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我康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进行康复运动的患者通常扶着辅助栏杆或扶着简易多脚杖进行康复活动。扶着辅助栏杆时,尤其是对于活动困难的患者,需要陪护人员搀扶或不间断的进行看护才能完成康复活动,费时费力且聘请看护人员开销也很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扶着简易多脚杖时,由于多脚杖本身结构的限制,导致使用时患者的平衡力较差,不能连续进行康复活动,而且也需要陪护人员的看护。
上述两种康复方式费时费力,大多数患者需要陪护人员的辅助。因此,上述两种方式对陪护人员的依赖性很大,不能做到完全的自行康复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我康复支撑装置,进行康复活动时不依赖陪护人员辅助,患者独立就可轻松完成康复活动,康复过程省时省力,不仅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采用中部为活动空腔的框架式结构,该装置分为上框体和下框体两部分,上下框体之间通过上下调节部件连接,上下框体围成中部的活动空腔,上框体上部由前扶杆、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后防护杆围成框体,所述下框体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轮和后轮,在同侧的前轮和后轮之间设置辅助轮,在上框体上吊装位于活动空腔内的坐板。
当需要进行康复活动时,患者从后方进入框体之间的活动空腔,先通过上下调节部件调节框体高度以适应患者的身高,患者双手扶在前扶杆上,两个胳膊压在左右支撑杆上,手脚同时用力通过各个轮子带动整个装置运动从而进行康复活动,由于该装置采用中部为活动空腔的框架式结构,人在活动空腔中进行康复活动时,依靠框架四周的支撑与保护作用就能自行完成康复活动,不用借助他人之手就能轻松完成康复活动,省时省力;同时设置了前轮、后轮、辅助轮,有效的保证了整个装置在活动中的稳定性与平衡性,让独自康复活动成为了可能,整个装置在运动过程中轮子一直与地面保持接触状态,有效防止了倾倒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当患者需要进行休息时,不用依靠他人从活动空腔内挪出来,直接坐在活动空腔内的坐板上休息即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所述上下调节装置包括连接上下框体的四组内外套筒,在每一内外套筒上设置调节通孔,在调节通孔内设置调节螺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上框体的前端并靠近前扶杆设置控制盒,在下框体上安装驱动电源,在每一后轮内侧安装的固定支撑架,固定支撑架前端安装电磁制动器,控制盒连接驱动电源,控制盒上的控制按钮控制电磁制动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装置采用中部为活动空腔的框架式结构,该装置分为上框体和下框体两部分,上下框体之间通过上下调节部件连接,上下框体围成中部的活动空腔,上框体上部由前扶杆4、左支撑杆5、右支撑杆6和后防护杆7围成框体,所述下框体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轮1和后轮2,在同侧的前轮1和后轮2之间设置辅助轮3,在上框体上吊装位于活动空腔内的坐板8,所述上下调节装置包括连接上下框体的四组内外套筒9,在每一内外套筒上设置调节通孔10,在调节通孔10内设置调节螺栓,在上框体的前端并靠近前扶杆4设置控制盒11,在下框体上安装驱动电源12,在每一后轮2内侧安装固定支撑架13,固定支撑架13前端安装电磁制动器14,控制盒11连接驱动电源12,控制盒11上的控制按钮控制电磁制动器14。
患者在依靠该装置进行康复活动时,当需要停下时,通过控制按钮来控制电磁制动器14即可实现轮子的停止,省时省力且安全可靠;
所述坐板8通过四条绳子吊装在上框架上即可,每一绳子的端部设置卡扣,直接与框体扣合,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当需要调节高度时,拔出调节通孔10内的调节螺栓,通过调节内套筒在外套筒的上下位置,然后再将调节螺栓插入调节好的内外套筒上的调节通孔10内即可实现高度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