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血氧监测电动加压裤。
背景技术:
抗休克裤主要用于野外或战争时创伤失血休克,是由手动或脚踩人工完成的。同样,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手术中。手术麻醉时多数情况由于患者血管扩张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降,术前将抗休克裤绑在患者的腿上,如发生血压下降,可根据血压下降的程度给予抗休克裤充气加压,驱赶腿部的血液进入有效循环来提高血压,保证患者的安全。但是在实际手术过程中,现有抗休克裤功能单一、安全可靠性不足,无法很好的满足现代医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血氧监测电动加压裤。本实用新型加压裤将现有人工手动操作改为电动智能控制,同时还增加了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从而使得加压裤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血氧监测电动加压裤,包括主机、充气软管、气囊裤腿以及血氧饱和度探头;主机设有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控制单元、压力设定单元、时间设定单元、显示屏、空气气泵、压力传感器、充气开关和放气开关;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设定单元、时间设定单元、显示屏、空气气泵、压力传感器、充气开关、放气开关连接; 气囊裤腿为条形气囊带,条形气囊带的两侧设有粘扣,条形气囊带卷曲后通过两侧粘扣固定以形成筒状裤腿;气囊裤腿通过充气软管与空气气泵连接;血氧饱和度探头通过血氧饱和度导线与控制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气囊裤腿设有两个,充气软管通过三通分别与两个气囊裤腿连接,且气囊裤腿的进气口处设有气路开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血氧饱和度探头通过血氧饱和度探头插头与血氧饱和度导线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分为用于启动气囊裤腿工作的第一电源开关、第一电源指示灯以及用于启动血氧饱和度探头工作的第二电源开关、第二电源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血氧监测电动加压裤具有如下优势:
适用于手术中各种原因所致低血容量引起的低血压。如病情复杂,可监测直接动脉压来指导应用加压裤的充气压力更好。具体应用有:1)椎管内麻醉时,患者由于交感神经阻滞,引起下肢血管扩张,造成血压下降,如发生严重低血压不能及时纠正,将带来致命的不良后果。2)剖腹产麻醉时,低血压多发生在胎儿取出前,此时的处理除右侧垫高15度外,可按当时血压情况给予加压裤适当充气加压。胎儿取出后子宫收缩变小,部分血液进入有效血液循环,血压趋于稳定,逐渐降低加压裤充气压力,大出血除外。3)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患者,术中血压维持不宜低于基础血压,而且要控制液体输入量,麻醉后易发生低血压,血管收缩药使用时间较长也有危害,用加压裤充气能够维持血压平稳,远较输入大量的晶、胶体液为好。因当麻醉作用消失后,输入的液体短时间不能排出体外,可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4)服用耗竭体内儿茶酚胺降压的患者,如服利血平、降压灵等,麻醉时易发生血压下降,如用血管活性药升压,剂量难以掌握,因此时对该药的反应不能准确预测,而用加压裤充气升压较平稳。5)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药物的患者,术中发生血压下降时,同样对血管活性药的反应难以预测,而能用加压裤充气加压使血压回升最好。6)若术中突然发生大出血,而当时又没有备血,可先压迫止血,加压裤充气加压来维持生命必须的血压,给立即取血输入赢得了宝贵时间。
本实用新型血氧监测电动加压裤的使用方法与安全性:
将本实用新型血氧监测电动加压裤的气囊裤腿绑到患者腿上,接通电源,设定压力,设定时间。当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出现低血压时,按压充气开关,根据血压下降的程度给予加压裤充气到0—100mmhg的不同压力,再根据当时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宜的输血补液。通过血氧饱和度探头持续监测脚趾血氧饱和度,保证下肢末梢循环良好。如遇血压下降剧烈时,加压裤压力可达100mmhg,或血氧饱和度监测不到时,下肢血液循环阻断不得超过20分钟,同时加快输血补液以及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当手术结束时,如患者血压平稳,调节压力设定单元,逐步将压力调低,最后通过放气开关,把气囊裤腿的空气全部放完,恢复充气前状态。
本实用新型血氧监测电动加压裤主要用于手术中增加回心血量保证有效循环,维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同时用血氧饱和度监测脚趾的末梢循环,极大的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血氧监测电动加压裤气压力可调,尽可能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且设计科学,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功能可靠,准确度高。术中应用该设备可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控制原理图。
图中:1-主机、2-充气软管、3-气囊裤腿、4-血氧饱和度探头、5-粘扣、6-压力设定单元、6-1-压力显示屏、6-2-压力增大按键、6-3-压力减小按键、7-时间设定单元、7-1-时间显示屏、7-2-时间增加按键、7-3-时间减少按键、8-显示屏、8-1-血氧饱和度显示、8-2-心率显示、8-3-波形显示、9-血氧饱和度导线、10-气路开关、11-血氧饱和度探头插头、12-充气开关、13-放气排气、14-第一电源开关、15-第一电源指示灯、16-第二电源开关、17-第二电源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血氧监测电动加压裤,包括主机1、充气软管2、气囊裤腿3以及血氧饱和度探头4;主机1设有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控制单元、压力设定单元6、时间设定单元7、显示屏8、空气气泵、压力传感器、充气开关12和放气开关13;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设定单元6、时间设定单元7、显示屏8、空气气泵、压力传感器、充气开关12、放气开关13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元件反馈的信号以及用于控制元件相应动作,具体控制原理见图2;其中,控制单元为一个智能芯片,其内有控制程序;压力设定单元6包括压力显示屏6-1以及压力增大按键6-2和压力减小按键6-3,用于设定加压所需压力值;时间设定单元7包括时间显示屏7-1以及时间增加按键7-2和时间减少按键7-3,用于设定施压所需时间,同时该时间设定单元7还可以具有报时功能;显示屏8用于显示生命体征参数,具体有血氧饱和度显示8-1、心率显示8-2、波形显示8-3;空气气泵用于给气囊裤腿3充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裤腿3充气后的压力值;充气开关12用于启动对气囊裤腿3进行充气,放气开关13用于对充气后的气囊裤腿3进行放气;气囊裤腿3为双层的条形气囊带,条形气囊带的两侧设有粘扣5,条形气囊带卷曲包绕腿部后通过两侧粘扣5固定,形成筒状裤腿;气囊裤腿3通过充气软管2与空气气泵连接;血氧饱和度探头夹于患者脚趾上,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波形等生命体征参数。
具体实施时,气囊裤腿3设有两个,充气软管2通过三通分别与两个气囊裤腿3连接,且气囊裤腿3的进气口处设有气路开关10,气路开关10一般为开启状态,但是遇到所需情况时可进行手动关闭,即可根据需要进行单腿或双腿充气。血氧饱和度探头4通过血氧饱和度探头插头11与血氧饱和度导线9连接,可拆连接,使用方便。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分为用于启动气囊裤腿3工作的第一电源开关14、第一电源指示灯15以及用于启动血氧饱和度探头4工作的第二电源开关16、第二电源指示灯17,气囊裤腿3和血氧饱和度探头4为独立的两套系统,这样设置不仅可以同时使用两套系统,而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使用任意一套系统,快捷方便。
使用时,将气囊裤腿3绑双腿上,用两侧的粘扣5固定成筒状裤腿,通过三通与充气软管2和空气气泵连接,开启气路开关10,接通电源后按压第一电源开关14,第一电源指示灯15变亮,通过压力设定单元6进行所需的压力设定,通过时间设定单元7进行所需时间设定,这时按下充气开关12就可以工作了。术中可根据需要随时通过压力设定单元6和时间设定单元7来调节压力和时间。气路开关10的作用主要是选择单腿加压还是双腿加压。术毕按压放气开关13把气囊裤腿3内气体全部放出。
血氧饱和度监测时,先将血氧饱和度探头4夹于患者脚趾上,血氧饱和度探头4通过血氧饱和度探头插头11和血氧饱和度导线9连接血氧饱和度导线9和主机1的控制单元相连,按第二电源开关16,第二电源指示灯17变亮,接通电源,开始工作,主机1的显示屏8显示血氧饱和度、心率和波形。术毕按第二电源开关16关闭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气囊裤腿3绑腿上,通过压力设定单元6和时间设定单元7将压力和时间设定好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接通用于启动气囊裤腿3工作的第一电源开关14,之后按充气开关12,控制单元控制空气气泵给气囊裤腿3充气加压,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气囊裤腿3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时,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作用于空气气泵停止充气。如发生漏气时,压力下降,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作用于空气气泵开始充气,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反馈停止充气。如果体位变动压力增高时,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放气开关13放气,压力达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放气开关13关闭停止放气,所以能够维持压力的恒定。设定时间完成后,控制单元控制放气开关13将气囊裤腿3的气体全部排出,压力恢复到充气前水平。达到设定压力的充气时间在60秒以内。压力、时间在主机1的压力显示屏6-1和时间显示屏7-1上实时显示,开始工作后自动倒计时。术毕按放气开关13,气囊裤腿3内气体排出,压力恢复充气前水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