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恒温耳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36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恒温耳炙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恒温耳炙器。



背景技术: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传统耳炙是将炙条直接施于耳部,因人体外耳道开口较小,灸条体积较大,施灸时,热力会发散于耳廓,难以集中于耳心,疗效欠佳,还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更没有办法灸到耳朵里面众多的穴位。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恒温耳炙器,易于操作,方便治疗。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电热恒温耳炙器,包括壳体、耳塞和导热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药液瓶,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导热管以及对导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耳塞固定在患者耳部,所述导热管一端插入所述药液瓶内吸收药液、另一端从所述耳塞处穿出所述壳体外形成入耳段。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源以及与电源相连的传热导丝,所述传热导丝设置在所述导热管内,所述电源为所述传热导丝供电使其产生热量对所述导热管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与所述传热导丝之间设有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控制所述传热导丝的温度为38℃~39℃。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伸入患者耳道的一段为入耳段,入耳段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散热孔能够使药液更好地作用在耳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入耳段长为2~2.5cm,直径0.4cm。

进一步地,所述入耳段的端部呈椭圆头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采用软质材料。采用软质材料能够随意改变形状,吸收药液。

进一步地,所述药液瓶内设有活血化瘀药液、清化痰热药液、补肝肾方药液、益气升清药液、祛风散热药液中任一种药液1~2ml。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通过将耳炙器设计成壳体加耳塞装,用导热管将药液瓶内的药液引入耳道内,导热管端部呈椭圆头状能够对外耳道皮肤黏膜起到炙热作用,同时导热管能够吸收药液瓶内的药液并在加热组件的作用下对药液进行蒸发使其从散热孔扩散到外耳道皮肤及鼓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为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电热恒温耳炙器,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外侧的耳塞2和开关3,壳体1内设有药液瓶7、电源4、传热导丝8、控温装置5、导热管6,开关3与电源4相连对电源4的启动进行控制,电源4通过控温装置5连接传热导丝8,传热导丝8设置在导热管6内,导热管6一端插入药液瓶7内吸收药液、另一端从耳塞2处穿出壳体1外形成入耳段61;入耳段61呈椭圆头状,长为2.2cm、直径0.4cm,且设有若干个散热孔9;药液瓶7内设有1.5ml的活血化瘀药液。

壳体1通过耳塞2固定在患者耳部,按下开关3、启动电源4,电源4通过控温装置5对传热导丝8供电使其加热至38.5℃,传热导丝8产生的热量分散于导热管6内,导热管6一端吸收药液瓶7内的药液,药液在导热管6内加热后从入耳段61上的散热孔9蒸发到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对患者进行治疗。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