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纤维膜式血液停跳液灌注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1世纪初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科学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头号杀手。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是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心脏手术时,心脏停止跳动,通过体外循环仪器将经过氧合的富含氧气的血输送回身体,以保持全身的供氧需求。在此过程中,对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具有2个功能:保证心肌的氧供;将心脏停跳液输入心肌,保证心脏在手术期间保持停跳状态。心肌的温度直接影响着心肌的耗氧量,温度越高,耗氧量越大,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心肌应该保持在4-10度。在手术结束前要将心脏的温度恢复到正常体温37度。
现在进行体外循环血液变温装置主要有两类:
1、目前国内厂家是将出血管路加长,放入冰水或温水中达到改变血温的效果,此种方法价格低廉,但变温效果差,对心肌保护小,术后心脏复跳困难,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严重会造成患者死亡;同时增加了灌注师的工作时间与工作量。
2、目前市场上进口的体外循环血液变温装置,不在使用通过加入冰水或温水来调节血温的方法,具有自动升降温装置,变温效果优异,对血液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售价高昂,只适合极少数人群,广大患者无法接受。
国外一些公司研发的血液停跳液灌注装置虽然可以做到很好的调温效果和对血液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是其售价高昂,只适用于极少数人群,广大患者无法接受。
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的血液停跳装置是通过将出血管路加长,放入冰水或温水中达到改变血温的效果,此种方法虽然价格低廉,但变温效果差,对心肌保护小,术后心脏复跳困难,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死亡;同时增加了灌注师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纤维膜式血液停跳液灌注装置。
一种中空纤维膜式血液停跳液灌注装置,上盖卡在外壳的顶端,外壳的下端卡在底座中,内芯放置在外壳中,上盖与内芯连接后的内腔为储血槽,上盖的顶端有第二排气孔,上盖有出水口和进血口;外壳的上部有第一排气孔;外壳的下部有出血口;出血口连接测温口,底座有进水口;中空纤维膜束放置在外壳与内芯之间;底座侧壁设有进水口,上盖侧壁设有出水口;上盖设有与储血槽相通的进血口,外壳下部设有出血口。
上盖、外壳、内芯、底座及测温口分别通过卡槽相连接。
储血槽与血液相连接。
中空纤维膜束通过粘结剂组装到外壳与内芯之间。
上盖高度27~45mm。底座高度12~30mm。外壳高度60~150mm;外壳直径40~100mm;内芯直径20~50mm。出血口距离底座高度5~25mm。入血口距离出血口高度为65~95mm。第二排气孔距离出血口高度82~112mm。
一种中空纤维膜式血液停跳液灌注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通过中空纤维膜束内走水、外走血进行热量交换,并进行控温;
利用中空纤维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融性、对于血液没有破坏,充分保护血液中各种成分;
在上盖和外壳上部分分别设置排气孔,充分排除血液中的气泡,防止在手术中产生的气泡进入人体血管内,防止由于手术发生气栓的可能;
血液由上向下流动,控温水由下向上流动,使得血液离开体外循环血液变温装置时,血液的温度与控温水温度一致;
出血口设置测温口,安装测温探头,及时观测到温度的变化,实现自动控温功能,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为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节省时间;
变温水直接由进水口进入纤维管式变温膜内,带走热量后从出水口排出;上盖设有与储血槽相通的进血口,外壳上部设有排气孔,外壳下部设有出血口,血液和停跳液通过进血口首先进入储血槽,接着流向外壳与内芯之间,通过纤维管束间的间隙由上向下流动,与管内的变温水进行热量交换,变温后由出血口排除;
血液在上盖入血口流入,通过中空纤维膜间隙由上而下流动,最终在外壳的最低端流出;变温水从底座流入,通过中空纤维膜内部由下向上流动,最终由上盖流出;入血口与出血口的高度差最大,血液与中空纤维膜接触路程最长,血液与中空纤维膜接触面积最大,调温迅速,进行控温;
两个排气孔具有气泡排除能力;血液出口设置在外壳的最低端,排气孔a设置在上盖最顶端,排除刚进入时血液中的气泡;排气孔b设置在外壳的最顶端,排除血液在变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体;
通过测温探头及时观察血液温度,以实现自动升降温功能。
本实用新型组件之间通过卡槽连接,对于各部件的加工更加方便,造价更低;血液在中空纤维膜间隙中由上而下流动,与管内由下而上的变温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面积大,调温迅速,控温效果好;出血口与测温口相连,可以及时观察血液温度;预充量小;集储血、变温和测温于一体,简化了装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中空纤维膜进行变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好,拥有自动升降温功能,既能保证拥有优异的变温效果,对血液有较好的保护效果,有利于后期手术的进行,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以被市场广泛接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好。
2、变温效果优异。环形的变温装置通过中空纤维膜进行变温,入血口与出血口高度差最大,血液与中空纤维膜接触面积最大,调温迅速,控温效果优异。
3、优异的气体排除能力。设有两个排气孔,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分别与出血口之间的高度差最大化,充分排除了血液中的气体。
4、在出血口位置设置了测温装置,可以时刻观察出血口血液的温度,用以实现自动升降温功能。
5、产品预充量小。
6、集储血、变温和测温于一体,简化了装置结构。
7、价格低廉,可以被市场广泛接受。
8、血液的进出口压差小,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中空纤维膜式血液停跳液灌注装置,上盖13、外壳8、内芯10、底座9及测温口6五部分分别通过卡槽相连接,上盖13卡在外壳8的顶端,外壳8的下端卡在底座9中,内芯10放置在外壳8中,上盖13与内芯10连接后的内腔为储血槽12,上盖13的顶端有第二排气孔7,上盖13有出水口2和进血口1;外壳8的上部有第一排气孔3;外壳8的下部有出血口5;出血口5连接测温口6,底座9有进水口4;中空纤维膜束11放置在外壳8与内芯10之间。
血液与储血槽12相连接,位于顶部的上盖13通过卡槽与外壳8连接,外壳8、内芯10通过卡槽与上盖13与底座9连接,中空纤维膜束11通过粘结剂组装到外壳8与内芯10之间。
底座9侧壁设有进水口4,上盖13侧壁设有出水口2,变温水直接由进水口4进入纤维管式变温膜内,带走热量后从出水口2排出。
上盖13设有与储血槽相通的进血口1,外壳8上部设有第一排气孔3,外壳8下部设有出血口5,血液和停跳液通过进血口1首先进入储血槽,接着流向外壳8与内芯10之间,通过中空纤维膜束11间的间隙由上向下流动,与管内的变温水进行热量交换,变温后由出血口5排除。
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中空纤维膜式血液停跳液灌注装置分为5个部分,上盖13、外壳8、内芯10、底座9及测温口6五部分通过卡槽相连接,
通过中空纤维膜束11内走水,外走血进行热量交换,接触面积大,控温效果及时有效;
中空纤维膜束11采用进口高分子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血液相融性,对于血液没有破坏,充分保护了血液中各种成分;
在上盖13设置第二排气孔7,排除血液中的气泡,防止在手术中产生的气泡进入人体血管内,防止由于手术发生气栓的可能;血液由上向下流动,控温水由下向上流动,使得血液离开体外循环血液变温装置时,血液的温度与控温水温度一致;
出血口5设置测温口6,使得医生在手术时,通过调节控温水的流速与温度控调节血液温度,操作简单方便,为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节省时间;
血液与储血槽12相连接,省去了储血袋装置,简化了市场中相类似的装置,降低了产品成本,减小了预充量。
位于顶部的上盖13通过卡槽与外壳8连接,外壳8、内芯10通过卡槽与上盖13与底座9连接,中空纤维膜束11通过粘结剂组装到外壳8与内芯10之间。
底座9侧壁设有进水口4,上盖13侧壁设有出水口2,变温水直接由进水口4进入纤维管式变温膜内,带走热量后从出水口2排出。
上盖13设有与储血槽相通的进血口1,外壳8上部设有第一排气孔3,外壳8下部设有出血口5,血液和停跳液通过进血口1首先进入储血槽,接着流向外壳8与内芯10之间,通过中空纤维膜束11间的间隙由上向下流动,与管内的变温水进行热量交换,变温后由出血口5排除。
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一种环形的中空纤维膜式体外循环血液变温装置,分为5个部分,上盖、外壳、内芯、底座、测温探头,五部分通过卡槽相连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价格低廉。
通过中空纤维膜束内走水,外走血进行热量交换,接触面积大,控温效果及时有效;中空纤维膜采用进口高分子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血液相融性,对于血液没有破坏,充分保护了血液中各种成分;在上盖和外壳上部分分别设置排气孔,充分排除血液中的气泡,防止在手术中产生的气泡进入人体血管内,防止由于手术发生气栓的可能;血液由上向下流动,控温水由下向上流动,使得血液离开体外循环血液变温装置时,血液的温度与控温水温度一致;出血口设置测温口,安装测温探头,使得可以及时观测到温度的变化,用以实现自动控温功能,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为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节省时间;血液与储血槽相连接,省去了储血袋装置,简化了市场中相类似的装置,降低了产品成本,减小了预充量。
位于顶部的上盖通过卡槽与外壳连接,外壳、内芯通过卡槽与上盖与底座连接,中空纤维膜通过粘结剂组装到外壳与内芯之间。底座侧壁设有进水口,上盖侧壁设有出水口,变温水直接由进水口进入纤维管式变温膜内,带走热量后从出水口排出。上盖设有与储血槽相通的进血口,外壳上部设有排气孔,外壳下部设有出血口,血液和停跳液通过进血口首先进入储血槽,接着流向外壳与内芯之间,通过纤维管束间的间隙由上向下流动,与管内的变温水进行热量交换,变温后由出血口排除。
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加工更加方便,结构简单,造价更低;
本实用新型变温效果优异,环形的体外循环血液变温装置通过中空纤维膜进行变温,具有优异的变温效果。血液在上盖入血口流入,通过中空纤维膜间隙由上而下流动,最终在外壳的最低端流出;变温水从底座流入,通过中空纤维膜内部由下向上流动,最终由上盖流出。入血口与出血口的高度差最大,血液与中空纤维膜接触路程最长,血液与中空纤维膜接触面积最大,调温迅速,控温效果优异;
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排气孔,具有优异的气泡排除能力。血液出口设置在外壳的最低端,排气孔a设置在上盖最顶端,使得二者的高度差最大化,充分排除刚进入时血液中的气泡;排气孔b设置在外壳的最顶端,与出血口之间的高度差最大化,进一步排除了血液在变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出血口与测温口相连,可以通过测温探头及时观察血液温度,以实现自动升降温功能;
本实用新型预充量小,预充量为20~55ml;
本实用新型血液的进出口压差小,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集储血、变温和测温于一体,简化了装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环形的中空纤维膜式血液停跳液灌注装置的尺寸:上盖高度27~45mm;底座高度12~30mm;外壳高度60~150mm;外壳直径40~100mm;内芯直径20~50mm;出血口距离底座高度5~25mm;入血口距离出血口高度为65~95mm;第二排气孔距离出血口高度82~112mm。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