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与多体征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919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与多体征采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已经越来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产品新应用的出现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娱乐、休闲。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手持式产品越来越成为最活跃的一份子,手持类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刷卡机、PND(PortableNavigationDevices,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产品以及多体征采集器等,其中以手机、平板电脑、PND产品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另外,多体征采集器是用于对患者血压、血氧、体温、血糖等体征参数进行监测的设备。目前的手持产品一般包括相互扣合的两个壳体,两个壳体通常会采用多个螺丝进行固定,然而,为了追求手持产品的体积小,美观以及便于握持等特点,往往在手持产品设计时会减少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此情况下,通常会选择卡扣进行连接。现有技术的卡扣分为公扣与母扣,公扣和母扣分别做在手持产品的前壳和后壳上,该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是通过材料本身的弹性及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的变形来实现拆装的。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其通过材料本身的弹性及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的变形来实现拆装,因此,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由跌落时,公扣与母扣容易分离,造成产品损坏。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与多体征采集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产品跌落时,产品易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横向分离的定位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插接扣,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相对于所述插接扣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扣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块与所述插接口插接。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便于插接块插入插接扣中,同时便于将插接块从插接扣中推出,所述插接扣包括筋位以及与所述筋位相连的悬梁;所述筋位与所述悬梁之间设置中空的插接口。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减轻插接块的重量,且方便插接块的设置,所述插接块上设有通孔。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插接块的强度,所述插接扣和所述插接块均采用塑胶材质。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定位件能很好地限制壳体从横向方向分离,且设置方便,所述定位件设为一止口,所述止口包括凸止口部和凹止口部;所述凸止口部位于其中一个壳体的边缘处;所述凹止口部位于另外一个壳体的边缘处并与所述凸止口部间隙配合。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方便插接块插入插接扣中且方便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止口的宽度与所述插接块的宽度相同。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有助于增加两个壳体连接的稳固性,能更好地防止壳体分离,所述定位件包括圆柱套筒以及插入所述圆柱套筒内的定位柱;所述圆柱套筒与所述插接扣并列位于其中一个壳体上;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插接块并列位于另一个壳体上。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有助于加强定位柱的强度,所述定位柱的下部设置有加强筋。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圆柱套筒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紧密以及稳固性,保证圆柱套筒与定位柱连接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圆柱套筒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体征采集器,包括前述任一方案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与多体征采集器,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组装时,插接块可插入插接扣中,可防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纵向方向分离,同时定位件限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横向分离,因此,该结构可减少通过螺丝来固定,同时,产品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由跌落时,不容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离,且打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时,将插接块推出插接扣,即可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既保证了壳体打开方便,同时又防止产品跌落时壳体分离,使得手持产品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的插接块与插接扣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的插接块推出插接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的插接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的插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设置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的设置圆柱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设置定位柱后两个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多体征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前壳,111-插接扣,1111-悬梁,1112-筋位,1113-插接口,112-圆柱套筒,12-后壳,121-插接块,122-通孔,123-凸块,1231-凸止口部,1232-凹止口部,124-定位柱,125-连接柱,13-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用于限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横向分离的定位件;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插接扣111,第二壳体的内侧相对于插接扣111设有插接块121;插接扣111设有插接口1113,插接块121与插接口1113插接。由于插接块121可插入插接扣111中,减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丝来固定的同时,可防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纵向方向分离,同时定位件限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横向分离,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由跌落时,不容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离,且打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时,通过将插接块121推出插接扣111,即可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开,因此,既保证了壳体打开方便,同时又防止手持产品跌落时两个壳体分离。值得说明的是,手持产品的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表述为前壳11和后壳12,具体地,插接扣111设于前壳11的内侧,插接块121设于后壳12的内侧,具体地,插接扣111包括筋位1112以及与筋位1112相连的悬梁1111;筋位1112与悬梁1111之间设置中空的插接口1113,值得说明的是,筋位1112和悬梁1111的厚度较大,插接扣111的插接口1113截面可设置为的圆弧形、矩形或者不规则形状,对应的插接块121也设置为可插入插接口1113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插接扣111优选设为拱门形状,插接口1113截面呈矩形状,插接块121的端面设计为与插接口1113匹配的插接部,插接块121的插接部插入插接扣111的插接口1113中,保证了插接扣111的强度同时也便于插接块121插入插接扣111中,也方便将插接块121从插接扣111中推出。此外,插接块121上设有通孔122,以减轻插接块的重量,同时便于插接块121的设置。此外,插接扣111和插接块121均采用塑胶材质,使得插接扣111与插接块121强度较强,连接稳固,同时避免前壳11、后壳12在受到自由跌落时,插接扣111和插接块121由于变形容易分离的情形。具体地,定位件设为一止口,止口为与插接块121的一边固定的条形的凸块123,条形的凸块123优选设为塑胶筋位。具体地,止口包括凸止口部1231和凹止口部1232;凸止口部1231位于前壳11的边缘处;凹止口部1232位于后壳12的边缘处并与凸止口部1231间隙配合,条形的凸块123设置方便,且能很好地限制前壳11和后壳12从横向方向分离。此外,凸块123的宽度与插接块121的宽度相同,以便于插接块121插入插接扣111中且方便起到限位的作用。实施例二如图5-图7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定位件包括圆柱套筒112以及插入圆柱套筒112内的定位柱124;圆柱套筒112与插接扣111并列位于前壳11上;定位柱124与插接块121并列位于后壳12上,进一步有助于增加前壳11与后壳12连接的稳固性,当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自由跌落时,能更好地防止前壳11和后壳12分离。此外,定位柱124的下部设置有加强筋125,有助于加强定位柱124的强度。此外,考虑到圆柱套筒112与前壳11连接的紧密以及稳固性,保证圆柱套筒112与定位柱124连接起到定位的作用,圆柱套筒112与前壳11一体成型。组装时,后壳12的插接块121先插入前壳11的插接扣111中,前壳11与后壳12合上后,再通过手持螺丝将前壳11与后壳12的尾部固定;拆卸时,先将后壳12的尾部的螺丝取出,然后将后壳12的插接块121推出前壳11的插接扣中,从而方便地将前壳11和后壳12分开。实施例三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体征采集器,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固定结构可以适用于现有所有的相互扣合的两个壳体上,优选用于多体征采集器上。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多体征采集器采用与前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固定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在手持产品设计时减少通过螺丝固定的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手持产品连接的稳固性,在远离插接扣111、插接块121的一端的后壳12的尾部可设置螺丝13。插接扣111也可以表述为母扣,插接块121表述公扣,公扣插入母扣中。此外,插接扣111和插接块121还可以相应地设置为多个,以起到更好的连接作用。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可同时保证前壳11和后壳12无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分离,因此,产品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由跌落时,前壳11和后壳12不易分离。且打开壳体时,将插接块121推出插接扣111,即可方便地将前壳11与后壳12分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手持产品的固定结构,既保证了前壳11和后壳12打开方便,同时又防止手持产品跌落时前壳11和后壳12分开。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