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骨折复位钳。
背景技术:
骨折后一般需采用持骨钳将断骨进行复位,并通过钢板、螺钉等进行固定。常用的复位钳,主要由X型的两个钳臂铰接而成,前端作为钳夹,后端作为把手,骨折后,断开的两段断骨,由于在肌肉的拉扯牵引下,会出现交错,在对断骨进行复位时,需使用复位钳夹持两段断骨,并由医务人员将两段端骨拉开至复位位置并用钢板固定。
在目前所应用的复位钳都是单一的一把钳子,病人骨折位置较多,或者跨度较大时,一把钳子就不能有效的完成断骨的复位手术,但是使用多把复位钳时,又不能很好的固定钢板。
并且,在断骨位置插入钢板时,通常需要取下复位钳或者将复位钳松开后将钢板从钳口处插入至断骨位置,然而这种操作方式在固定钢板时,断骨由于失去复位钳的固定,容易再次恢复至原来的错位状态,给医生带来了工作的不便,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的骨折复位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骨折复位钳,包括若干钳体和一根调节螺杆,若干所述钳体平行安装于所述调节螺杆上,且所述钳体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杆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钳体与所述调节螺杆之间通过设置在钳体两侧的调节螺母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上还设置有若干骨钉。
进一步地,所述钳体包括钳头部、连接部、钳柄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部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的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钳头的长度L2。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的螺纹孔,所述连接部在靠近所述钳柄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调节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部靠近所述连接部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调节螺栓进行位置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杆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骨钉配合的骨钉调节孔一,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骨钉配合的骨钉调节孔二。
进一步地,所述骨钉的前端设置有尖端,所述骨钉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调节螺杆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钳柄部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钳柄部上设置有锁定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钳柄上的固定螺栓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钳柄外侧与所述固定螺栓配合的固定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钳柄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螺栓配合的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调节螺杆固定安装有多个钳体,通过多个钳体完成多处骨折或者骨折范围较大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可通过调节螺母调节钳体之间的距离;调节螺杆上设置有多个骨钉,可以辅助固定骨折位置,钳体的前端可安装钢板,通过调节螺栓调节钢板与骨头之间的接触,通过骨钉固定复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人体多个部位骨折的复位固定,同时治疗过程中减少病人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骨折复位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调节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钳体;2、调节螺杆;3、第一通孔;4、调节螺母;5、骨钉;6、钳头部;7、连接部;8、钳柄部;9、第一钳头;10、第二钳头;11、螺纹孔;12、调节螺栓;13、固定板;14、骨钉调节孔一;15、骨钉调节孔二;16、第一钳柄;17、第二钳柄;18、锁定装置;19、固定螺栓;20、固定螺母;2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骨折复位钳,包括若干钳体1和一根调节螺杆2,若干所述钳体1平行安装于所述调节螺杆2上,且所述钳体1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杆2配合的第一通孔3,所述钳体1与所述调节螺杆2之间通过设置在钳体1两侧的调节螺母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以固定碎骨或者钢板的骨钉5。
如图2所示,所述钳体1包括钳头部6、连接部7、钳柄部8。
其中,所述钳头部6包括第一钳头9和第二钳头10,所述第一钳头9的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钳头10的长度L2,通过两个不同长度的钳头之间的配合,方便钳口之间掐附在断骨处,短钳头掐附在断骨的外侧,长钳头掐附在断骨的内侧,长的钳头具有勾附的效果,短钳头可以方便钢板的定位。
钳头部为弧状,并且内端面与钳口位置平滑过渡,以利于使钳头部内侧面与钳口形成一个完整的平滑曲面,使复位钳对断骨的夹持更加可靠,同时能避免复位钳对断骨的造成损伤。
其中,所述连接部7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3,所述调节螺杆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再通过调节螺母4固定钳体的位置,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调整钳体左右两侧的调节螺母即可调节钳体的位置或者钳体与钳体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7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垂直的螺纹孔11,所述连接部7在靠近所述钳柄部8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所述螺纹孔11配合的调节螺栓12。所述钳头部6靠近所述连接部7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通过所述调节螺栓12进行位置调节。
为了配合调节螺栓进行沿调节螺杆轴向方向调节位置,在调节螺栓与调节螺杆的接触位置处,调节螺杆上开设有长条状的位置调节孔,方便在钳体移动,既可以实现调节钳体之间距离的效果,又保证了调节螺栓的使用,实现了在手术过程中,或者固定钢板的过程中的微调效果。
在此实施例中,固定板为可用以固定安装断骨的钢板,在钢板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插入到钳口位置处,通过设置的调节螺栓进行调节,顶紧钢板与骨头之间的接触,提高固定效果。在钢板宽度较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短钳头处进行固定,也可通过调节螺栓进行钢板与骨头之间的接触调节。
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螺杆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骨钉5配合的骨钉调节孔一14,所述固定板13上设置有与所述骨钉5配合的骨钉调节孔二15。所述骨钉5的前端设置有尖端,所述骨钉5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板13与所述调节螺杆2之间的距离。骨钉既可以起到固定碎骨的作用,在使用钢板时,还可以用以固定钢板。骨钉调节孔一14和骨钉调节孔二15可以起到调节骨钉与钳体之间、骨钉与固定板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的效果。
所述钳柄部8包括第一钳柄16和第二钳柄17,所述钳柄部8上设置有锁定装置18,所述锁定装置18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钳柄16上的固定螺栓19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钳柄17外侧与所述固定螺栓19配合的固定螺母20。所述第二钳柄17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螺栓19配合的第二通孔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调节螺杆固定安装有多个钳体,通过多个钳体完成多处骨折或者骨折范围较大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可通过调节螺母调节钳体之间的距离;调节螺杆上设置有多个骨钉,可以辅助固定骨折位置,钳体的前端可安装钢板,通过调节螺栓调节钢板与骨头之间的接触,通过骨钉固定复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人体多个部位骨折的复位固定,同时治疗过程中减少病人痛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