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灌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9508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肠道灌洗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可连续或间断实现灌肠清洗的肠道灌洗车。



背景技术:

目前,接受肠镜检查、肠道手术的患者,有一部分需通过清洁灌肠进行肠道准备。临床上清洁灌肠一般为护士手动完成,需反复进行灌肠、排便,如此循环。这种传统的方法,对于护士来说,清洁灌肠费时费力,灌肠过程需一直用手固定肛管预防脱落,灌肠效果往往难以达到要求。对于患者来说,肛管反复刺激造成肛门粘膜不适,灌肠液温度难以精确造成腹部不适,反复下床排便造成劳累,并且增加了老年患者眩晕、跌倒的风险,卧床的患者还可能因反复使用便盆造成皮肤损伤,患者对清洁灌肠的不良感受甚至会影响到其对于治疗的满意度,造成恐惧、烦躁等情绪。现临床上,没有一种专业的用具,能无需反复插管,无需患者下床即可完成清洁灌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捷、高效、安全地完成清洁灌肠工作,减轻患者反复间断灌肠的痛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肠道灌洗车。该肠道灌洗车设有配置恒温控制装置的灌肠液储液器,可保证灌肠液的温度适中;肛管可通过固定器短时间固定于肛门不需反复插管,并且灌肠过程中不需护士手持固定肛管;带负压气囊的引流管使患者不需下床即可排出粪便,便于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进行连续或间断灌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肠道灌洗车,包括移动推车和灌肠器,所述移动推车包括支架、操作台、置物平台,支架上部配置有盛装备用灌肠液的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置有恒温控制装置,以保持灌肠液适宜的温度,所述灌肠器包括进液管、肛管、引流管和引流袋,进液管、引流管分别与肛管连通,进液管上端与储液器出液管连接,进液管上设有流量调节器,肛管后段设有可拆卸的肛管固定器,肛管设有内芯,引流管上设有负压气囊,引流袋连接在引流管末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液器设置有透视窗或电子液位显示装置,以及时观察储液器中的液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肛管上设有指示插入深度的刻度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架为可调型杆式伸缩结构,以调节与其固定的储液器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进液管上还设有墨菲氏滴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流袋下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置排液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操作台设有收纳工具的抽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置物平台上配设有污物桶,便于盛放引流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移动推车底部设有万向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肛管固定器边缘设有固定孔,固定孔配合绑带实现肛管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可知:

(1)该肠道灌洗车设置具有恒温控制装置的储液器,可将灌肠液加热到适宜温度并保持,使用方便,增加患者舒适度;

(2)肛管通过固定器可短时间固定于患者肛门处,不需反复插管,并且灌肠过程中不需护士手持固定肛管,操作清洁、方便;

(3)设置储液器、进液管、肛管和引流管的连通结构,使患者不需下床即可排出粪便,同时,引流管上设置负压气囊,利于顺利排便,有效防止肛管的堵塞;

(4)进液管上设有流量调节器,肛管上设有指示插入深度的刻度线,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调整输液量和肛管插入深度,灌肠操作安全、高效;

上述结构的肠道灌洗车使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时更方便、高效、省力,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反复插管造成的肛门粘膜损伤,减少患者清洁灌肠期间下床排便的次数,预防患者因反复下床排便而跌倒、虚脱等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推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储液器,2.出液管,3.支架,4.推行把手,5.操作台,6.抽屉,7.污物桶,8.万向轮,9.排液管,10.进液管,11.墨菲氏滴壶,12.流量调节器,13.固定孔,14.肛管固定器,15.刻度线,16.肛管,17.引流管,18.负压气囊,19.引流开关,20.引流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肠道灌洗车,包括移动推车和灌肠器,所述移动推车包括支架3、操作台5、置物平台,移动推车中部设有推行把手4、底部设有万向轮8,支架3上部配置有盛装备用灌肠液的储液器1,储液器1下部设有出液管2,所述储液器1设置有恒温控制装置,以加热和保持灌肠液至适宜的温度,支架3为可调型杆式伸缩结构,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与其固定的储液器1的高度,所述储液器1还设置有透视窗或电子液位显示装置,以随时观察储液器1中的液位,便于及时补充灌肠液;所述灌肠器包括进液管10、肛管16、引流管17和引流袋20,进液管10、引流管17分别与肛管16连通,进液管10上端与储液器1出液管2连接,进液管10上设有墨菲氏滴壶11和流量调节器12,肛管16后段设有可拆卸的肛管固定器14,可利用医用胶带将肛管固定器14粘附在患者臀部实现肛管16的固定,肛管16内部设有便于插管的内芯,肛管16上设有指示插入深度的刻度线15,引流管17上设有负压气囊18和引流开关19,引流袋20连接在引流管17末端。

其中,所述引流袋20下部设有排液管9,排液管9上设置排液阀。

其中,所述操作台5设有收纳工具的抽屉6。

其中,所述置物平台上配设有污物桶7,便于盛放引流袋20。

其中,肛管固定器14的固定方式可更换为下述方案:肛管固定器14边缘设置固定孔13,固定孔13上穿入绑带,通过将绑带系在患者腰部实现肛管16的固定。

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