2设置在所述弹性带5上,且所述弹性带5两端设置有第一系带6,所述输液服主体1背面的上端部的两个上固定环3外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二系带8。通过第一系带6和第二系带8将输液服主体固定在病人身体上,防止输液发生倾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输液服,一种移动式输液服,病人只需穿上输液服便可进行输液,无需长时间呆在同一地方,移动方便,且无需第二人协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