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固定内窥镜的固定架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中,鼻部手术约占所有耳鼻喉头颈外科手术的一半左右。常规鼻内窥镜手术均由术者左手持鼻内窥镜,右手持手术器械进行操作。由于鼻腔狭窄,血运丰富,在一些重要区域或接近颅底、眶壁的手术,出血较多影响术野,单手操作极为不便。此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由助手帮助清理积血,但由于术腔狭小,两人两手操作需长期配合,而大部分医院手术的助手是无法固定的,造成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增多,手术视野不清引发严重并发症。不但加重患者负担,同时也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隐患,目前尚无更好的解决方法。尤其在医疗资源相对贫乏,医疗条件相对简陋的县乡基层医院,无法配备相对固定且有一定鼻内窥镜手术基础的助手,处理术中需双手操作部位就更加棘手。
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鼻内窥镜的万向固定架,这种万向固定架可以在鼻内镜术中固定鼻内窥镜,使手术者可以采用双手进行操作,不再需要配备专业助手,可独立完成手术,不但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质量,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鼻内窥镜的万向固定架,它包括固定夹、立杆、转动关节、斜杆、鼻内窥镜卡槽,立杆垂直放置,固定夹连接在立杆的下端,转动关节安装在立杆的上部,斜杆与转动关节相连接,斜杆的前端连接鼻内窥镜卡槽,鼻内窥镜卡槽与鼻内窥镜相匹配。上述固定鼻内窥镜的万向固定架,所述斜杆前端与鼻内窥镜卡槽之间连接有可弯曲的金属蛇皮管。上述固定鼻内窥镜的万向固定架,所述立杆和斜杆均为圆杆,转动关节的一侧有垂直插孔,垂直插孔的孔径与立杆的直径相匹配,立杆与垂直插孔为可转动的滑动配合,转动关节的另一侧有转盘,转盘的盘面垂直,转盘中心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的侧面有转动插孔,转动插孔的孔径与斜杆的直径相匹配,斜杆与转动插孔为可转动的滑动配合,转盘中心的锁紧螺栓垂直连通到立杆的垂直插孔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关节可以沿着立杆上下移动,且可以环绕立杆水平转动,斜杆可以绕转动关节在垂直面转动,并可以前后抽动,这些结构使得卡装在斜杆前端的鼻内窥镜可以在360度空间任意移动,连接在斜杆前端的金属蛇皮管更可以使鼻内窥镜精确定位。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鼻内镜术中使鼻内窥镜精确调整至所需位置,并固定牢固,不用手术医生手持鼻内窥镜进行对位,因此手术医生可以采用双手进行手术操作,独立完成手术,不再需要配备专业助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解放了医生的双手,不但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质量,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标记如下:固定夹1、立杆2、转动关节3、斜杆4、鼻内窥镜卡槽5、金属蛇皮管6、转盘7、锁紧螺栓8、垂直插孔9、转动插孔10。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由固定夹1、立杆2、转动关节3、斜杆4、鼻内窥镜卡槽5、金属蛇皮管6组成。图中显示,立杆2垂直放置,固定夹1连接在立杆2的下端,固定夹1固定连接在手术台侧面。图中显示,转动关节3安装在立杆2的上部,立杆2为圆杆,转动关节3的一侧有垂直插孔9,垂直插孔9的孔径与立杆2的直径相匹配,立杆2与垂直插孔9为可转动的滑动配合。转动关节3通过垂直插孔9可以沿着立杆2上下移动,且可以环绕立杆2水平转动。图中显示,斜杆4为圆杆,转动关节3的另一侧有转盘7,转盘7的盘面垂直,转盘7的侧面有转动插孔10,转动插孔10的孔径与斜杆4的直径相匹配,斜杆4卡在转动插孔10中,斜杆4与转动插孔10为可转动的滑动配合,斜杆4可以沿着转动插孔10前后移动,同时转盘7可以在垂直面转动,斜杆4随之调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图中显示,转盘7中心有锁紧螺栓8,锁紧螺栓8垂直连通到立杆2的垂直插孔一侧。拧紧锁紧螺栓8,锁紧螺栓8将垂直插孔9的部分与转盘7同时向中间拉紧,垂直插孔9和转动插孔10的相对侧面为开口,立杆2和斜杆4相对开口的圆弧部分突出在垂直插孔9和转动插孔10外,锁紧螺栓8锁紧时,立杆2和斜杆4突出的圆弧部分与转动关节3的中间部分顶紧,将立杆2和斜杆4固定,同时转盘7固定。图中显示,斜杆4的前端连接有可弯曲的金属蛇皮管6,金属蛇皮管6的前端连接鼻内窥镜卡槽5,鼻内窥镜卡在鼻内窥镜卡槽5中。金属蛇皮管6可以在360度空间任意转动,使连接在金属蛇皮管6前端的鼻内窥镜卡槽5和鼻内窥镜精确定位,达到手术中的精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