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睑板腺按摩器。
背景技术: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眼表疾病,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随着人类生活及工作环境的变化,电脑、空调、隐形眼镜的大量使用,干眼症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干眼症的病因之一是由于睑板腺导管的阻塞导致睑板腺功能不良,睑板腺分泌和导出障碍,致之泪液中的油脂成分不足,影响泪膜的构成,泪液容易蒸发,而致干眼的发生。因而,在干眼症的临床治疗中,碰到此类病人,多主张进行睑板腺按摩。
对于睑板腺的按摩,目前通常的方法是采用玻璃棒和棉签对睑板进行上下挤压,挤出堵塞在睑板腺管内的分泌物,促进睑板腺导管的通畅。但是该方法粗糙、准确性差、耗时长,容易导致睑结膜和睑缘的创伤,病人不易合作。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关于睑板腺按摩器的报道。比如说授权专利号为CN205108284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睑板腺按摩器,包括按摩器本体、柔性按摩片、滑块和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推动滑块,用柔性按摩片对眼睑进行按摩。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一体式结构对生产工艺有着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睑板腺按摩器,以改善现有操作方法粗糙、准确性差、耗时长,容易导致睑结膜和睑缘的创伤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睑板腺按摩器,包括手柄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手柄部的前端,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上叶和夹持下叶,所述夹持上叶还设置有用于按摩的滚筒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组件包括滚筒轴、滚筒和用于控制滚筒轴运动的控制拉环,所述滚筒套设在所述滚筒轴上,所述控制拉环与所述滚筒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拉环为U字形结构,所述控制拉环与所述滚筒轴连接形成D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部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手柄的前端设置有所述夹持上叶,所述第二手柄的前端设置有所述夹持下叶,所述夹持上叶为双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上叶包括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之间留有空隙并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相连,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两端分别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结构、下层结构和所述定位杆之间共同形成供所述滚筒轴滑动的滑道,所述滚筒轴在所述控制拉环的拉动下沿所述滑道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在所述滚筒轴的带动下运动,所述滚筒的运动轨迹的投影落在所述夹持下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均为U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上叶靠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还设置有转轮组件,所述转轮组件包括控制转轮和螺纹杆,所述控制转轮位于所述夹持上叶的上表面,所述控制转轮上开设有一转轮通孔,所述螺纹杆贯穿于所述转轮通孔和夹持上叶,与所述夹持下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睑板腺按摩器,通过将夹持上叶设计为双层结构并在其上设置滚筒组件,滚筒组件可沿睑板腺组织由后向前对其进行碾压,达到快速按摩,改善睑板腺功能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次可挤压多条睑板腺导管排除其分泌的脂液,促进睑板腺导管的通畅,一次多条腺管排液,损伤小,省时省力,提高睑板腺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滚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形式的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柄部;2-夹持部;3-滚筒组件;4-转轮组件;5-睑板;11-第一手柄;12-第二手柄;13-防滑纹路;21-夹持上叶;22-夹持下叶;31-滚筒轴;32-滚筒;33-控制拉环;41-控制转轮;42-螺纹杆;211-上层结构;212-下层结构;213-定位杆;214-滑道;215-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睑板腺按摩器,主要包括手柄部1和夹持部2,夹持部2与手柄部1相连,夹持部2位于手柄部1的前端,夹持部2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睑板腺进行按摩的滚筒组件3,用以排出睑板腺导管分泌的脂液。
为方便握持,手柄部1采用不等宽弧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便于操作。
手柄部1包括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上下间隔设置,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并且通过各自的尾部相连。优选的,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的尾部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为了加强睑板腺按摩器的防滑性,在手柄部1的外表面上供手持的部位还设置有防滑纹路13。防滑纹路13是经磨砂处理后的结构或者是波纹纹理结构。
夹持部2包括夹持上叶21和夹持下叶22。夹持上叶21设置于第一手柄11的前端,夹持下叶22设置于第二手柄12的前端。夹持上叶21和夹持下叶22上下相对设置,夹持上叶21的投影完全落在夹持下叶22上。滚筒组件3安装在夹持上叶21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夹持下叶22与第二手柄12为一体成型,共同构成“L”形。本装置的总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本装置的总长度为90mm。
夹持下叶22为结膜接触片,厚度为1-3mm,表面光滑,以使其能够顺利进入结膜囊,并减小与结膜的摩擦,防止对结膜的损伤。
为了更好的固定滚筒组件3,夹持上叶21设计为双层结构。从附图2可以看出,夹持上叶21包括上层结构211和下层结构212,上层结构211和下层结构212上下间隔设置。
上层结构211和下层结构212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并沿上层结构211和下层结构212的垂直连线方向上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杆213。定位杆213的两端分别与上层结构211和下层结构212相连。定位杆213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杆213的数量为四个。
上层结构211和下层结构212的两端分别相互连接。上层结构211和下层结构212均为U字形结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睑板腺进行按摩的滚筒组件3固定在夹持上叶21的缺槽215中。滚筒组件3主要包括滚筒轴31和滚筒32,具体如附图3所示。
滚筒32为空心圆柱体,滚筒32的外径为4-8mm,滚筒32的长度为20-30mm。在本实施例中,滚筒32的外径优选为6mm,长度优选为24mm。滚筒32套设在滚筒轴31上,滚筒32可沿滚筒轴31转动。滚筒轴31的长度略大于滚筒32的长度,为24-34mm。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8mm。
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滚筒31在夹持下叶22上滑动过快可能会损伤结膜,故在滚筒轴31两端设置有控制滚筒轴31运动的控制拉环33。控制拉环33呈U字形,控制拉环33的两端分别与滚筒轴31的两端相连接,以形成D字形结构。
控制拉环33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夹持上叶21两端的距离,控制拉环33的宽度为25-40mm,高度为30-50mm。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拉环33的宽度优选为30mm,高度优选为40mm。控制拉环33的两端分置于滚筒轴31的两侧,控制拉环33可沿滚筒轴31多角度灵活转动。外力拉动控制拉环33,进而确保滚筒31的匀速滑动。
上层结构211、下层结构212和定位杆213之间共同形成供滚筒轴31滑动的滑道214。滑道21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夹持上叶21的两端。滚筒轴31与滑道214垂直,并贯穿于滑道214,滚筒轴31在控制拉环33的拉动下沿滑道214移动。
滚筒轴31的滑动进而带动滚筒32的运动,滚筒32的运动轨迹的投影落在夹持下叶22上。
需要注意的是,滚筒32为空心圆柱体,滚筒32的下表面突出于下层结构212的下表面。
此处需要指出的是,供滚筒轴31滑动的滑道214也可由封闭的环形结构构成,具体的结构如附图4所示。此时,夹持上叶21的结构也作出相应的变化,即将环形结构的滑道214取代上层结构211和下层结构212,位于滚筒轴31两端的环形结构的滑道214之间采用一连接横杆进行连接。滚筒轴31与滑道214垂直,并贯穿于滑道214,但是具体的结构在图中未体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夹持上叶21靠近第一手柄11的一端还设置有转轮组件4。转轮组件4是用于调节夹持上叶21和夹持下叶22之间的距离。
转轮组件4包括控制转轮41和螺纹杆42。控制转轮41位于夹持上叶21的上表面。控制转轮41为一圆柱体,控制转轮41的外径为6-16mm,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0mm。螺纹杆42的高度为12-30mm,优选为20mm。
在控制转轮41轴线方向上开设有一转轮通孔(在附图中未标示出),转轮通孔的内径略大于螺纹杆42的外径。转轮通孔内还设置有与螺纹杆42相配合的内螺纹,螺纹杆42贯穿于转轮通孔和夹持上叶21,与夹持下叶22相连。
控制转轮4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防滑条纹,防滑条纹沿控制转轮41的周向方向设置,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为了使睑板腺按摩器与眼睑更加适配,夹持上叶21和夹持下叶22可设计成一定的弧度,以减少按摩时的不适感,同时保证挤压出的脂液顺利排出。
考虑到使用过程中手柄部1与鼻梁的位置关系,睑板腺按摩器分为左眼睑板腺按摩器和右眼睑板腺按摩器。左眼睑板腺按摩器和右眼睑板腺按摩器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呈镜像对称。附图1和附图2均为左眼睑板腺按摩器,右眼睑板腺按摩器并未在附图中体现。
为确保睑板腺按摩器使用过程中的耐腐蚀性和安全性,其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工作方式:传统的睑板腺按摩的方法是表麻下将两根棉签置于上/下睑内外,对睑板腺逐一进行挤压。该方法粗糙、准确性差、耗时长,容易导致睑结膜和睑缘的创伤,容易给病人带来痛苦。
本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如附图5所示,采用本装置对睑板腺进行按摩的步骤具体如下:
(1)首先对结膜囊进行表麻,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选用适合的睑板腺按摩器。
(2)按压手柄部1时,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相互接近并带动夹持上叶21与夹持下叶22相互靠近。以夹持下叶22作为垫板伸进结膜囊穹窿部,夹持上叶21和滚筒32从睑缘皮肤面推向睑板5上缘以后,旋转转轮组件4使夹持上叶21和夹持下叶22夹紧睑组织至不易滑动。
(3)自后向前拉动控制拉环33,带动滚筒轴31沿滑道214滑动,进而带动滚筒32向前碾压睑板5,从而挤压出睑板腺中的脂液。
(4)挤压完毕后,松动转轮组件4,松开夹紧组织,解除睑板腺按摩器,完毕。
Snellen睑内翻夹,是临床上传统的眼睑手术器械,用来实施睑内翻等眼睑手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睑板腺按摩器就是在Snellen睑内翻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依借睑内翻夹的固定睑板作用,将睑内翻夹的夹持上叶改变成双层结构,并在夹持上叶上加装滚筒组件,用以实现对睑板腺进行按压从而达到按摩的目的。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睑板腺按摩器,通过将夹持上叶设计为双层结构并在其上设置滚筒组件,滚筒组件可沿睑板腺组织由后向前对其进行挤压,达到快速按摩、改善睑板腺功能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睑板腺按摩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次可挤压多条睑板腺导管排除其分泌的脂液,促进睑板腺导管的通畅,一次多条腺管排液,损伤小,省时省力,提高睑板腺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