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骨折复位把持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10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手足骨折复位把持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足部横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足骨折复位把持钳。



背景技术:

手足部包括指骨、掌骨、跖骨、趾骨等横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时,骨折复位容易,但复位后骨折不稳定,行内固定时容易再移位,移位后需要重新复位内固定,复位不稳定甚至会导致骨折端再次劈裂变成复杂骨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足骨折复位把持钳,能够四点夹持,把持钳相当于外固定支架,牢固把持骨折端,方便行内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足骨折复位把持钳,包括:上钳、下钳和销钉;所述上钳包括上钳口、上钳身和上钳柄,上钳口和上钳柄分别固定在上钳身两端,上钳身上靠近上钳口处开有上销钉孔;所述下钳包括下钳口、下钳身和下钳柄,下钳口和下钳柄分别固定在下钳身两端,下钳身上靠近下钳口处开有下销钉孔;所述销钉穿过上销钉孔和下销钉孔铰接上钳身和下钳身;所述上钳口为一对上点状钳,两个上点状钳间隔设置;所述下钳口为一对下点状钳,两个下点状钳间隔设置,上点状钳与下点状钳相互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点状钳呈弧形,上点状钳一端与上钳身连接固定,另一端上设有上把持端,两个上点状钳的上把持端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下点状钳呈弧形,下点状钳一端与下钳身连接固定,另一端上设有下把持端,两个下点状钳的下把持端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钳身上靠近上钳柄处固定有上齿条,上齿条位于上钳身上对应下钳身的一侧;所述下钳身上对应上卡齿的位置固定有下齿条,下齿条与上齿条啮合。

优选的,所述上钳、下钳、上齿条和下齿条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四点夹持,牢固把持骨折端,方便行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足骨折复位把持钳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手足骨折复位把持钳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上钳口;2、上钳身;3、上钳柄;4、下钳口;5、上齿条;6、下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手足骨折复位把持钳,包括:上钳、下钳和销钉;所述上钳包括上钳口1、上钳身2和上钳柄3,上钳口1和上钳柄3分别固定在上钳身2两端,上钳身2上靠近上钳口1处开有上销钉孔;所述下钳包括下钳口4、下钳身和下钳柄,下钳口4和下钳柄分别固定在下钳身两端,下钳身上靠近下钳口4处开有下销钉孔;所述销钉穿过上销钉孔和下销钉孔铰接上钳身和下钳身;所述上钳身2上靠近上钳柄3处固定有上齿条5,上齿条5位于上钳身2上对应下钳身的一侧;所述下钳身上对应上卡齿5的位置固定有下齿条6,下齿条6与上齿条5啮合。所述上钳、下钳、上齿条和下齿条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上钳口1为一对上点状钳,上点状钳呈弧形,上点状钳一端与上钳身连接固定,另一端上设有上把持端,两个上点状钳的上把持端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下钳口4为一对下点状钳,下点状钳呈弧形,下点状钳一端与下钳身连接固定,另一端上设有下把持端,两个下点状钳的下把持端之间间隔设置,上点状钳与下点状钳相互对应设置。

指骨、掌骨、跖骨、趾骨横行骨折复位后,两对点状钳分别夹于骨折两端,下齿条与上齿条卡紧,本把持器相当于一外固定器维持骨折端的稳定,然后行内固定,内固定结束后松开下齿条与上齿条,张开尾部去除把持钳。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四点夹持,把持钳相当于外固定支架,牢固把持骨折端,方便行内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