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凝钩。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内窥镜手术的普及,以及微创手术的提倡,给医生留下的手术空间越来越少,传统手术中使用的电凝钩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使用起来很不方面,在操作上也不能得心应手,影响了手术质量,手术效果,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亟待一种新的适合现在操作并能提高手术操作效果的电凝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于手术操作并提高手术效果的电凝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凝钩,包括电凝钩主体及在电凝钩主体上设有的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第一钩体与电凝钩主体所呈的夹角为140度~160度,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呈110度~130度夹角。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电凝钩主体长20cm~30c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钩体长3mm~7mm 。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二钩体长0.1mm~3m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电凝钩主体的直径为2.0mm~3.0m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的直径为0.1 mm~1m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电凝钩主体裹覆有耐高温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电凝钩设有的第一钩体与电凝钩主体所呈的夹角为150度,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呈120度夹角,使得与普通电刀相连接后手控操作方便,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的双勾体可满足大面积烧灼及精细操作,第一勾体横向程120度夹角,使得在单孔胸腔镜下减少遮挡术野,达到充分暴露术野,减少副损伤,提高了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凝钩,包括电凝钩主体1及在电凝钩主体1上设有的第一钩体2和第二钩体3,第一钩体2与电凝钩主体1所呈的夹角为140度~160度,第一钩体2与第二钩体3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呈110度~130度夹角。
此电凝钩设有的第一钩体2与电凝钩主体1所呈的夹角为150度,第一钩体2与第二钩体3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呈120度夹角,使得与普通电刀相连接后手控操作方便,第一钩体2与第二钩体3的双勾体可满足大面积烧灼及精细操作,第一勾体横向程120度夹角,使得在单孔胸腔镜下减少遮挡术野,达到充分暴露术野,减少副损伤,提高了手术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凝钩主体1长20cm~30cm。电凝钩主体1最优长度为26 cm。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钩体2长3mm~7mm 。第一钩体2最优长度为5 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钩体3长0.1mm~3mm。第二钩体3最优长度为1 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凝钩主体1的直径为2.0mm~3.0mm。电凝钩主体1的最优直径为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钩体2与第二钩体3的直径为0.1 mm~1mm。第一钩体2与第二钩体3的最优直径为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凝钩主体1裹覆有耐高温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一:一种电凝器,电凝器主体1直径2.5mm,,总长度26cm,主体耐高温绝缘皮覆盖,钩体总勾体长度6mm,直径0.5 mm,,第一钩体2长5 mm与主体程150度夹角,第二钩体3长1 mm与第一钩体2横向程120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二: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第二钩体3与第一钩体2的夹角为逆向120度夹角,也就是说以第一钩体2为对称线,对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钩体3,即成为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钩体3。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单孔胸腔镜下、胸腔镜下等肺叶、食管、胸壁肿瘤等胸外科手术。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