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26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双向按摩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关于拉紧皮肤使皮肤保持紧绷的按摩器。特别是以双方向各配置两个不同的珠子可供选择使用,使一个珠子向时针方向旋转,另一个珠子向反时针方向旋转,随着旋转方向两个相隔离的珠子之间拉紧皮肤,同时推动的时候会反方向回转方式来拉紧皮肤,保持皮肤的弹性。



背景技术:

一般在皮肤美容方面使用多种按摩器,最近经常使用的珍珠型皮肤按摩器是以揉擦皮肤表面的方式来达到皮肤弹性的效果。

珍珠型按摩器的结构是在把手的两端形成一定角度的分基轴,在上面安装旋转轴与圆状珍珠联动,揉擦皮肤时圆状珍珠以反方向旋转同时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的一部分被拉紧,产生按摩的效果,保持皮肤弹性。

即人的表皮是由形成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和透明层及颗粒层和基层而组成使保持皮肤表面的弹性。

但是老旧的珍珠型皮肤按摩器只有一对珠子的配置来进行按摩,所以按摩部位是有限的而且效果也有限。

即珠子的大小是有定的,按摩的身体部位也是一部分,珠子隔离间隔也有定,所以只能进行同样部位的按摩,受的压力也是同一的,产生效能低下。

而且最近特别是在女性们之间对皮肤美容的重要性扩散,很多女性想做对应皮肤弹力的按摩,可是老旧按摩器不能满足使用者。

另外,老旧的珍珠型按摩器是单纯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所以作用单调,无效果。

而且想按摩的部位以用把手来推拉,随着推拉力和速度的变化,手也要加力而很难使用,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肌肉凝结不能持续按摩。

况且老旧的珍珠型皮肤按摩器的构造是旋转轴间夹上珠子的单一组装方式,为了圆形珠子的形成珠子的中央出现为分离模具而留下的分离线,而这随着珠子旋转方向形成在圆周部分,因而造成皮肤损伤。为了防止皮肤表面的伤害,在珠子表面形成多样花纹。

按照这样的花纹的体现,在加工模具时发生困难。珠子以正方向安装在旋转轴,抓住把手进行皮肤揉擦时发生的承重全部传达到旋转圆形珠子的旋转轴上,因珠子大小的有限,旋转轴有粗细的限制,对承重的抗力比较弱。

因此长时间反复使用时,因反复的加力而下部产生断裂现象,导致旋转轴的变形,损坏旋转轴等影响珠子的流动。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KR 200453658 Y1

(专利文献0002)KR 2020100012926 U

(专利文献0003)KR 1020130091622 A

(专利文献0004)KR 300787581 S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方案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按摩部位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多种身体部位的按摩,按摩各部位脂肪层的厚度及皮肤弹力度等可选择皮肤状态来进行。

而且拉紧的力量要分散,以少力强加压皮肤可拉紧皮肤的效果。

而且让珠子灵活旋转,依照按摩部位或皮肤的弹力程度来适当进行按摩,提高拉紧效果。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在可手握的把持棒的把手的两端配置大小不同、间隔距离不同的珠子,使用者可以对不同的部位用不同大小的珠子来按摩。

并且在旋转轴上安装偏心珠子,珠子旋转时形成偏心传达到的力量分散起来,而拉紧的力量会强烈。

珠子的回转同时以轴方向偏位的启动,启动时给予缘冲力,随着按摩的部位或皮肤的弹力程度,使珠子进行灵活性的运转。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双向按摩器,在把手上形成分机轴,上述分机轴安装有以旋转轴旋转的珠子,把手以可握紧距离设有把持棒,其两端分别安装一对大小不同的珠子,可以任意选择来使用,实现多样按摩压力。

上述珠子插入部件以插入方式而制作,表面为一体化,珠子的外观不能漏出衔接部位,或为了上述珠子的偏心安置要等分珠子提供成型的容易性。珠子在等分的状态时通过提供固定机构实现坚固固定,同时交合的衔接部位能防止皮肤的偏挤现象。

有益效果

依据本方案的双方向按摩器,按摩大腿或者小腿,腹部等面积比较大的部位时利用较大的珠子来按摩,按摩鼻梁或者手指等局部时利用较小的珠子来按摩,所以没有部位的限制。

而且可以利用大小不同及具有距离间隔的珠子用不同的压力按摩同一的部位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加按摩效果。

相对利用小的力产生强力拉紧现象,能反复按摩,依按摩部位或皮肤的弹力程度使用珠子的柔软性提高按摩效果。

根据珠子的偏心旋转,旋转轴上不会出现集中承重现象。珠子在偏位的运转时通过缓冲即能最小化对旋转轴的冲击,防止损伤提高耐久性。

珠子内部利用插入部件形成一体,防止衔接部位的露出,使用按摩器时不用担心皮肤被夹现象。把珠子等分制作过程中,也不会露出衔接部位,成型度也会很优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关于皮肤拉紧的外观图

图1a是图1的平面图

图1b是图1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珠子在旋转轴上偏心安装构造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图4是图1的组装断面图

图5是图1的分解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关于皮肤拉紧按摩器的断面结构图

图7至图9是关于本发明珠子偏心旋转状态时的按摩器使用状态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珠子制作工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皮肤拉紧按摩器的分解图

图12及图13是图11的A的另外实施例构造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皮肤拉紧按摩器的外观图

图15是图14中珠子在旋转轴上偏心安装结构略图

图16及图17是图14的分解设计图

图18是图14的组装截面图

图19及图20是图14中珠子偏心旋转作用状态的使用图

图21及图22是图14中被分割的珠子内部形成加强部的状态分解设计图

图23及图24是图14中被分割的珠子又表现为不同组装结构的扩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图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以下。

图1至图3中所提到的一例本发明产品的主要构成是把手(100)的两端形成有一定角度的两个分机轴,上述分机轴(200)上形成可以旋转的旋转轴(300),上述旋转轴(300)上各安装珠子(400)的状态下形成珠子的回转。

上述把手(100)以所定的长度形成的把持棒(110)在用手把持的状态下进行按摩。把持棒的长度是按成年女人的手握住状态下手指旋转时不触碰两端珠子(400)的程度而进行制作。

上述珠子(400)位于把持棒(110)端部两侧,在是呈相对隔离状的,把手(100)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所述珠子,进行皮肤交合按摩时,使用者可以选择任何一端。

这时,安装在端部两侧的珠子的表面曲率及直径是由一侧是以大珠子(400a),另一侧是小珠子(400b)而构成,相对的珠子之间的间隔或者两侧先端的间隔不同,所以形成的按摩效果也不同,利用间隔空间使皮肤的量有多样化按摩效果。

举例说明,如果珠子间隔空间相对较大的话皮肤表面的所有部分可以进行按摩。如果珠子间隔空间相对较小的话皮肤及内侧的多层中只按摩一部分。

这时,上述把持棒(110)的两侧端部安装珠子的大小或间隔距离而不同形成分机轴(200)的裂缝角度。另外,上述把持棒(110)的表面形状为舒适流线型。因此在把持时能给予舒适感。把持棒(110)的厚度向任何一侧可渐宽渐窄。

所述把持棒(110)的一侧端面要比另一侧端面要较薄,安装大珠子的端面要比另一侧端面要较厚。按摩时,倾向于集中力量部分为较厚,相反需较小力量的部分为较薄。这样使用者可以认知珠子的选择方向,安全的进行按摩。

旋转轴(300)是珠子安装在分机轴(200)的状态下形成旋转,旋转轴(300)的旋转轴线(α)与分机轴(200)的轴线要一致,上述珠子(400)的中心轴为勾心轴线(β)以倾斜的安装,珠子(400)旋转时盘旋进行偏心旋转。

因此珠子(400)在旋转轴线上旋转时会偏心旋转,传达的力量分散,使反复形成皮肤拉紧和松弛,不仅使用同一力量也可加强拉紧。

上述旋转轴(300)以珠子在安装状态下向轴方向运动。

即,图4中旋转轴在安装珠子的状态下以轴方向运动,设有延长部(300a)并形成间隔空间(320),旋转时珠子夹在旋转轴中运转,这样按摩的时候珠子的偏心旋转和偏位旋转同时进行,加强按摩效果。

这时,所述珠子(400)在偏位运作的范围随着旋转轴的轴方向,而在5mm范围内偏位的运作。

而且上述间隔空间(320)上设有弹性材料构成的缓冲附件(322),为珠子的偏位运转时提供缓冲力,使珠子任意偏位运作时防止噪音。

述缓冲附件(322)上为了减少珠子(400)与缓冲附件(322)的摩擦力确保珠子的旋转力,设有轴瓦(324)。

接着珠子回转时最小化摩擦力使珠子顺利回转,同时不让珠子任意活动,要吸收缓冲附件(322)弹性的冲击形成珠子偏位运动,防止部件的磨损,按摩时很柔和的运动。

所述珠子(400)以勾形状态形成或者是较长的椭圆形而形成。

图3至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结构图,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珠子(400)表面由一个机身来构成,防止与皮肤摩擦的表面衔接部位外露,提供一体化的珠子。

形成珠子的机身安置在模具上,为确定珠子成型位置设有插入部件(600),插入部件(600)上覆盖表面体(700),防止衔接部位的露出制成所述珠子(400)。

形成插入部件(600)的时候为防止形态的变形,要选用硬度高的材质。并且在其表面上覆盖均匀厚度的表面体(700)。

与插入部件(600)由硬度高的材质来构成相反,为了加强表面体(700)的按摩效果,及接触皮肤时提高触觉,增大摩擦力,表面体(700)由比插入部件(600)更软的材料制作。

表面体(700)是一体化形成的,是为了防止衔接部位露出,是珠子在旋转轴(300)上的安装。珠子(400)在坚固的安装状态下以旋转轴(300)而回转,这时多增加一个具有固定功能的固定机构(500)。

在上述插入部件(600)上设有具有缔结部(620)的中心(640)。设有安装时夹在中心(640)的固定部(540),固定部插入于中心(640)内实现与缔结部(620)的固定,使珠子和旋转轴以固定机构(500)来与轴结合运行珠子的回转运作。

插入部件(600)上设有具有缔结部(620)的中心(640),以及上下贯通的机身(602),为插入部件(600)安装在模具上,上下贯通的机身(602)上端组装有套(604)以封闭机身的上端。

即,以下列出参考图10说明制作一体化珠子的方法。

先制备具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内部设有缔结部(620)的机身(602)和制备用于使中心上部形成封闭上部的套(604),组装机身(602)和套(604),准备插入部件。

这时机身和套要强制组装,或者具备图面上没有表示的挂罥部进行组装。

把插入部件(600)在成型装置的下部模块(m2)上固定起来;所述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块(m1)和下模块(m2)。然后关闭上模块(m1),准备成型模版(m),在成型模版(m)内部注入树脂形成包在插入部件的表面体(700),不能让表面体的表面露出珠子组装的衔接部。

这时从下模块(m2)里安置的插入部件(600)的完成品通过米度与模块分离。

中心(640)以从珠子的勾心轴线间隔的位置上设置,形成偏心位置,或者以形成倾斜的设置。珠子(400)在回转时以偏心旋转,反复对皮肤拉紧和松弛。

一体化的珠子(400)为了安装在旋转轴上,珠子在安装状态下需包括固定机构(500)。

上述固定机构(500)组装在上述珠子(400)上,为组装在旋转轴(300)上需形成固定部(540)。

固定部(540)上直接安置珠子(400)或者后文所说那样珠子内部安置固定部(540),以及安置缔结部(520)。

固定部(540)向外侧突出形成夹插部(544),使固定部不会发生脱离。

夹插部(544)除了上边外,下部三个边均设有开口,使得弹性片(546)可以作弹性运动,使固定部(540)夹在珠子进行组装时变得更容易。

为了防止弹性片(546)因按摩器的反复运作而发生集中承重现象要形成加强部(548)。图12所示加强部(548)与弹性片运作方向垂直形成加强格子条,或图13所示弹性片两侧切开的部分形成加强格子条,使运作时不会发生集中承重现象,而且可分散重量。

上述固定机构(500)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是上述珠子上组装的缔结部(520)和旋转轴上组装缔结部要包括固定部(540)。

以等分好的上体(420)和下体(440)分割而成的珠子(400)通过固定机构(500)组装在旋转轴(300)上。

固定机构(500)的设计是为了使珠子的上体(420)和下体(440)与缔结部(520)组装,并以旋转轴(300)固定;组装上述缔结部(520),为珠子以旋转轴(300)的轴的结合还设置有固定部(540)。

上述缔结部(520)要组装上体(420)和下体(440)与旋转轴(300)结合形成接收空间(522),下端形成凸缘轮插入内入端(443),缔结部(520)的上端与上体(420)固定完成珠子的组装。

这时,缔结部(520)固定在上体(420),以螺丝固定。强制夹插方式来组装开关。

上述固定部(540)在旋转轴(300)上固定状态时,组装在珠子(400)的缔结部(520)可以进行旋转,固定部夹在旋转轴(300)上的弹簧挡圈(560)来固定。

这时,缔结部和固定部具备相互对应的夹插部(524,544),固定部插入在接收空间(522)的状态下形成固定。

另外,图14至图18是珠子(200)的不同构造的图面,为使成型更容易,优选以半球形态把上体(420)和下体(440)等分。

珠子(400)以上体和下体来分割形成,如组装的衔接面为倾斜的形成,就把珠子的勾心轴线(β)倾斜的安装在旋转轴(300)线(α)。

即,所图18下体(440)形成半球形,如需要向一侧倾斜,即使上体不形成倾斜,上体和下体组装的衔接面也可倾斜组装,按珠子的偏心状态旋转。

此外,珠子分割上体或者下体形成,珠子的上体和下体内部为对应外部压力形成加强部(460),以提供成型的容易性。

上述加强部(460)是图21所表示通过上体和下体的内部以放射形式形成复数肋(462),或者所图22上体和下体的内侧形成管体(464),它以肋固定在上体和下体内侧。

这时加强部可以选择设于上体(420)或下体(440),或者在上体(420)和下体(440)上均设有加强部。

另外,上述珠子防止上体和下体结合的衔接部位的皮肤被夹现象。提高按摩效果需具备突出部(480)。

突出部(480)相对要比珠子表面的更突出,不会摩擦上体和下体结合的部位的皮肤。突出部在图18上所表示的那样以一体形成在上体(420)和下体(440),或者如同图23及图24所表示夹框(482)组装在上体和下体的衔接处上。

突出部(480)以上体或下体而一体形成时,使上体(420)和下体(440)相互对应需形成交合端框(422,442)来防止上体和下体紧密组装的衔接面的缝隙。

相反,突出部不按一体形成,在上体和下体之间组装环形夹框(482)时,要在组装部位和夹框的上部和下部成对称来进行组装。

这时,夹框(482)是如同图24所表示上,下侧各形成内槽(484),可供珠子的上体和下体内形成突出面(424,444)插入,防止衔接面的缝隙露出,需紧密组装。

此外,上述上体(420)和下体(440)要相互组装,利用夹框(482)组装时要更加坚固形成,使实现距离要安装垫。

【符号说明】

100:把手 110:把持棒

200:分机轴

300:旋转轴 300a:延长部

320:间隔空间 322:缓冲附件

324:轴瓦

400:珠子 400a:大珠子

400b:小珠子

420:上体 422:交合端框

424:突出面

440:下体 442:交合端框

444:突出面

460:加强部 462:肋

464:管体

480:突出部 482:夹框

484:内槽

500:固定机构

520:缔结部 522:接收空间

524:夹插部

540:固定部 544:夹插部

546:弹性片 548:加强部

560:弹簧挡圈

600:插入部件 602:机身

604:套 620:缔结部

640:中心

700:表面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