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力治疗仪。
背景技术:
空气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结构布局不合理、不易安装;管路连接繁琐容易漏气。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压力治疗仪,以克服现有技术结构复杂,不易安装,操作麻烦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压力治疗仪,包括治疗仪主体1、排管2和气囊3,所述气囊3通过所述排管2与所述治疗仪主体1相连;
所述治疗仪主体1包括壳体11、模式阀10、气泵12、电路控制装置13、底盘14和电机4,所述模式阀10、气泵12、电路控制装置13、底盘14和电机4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11内部,所述气泵12通过减震装置15安装在所述底盘14上,所述电路控制装置13与所述 气泵12相连,通过所述电机4控制所述气泵12和模式阀10对所述气囊3充气;
所述排管2由四排管21和四排管插头22组成,所述排管2包括单排管和双排管;所述单排管由一条四排管21和两个四排管插头22构成,所述两个四排管插头22位于所述四排管21两端;所述双排管由两条四排管21和三个四排管插头22构成,所述两条四排管21一端通过一个四排管插头22相连,所述两条四排管21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四排管插头22;
所述气囊3包括上肢气囊和下肢气囊,所述上肢气囊和下肢气囊分别包括四个气囊腔体、充气插口33和粘扣32,所述充气插口33通过软管与所述四个气囊腔体相连,所述软管位于所述粘扣32内,所述充气插口33与所述四排管插头22相连;所述上肢气囊用于穿在胳膊上,所述下肢气囊用于穿在腿上;所述上肢气囊还包括可套在肩膀上的固定带31,所述下肢气囊通过拉链将两侧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壳体11一侧的面板上安装有压力旋钮、电源开关、时间旋钮和充气插口33;所述压力旋钮用于调节压力大小;所述时间旋钮用于设定治疗仪的工作时间;所述充气插口33与所述四排管插头22相连;所述充气插口33采用锥形。
进一步,所述壳体11顶部设有提手和与所述模式阀10相连的模式开关,所述模式开关分为I端模式和II端模式,当所述模式开关处在所述I端模式时,所述治疗仪为所述气囊3间歇充气,当所述模式开关处在所述II端模式时,所述治疗仪为所述气囊3连续充气。
进一步,所述充气插口33由四个充气口并排组成。
进一步,所述四排管插头22由四个插头并排组成。
进一步,所述四排管21由四根软管并排组成。
进一步,所述模式阀10包括进气口17、换气阀5和换气接头18,所述气泵12上的出气口16通过硅胶管与所述进气口17相连,所述换气接头18通过硅胶管与所述充气插口33一端的接头19相连。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结构合理、易于安装调式;使用连接快捷方便、利于整体功能的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的治疗仪主体的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的排管的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的上肢气囊的结构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的下肢气囊的结构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的治疗仪主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的模式阀的结构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的模式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压力治疗仪,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治疗仪主体1、排管2和气囊3,所述气囊3通过所述排管2与所述治疗仪主体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主体1的内部结构图如图5所示,包括壳体11、模式阀10、气泵12、电路控制装置13、底盘14和电机4,所述模式阀10、气泵12、电路控制装置13、底盘14和电机4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11内部,所述气泵12通过减震装置15安装在所述底盘 14上,所述电路控制装置13与所述气泵12相连,通过所述电机4控制所述气泵12和模式阀10对所述气囊3充气;
本实用新型的排管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由四排管21和四排管插头22组成,所述排管2包括单排管和双排管;所述单排管由一条四排管21和两个四排管插头22构成,所述两个四排管插头22位于所述四排管21两端;所述双排管由两条四排管21和三个四排管插头22构成,所述两条四排管21一端通过一个四排管插头22相连,所述两条四排管21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四排管插头22;
所述气囊3包括上肢气囊和下肢气囊,所述上肢气囊结构图如图3所示,所述下肢气囊结构图如图4所示,分别包括四个气囊腔体、充气插口33和粘扣32,所述充气插口33通过软管与所述四个气囊腔体相连,所述软管位于所述粘扣32内,所述充气插口33与所述四排管插头22相连;所述上肢气囊用于穿在胳膊上,所述下肢气囊用于穿在腿上;所述上肢气囊还包括可套在肩膀上的固定带31,所述下肢气囊通过拉链将两侧端连接。
所述壳体11一侧的面板上安装有压力旋钮、电源开关、时间旋钮和充气插口33;所述压力旋钮用于调节压力大小;所述时间旋钮用于设定治疗仪的工作时间;所述充气插口33与所述四排管插头22相连;所述充气插口33采用锥形,利于拆、装设备。
所述壳体11顶部设有提手和与所述模式阀10相连的模式开关,所述模式开关分为I端模式和II端模式,当所述模式开关处在所述I端模式时,所述治疗仪为所述气囊3间歇充气,当所述模式开关处在所述II端模式时,所述治疗仪为所述气囊3连续充气。
所述充气插口33由四个充气口并排组成。
所述四排管插头22由四个插头并排组成。
所述四排管21由四根软管并排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模式阀的结构图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模式阀10包括进气口17、换气阀5和换气接头18,所述气泵12上的出气口16通过硅胶管与所述进气口17相连,所述换气接头18通过硅胶管与所述充气插口33一端的接头19相连;所述换气接头18为4个。
所述电机4转动带动换气阀5转动,当进气口17转动到其中一个出气口时,气体由换气接头18上的出气嘴6出气,气体通过排管进入气囊中的一个气囊腔体内;当换气阀5转动到下一个换气接头时,气体通过排管进入气囊中的下一个气囊腔体内;一直到最后一个换气接头时,气体通过排管进入气囊中的最后一个气囊腔体内,这样依次循环的运动。
使用时,通上电源,将排管两端的四排管插头22分别与治疗仪主体上的充气插口和气囊上的充气插口连接好,将气囊套在所需肢体上,可根据需要分别使用或同时使用上肢气囊和下肢气囊,可根据需要分别使用或同时使用单排管和双排管;连接好气囊之后,可根据压力大小旋转压力旋钮,根据时间长短旋转时间旋钮,调整到个人所需时间,模式开关可以控制四个气囊腔体的充气模式,根据需要可分别选择间歇充气和连续充气。
空气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
腿瘦身:通过循环按摩,作用于人体组织,达到疏通经络、促进循环、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祛水肿、排毒素、强化脂肪分解和脂肪燃烧的功效,令纤体、美肤、排毒和保健同时完成安全、绿色、无创 伤,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力治疗仪结构合理、易于安装调式;使用连接快捷方便、利于整体功能的实现。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