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后交叉韧带牵引导向器。
背景技术:
膝交叉韧带为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呈铰链式连于股骨髁间窝及胫骨的髁间隆起之间,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
膝交叉韧带可分为前后两条,前交叉韧带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斜向前下方,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部和内、外侧半月板的前角;后交叉韧带起自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斜向后下方,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部和外侧半月板的后角。当膝关节活动时,两条韧带各有一部分纤维处于紧张状态。因此,除前交叉韧带能防止胫骨向前移位,后交叉韧带能防止腿骨向后移位外,还可限制膝关节的过伸、过屈及旋转活动,交叉韧带损伤常与胫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损伤同时发生。
膝交叉韧带损伤后应当进行及时的修复、重建,而对于后交叉韧带进行修复或重建时,需要借助牵引工具。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20717972.3公开日为2014.6.1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隧道引线牵引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包括一前端为弧形钩状的引线导管、可置入创建的胫骨隧道的胫骨隧道套管和穿置于引线导管及胫骨隧道套管内腔中的反折的医用钢丝。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使用该结构进行胫骨隧道引线牵引,可有效简化手术步骤,减小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节省手术时间。此外,该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牢固,造价低廉,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上述文献公开的技术,胫骨隧道确定后,握住手柄将引线导管的弧形钩部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推入膝关节腔,再经髁间窝到达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处,将胫骨隧道套管置入创建的胫骨隧道后,在内镜监视下将引线导管的弧形钩部前端与套管对接,然后推送反折的钢丝进入胫骨隧道,使钢丝从胫骨隧道前方出现为止。由于钢丝是从胫骨的上方穿入,从胫骨隧道的胫骨隧道套管穿出,因此,胫骨隧道套管采用直管也能实现,如果将钢丝从胫骨穿入,为了能对钢丝起到导向作用,在胫骨隧道需要穿入如上述文献所记载的前端为弧形钩状的引线导管,那么要求胫骨隧道比较大,而胫骨的大小有限,如开较大的胫骨隧道,则对胫骨的创伤大。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436356.5公开日为2015.2.4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牵引线过线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简化操作、节省手术时间、防止损伤的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牵引线过线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牵引线过线器,包括主杆、可移动杆和带圈钢丝,所述主杆为三角形主体结构,主杆的横行杆为中空圆杆并穿置带圈钢丝,横行杆末端为折弯的延长部分,所述主杆的柄为中空并穿设可移动杆,可移动杆为中空圆杆并与横行杆末端的延长部分对置。该结构使导线过线技术能简单解决,能简化关节镜下操作、节省手术步骤及时间,防止损伤。采用上述结构同样会出现申请号为201320717972.3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27565.1公开日为2013.7.24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关节镜手术的引线器,包括弧形引线导管,穿过弧形引线导管设置的牵引钢丝,引线导管前半段直线设计,后半段对应关节的角度弧形设计,牵引钢丝首尾部裸露于引线导管外部,牵引钢丝尾部设有连接缝线的小钢丝圈,小钢丝圈的直径小于弧形导管的管径。该结构引线导管弧形设计,可在关节镜常规切口下穿过前交叉韧带基底部后方,以减少膝关节内外侧小切口创伤 ;牵引钢丝为弹性钢丝,小钢丝圈设计在牵引钢丝末端用以连接手术用缝线,钳夹牵引钢丝时直接牵拉牵引钢丝首部即可,可避免折断牵引钢丝因而产成的缝线脱落现象。采用上述结构同样会出现申请号为201320717972.3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交叉韧带牵引导向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胫骨上开较小的隧道既能插入对钢丝进行导向的管体,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在人体外知晓钢丝的走向,方便调整钢丝的走向路径。
为达到上述目的,后交叉韧带牵引导向器,包括穿过胫骨隧道的管体,管体内具有轴向延伸的通孔,通孔的内端为封闭状呈盲孔;在管体的内端侧壁上设有与通孔相通的导向孔,导向孔的底面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面,导向孔的顶面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面;在管体的外端侧壁上设有指引柄,指引柄的轴线与管体的轴线垂直,指引柄的轴线与导向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上述结构,管体用于插入到胫骨隧道内,使用时,钢丝从管体的外端经通孔插入,然后从导向孔伸出,由于导向孔开设在管体的侧壁上,且导向孔内具有弧形面,弧形面对钢丝具有导向作用,让钢丝按照导向孔的方向弯曲,这样,不需要弯折管体既能达到对钢丝具有导向作用的目的,使得管体外形尺寸小,不需要开大的胫骨隧道,不容易损伤到胫骨。由于指引柄与导向孔在同一平面内,而钢丝是从导向孔穿出,因此,当管体的内端插入到胫骨后,通过指引柄的位置则可判断导向孔的位置,因此,能在人体外知晓钢丝的走向,方便调整钢丝的走向路径。
进一步的,指引柄和导向孔在管体的同一侧。这样,能更好的判断导向孔的位置。
进一步的,管体的内端部与导向孔相对的一侧为弧面,弧面的内端部具有圆弧倒角。该结构,当管体穿过胫骨后,不容易损伤腘动脉及分支,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位于导向孔底部的弧形面与通孔为圆弧过渡;位于导向孔顶部的弧形面与通孔为圆弧过渡。这样,插入钢丝更加的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后交叉韧带牵引导向器包括穿过胫骨隧道的管体1,管体1内具有轴向延伸的通孔11,通孔11的内端为封闭状呈盲孔;在本实用新型中,以图2为视角方向,管体的内端为左端,管体的外端为右端。
在管体1的内端侧壁上设有与通孔11相通的导向孔12,导向孔12的底面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面,导向孔12的顶面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面。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孔12的底面和顶面以图2为视角方向。位于导向孔底部的弧形面与通孔为圆弧过渡;位于导向孔顶部的弧形面与通孔为圆弧过渡。这样,插入钢丝更加的顺畅。
管体1的内端部与导向孔相对的一侧为弧面13,弧面13的内端部具有圆弧倒角14。该结构,当管体穿过胫骨后,不容易损伤腘动脉及分支,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在管体1的外端侧壁上设有指引柄2,指引柄2为实体管,指引柄2的轴线与管体1的轴线垂直,指引柄2的轴线与导向孔12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例中,指引柄2和导向孔12在管体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管体1用于插入到胫骨隧道内,使用时,钢丝从管体1的外端经通孔插入,然后从导向孔12伸出,由于导向孔12开设在管体1的侧壁上,且导向孔12内具有弧形面,弧形面对钢丝具有导向作用,让钢丝按照导向孔的方向弯曲,这样,不需要弯折管体既能达到对钢丝具有导向作用的目的,使得管体外形尺寸小,不需要开大的胫骨隧道,不容易损伤到胫骨。由于指引柄2与导向孔12在同一平面内,而钢丝是从导向孔12穿出,因此,当管体1的内端插入到胫骨后,通过指引柄2的位置则可判断导向孔的位置,因此,能在人体外知晓钢丝的走向,方便调整钢丝的走向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