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根管治疗仪的手柄。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牙周病常用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牙齿根管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的大部分感染物,并通过充填根管、封闭冠部,防止发生根尖周病或促进已发生病变的根尖周愈合。其关键环节是根管预备,根管预备的要求是既能清理根管又要根管的成形好。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代替手工扩大根管的根管治疗仪(又叫根管马达),可以大大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现有的根管治疗仪的手柄主要由电机、电机固定板、弯机套筒、手柄外壳等组成。而其连接方式都是用螺丝将电机锁在电机固定板上,然后再用螺丝依次穿过弯机套筒和手柄外壳,锁在电机固定板上,使弯机套筒,手柄外壳,电机固定板及电机固定在一起。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手柄装配繁琐,手柄外壳表面螺丝孔位多导致使用过程中手柄外壳容易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根管治疗仪的手柄,手柄外壳表面没有螺丝孔位,加强手柄外壳强度的同时减少了装配工序和装配时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如图设计一种根管治疗仪的手柄,包括预埋了弯机套筒的手柄外壳和位于手柄外壳内的电机和电机固定板,所述电机固定板的前端通过螺纹结构与弯机套筒的后端形成可拆分的连接,电机固定板与电机通过螺丝结构紧固在一起。
所述的弯机套筒预埋在手柄外壳的前端,并经模具注塑在一起,形成“凸”字形。
所述的电机固定板和电机均为“凸”字形,且为一体成型的。
所述电机固定板上有中心通孔,电机前端的凸缘部插入电机固定板并通过通孔伸出至弯机套筒的尾部。
所述弯机套筒、电机固定板和电机上均设有同心圆定位孔,通过同心圆定位配合,可保证弯机套筒、电机固定板、电机的同心度在设计范围内。
所述电机固定板后端和电机后端设有螺丝孔,电机固定板前端凸缘上和弯机套筒的后筒内面均设有螺纹;通过同心圆定位配合,所述电机和电机固定板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电机固定板的前端通过螺纹结构与弯机套筒的后端连接。
所述固定电机和电机定位板的螺丝为2-3个。
本实用新型的根管治疗仪手柄是通过同心圆定位孔配合,先将电机紧固在电机固定板上,再与弯机套筒螺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弯机套筒预埋在手柄外壳模具里并注塑在一起,并减少手柄外壳表面的螺丝孔位,同时将弯机套筒和电机固定板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使手柄外壳的强度增强,又减少装配工序和装配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治疗手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零件分解纵向剖视图;
图中,1是弯机套筒,2是手柄外壳,3是电机固定板,4是电机,5、6是同心圆定位孔,7、8是螺纹、9是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了一种根管治疗仪的手柄,包括预埋了弯机套筒1的手柄外壳2和位于手柄外壳2内的电机4和电机固定板3,所述电机固定板3的前端通过螺纹结构与弯机套筒1的后端形成可拆分的连接,电机固定板3通过螺丝结构紧固在电机4上。
所述的弯机套筒1预埋在手柄外壳2的前端,并经模具注塑在一起,形成“凸”字形。
所述的电机固定板3和电机4均为“凸”字形,且为一体成型的。
所述电机固定板3上设有中心通孔,电机4的头部插入电机固定板3并通过通孔伸出至弯机套筒1的尾部。
所述弯机套筒1、电机固定板3和电机4上均设有同心圆定位孔5、6,通过同心圆定位配合,可保证弯机套筒1、电机固定板3和电机4的同心度在设计范围内。
所述电机固定板3后端和电机4后端设有螺丝孔9,弯机套筒1的后筒内面和电机固定板3前端凸缘上分别设有螺纹7、螺纹连接头8,通过同心圆定位配合,所述电机4和电机固定板3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电机固定板3的前端通过螺纹7、8与弯机套筒1的后端连接。
所述电机固定板3上的中心通孔和电机4前端凸缘截面为圆形。
所述固定电机和电机定位板的螺丝为2个。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根据与电机相连的手机形状需要,电机固定板3上的中心通孔和电机4前端凸缘截面为多边形截面,同样还可以是三角形、齿轮形等;所述固定电机和电机定位板的螺丝为2个还可以是3个;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