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
背景技术:
心内直视手术一般采用沿胸骨正中切口,急需将胸骨劈开,手术完毕后,患者必须仰卧,不得侧卧,特别在术后二个月内,更不能侧卧,否则,将导致胸骨畸形愈合。目前的护理措施:一是要求患者仰卧;二是要求看护人员严格管理;三是采用一定的捆绑措施,用纱布带将患者体位固定在床面上。以上措施的不足之处是:由于仰卧时间长,患者感到疲劳,往往不能持久地保持仰卧,特别是在夜间睡眠时,往往不自觉的会造成侧卧,这种不足,对于小儿更显得明显,大人护理也往往忽视,造成胸骨凹陷或凸出愈合,影响美观。另外,在仰卧时,由于刀口存在一定向外的涨力,影响愈合速度,个别患者有时还会出现一定的渗血。
专利号为CN201520901845.8的专利发明了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夹具,由于不同病人的胖瘦不同,如何发明一种适应任何体形的病人的术后护理板,另外不同病人手术的位置不同,如何在节约材料的基础上可以防止伤口撕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发明一种适合多种体形的心内科术后护理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设有肩板,所述肩板铰接有连板;
所述肩板包括左肩板和右肩板,连板包括左连板和右连板,所述左连板上设有左滑板,右连板上设有右滑板,所述右滑板与右连板之间设有右滑板槽,左滑板与左连板之间设有左滑板槽,所述左滑板槽和右滑板槽之间配合设置有防护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护板上设有消毒棉,所述防护板与消毒棉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背板上设有头板,所述头板位于左肩板和右肩板之间,并且远离防护板的一侧,所述头板与背板在同一平面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背板连接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设置于远离头板的一侧,所述背板与过渡板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过渡板靠近防护板的一侧为弧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左肩板与左连板之间设有左肩连板;右肩板与右连板之间设有右肩连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肩板与连板之间铰接,保证了不同体形的人都可以舒适的使用该装置,防护板可以在左滑板槽和右滑板槽之间移动,可以充分护理病人的伤口。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B-B视图。
图中:1-头板;2-背板;3-过渡板;4-右肩板;5-左肩板;6-右肩连板;7-左肩连板;8-右挡板;9-右连板;10-左连板;11-左挡板;12-防护板;13-右滑板;14-左滑板;15-右滑板槽;16-左滑板槽;17-消毒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2,所述背板2上设有肩板,所述肩板铰接有连板;所述肩板包括左肩板5和右肩板4,连板包括左连板10和右连板9,所述左连板10上设有左滑板14,右连板9上设有右滑板13,所述右滑板13与右连板9之间设有右滑板槽15,左滑板14与左连板10之间设有左滑板槽16,所述左滑板槽16和右滑板槽15之间配合设置有防护板12。所述右连板9上设有右挡板8,左连板10上设有左挡板11。
所述防护板12上设有消毒棉17,所述防护板12与消毒棉17可拆卸连接。
所述背板2上设有头板1,所述头板1位于左肩板5和右肩板4之间,并且远离防护板12的一侧,所述头板1与背板2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背板2连接有过渡板3,所述过渡板3设置于远离头板1的一侧,所述背板2与过渡板3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过渡板3靠近防护板12的一侧为弧形。
所述左肩板5与左连板10之间设有左肩连板7;右肩板4与右连板9之间设有右肩连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