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多功能新生儿护理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782阅读:4892来源:国知局
鸟巢式多功能新生儿护理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护理用具,具体地指一种鸟巢式多功能新生儿护理用具。



背景技术:

鸟巢式护理是一种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新生儿护理方式,其特点是能够模拟母体子宫内的环境,让新生儿得以保持舒适的体位,四周有触壁感,维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但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传统的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用具存在以下不足:

1、其工序稍繁杂,且大批量制作需要用缝纫机将大量布料、棉花或海绵填充物等缝合。市面上有厂商针对鸟巢式护理方法制作出专业的新生儿护理套装,但价格昂贵。

2、其边缘为厚实的棉花填充布条,伸缩性差,多适用于体型小、活动度小的早产儿,护理体型较大、活动度较大的足月儿时,塑型容易松动。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用具边缘高度不够、贴合性差,不能将包括膝盖在内的整个下肢都妥帖的包裹在鸟巢中,若将边缘靠近大腿根部,则膝盖会露在护理用具外面;若将边缘靠近膝盖处,护理用具边缘与大腿根部会出现空隙,导致大腿不能贴近腹部,无法很好的模仿胎儿在母体内的姿势。此外,许多护理用具只注重保持新生儿下肢的姿势,而忽略了上肢姿势的保持,即头部自然平放,颌部稍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贴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

3、其只具备维持体位功能,而不具有协助新生儿翻身功能。

4、其厚实容易导致新生儿接触护理用具部位的皮肤温度升高,容易出汗、潮湿、发红、出汗疱疹等,当环境温度突然降低时又无法代替盖被,及时为新生儿保暖。

5、其体积较大,放在狭窄的新生儿暖箱或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使用时,使暖箱、辐射台内的可使用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同样,也使护理用具的消毒、清洗变得繁琐,存放空间变得拥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鸟巢式多功能新生儿护理用具,其制作方法简便、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材料轻薄又结实耐用、保暖且透气,还能提供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包被、约束带和轴线翻身器等多种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鸟巢式多功能新生儿护理用具,它包括一块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柔软布料,所述柔软布料具有左上角、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角与右下角的对角线上分别设置有半开式的左上裁剪缝和右下裁剪缝,所述左上裁剪缝将左上角剖分成左上内角和左上外角,所述右下裁剪缝将右下角剖分成右下内角和右下外角;所述右上角与左下角的对角线上分别设置有半开式的右上裁剪缝和左下裁剪缝,所述右上裁剪缝将右上角剖分成右上内角和右上外角,所述左下裁剪缝将左下角剖分成左下内角和左下外角;所述左上内角和左上外角、右下内角和右下外角、右上内角和右上外角、以及左下内角和左下外角的顶端分别设置有柔性系带。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裁剪缝和右下裁剪缝、以及右上裁剪缝和左下裁剪缝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裁剪缝和右下裁剪缝、以及右上裁剪缝和左下裁剪缝的长度为其对角线长度的三分之一。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上裁剪缝和右下裁剪缝、以及右上裁剪缝和左下裁剪缝具有缝纫机锁边结构。

作为优选项,所述柔软布料采用对新生儿具有良好吸汗、透气、亲肤性能的床单、浴巾或者被套。

作为优选项,所述柔性系带为纱布条、绷带、棉绳、毛线编织带或者弹性粘胶扣带。

作为优选项,所述柔软布料的长度为90cm、宽度为60cm,所述柔性系带的长度为20cm。

与现有的普通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用具相比,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制作方法简单快捷,经过形状变换可一物多用,占用空间小,是一种完全适应目前临床新生儿要求的新生儿护理用具,其具有以下优点:

1、制作材料简单、价格低廉,材料需要一块新生儿小床床单,一卷纱布绷带或一卷棉绳,卷尺、记号笔和针线。

2、制作方法简单,制作过程只需要五分钟时间,在病房内便可以制作完成。

3、不仅可用于早产儿,亦适用于足月新生儿。经过简单的造型变换和操作就能变成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用具、包被、约束带或是轴线翻身器使用,省时、省力。

4、本实用新型完全展开后就如新生儿小床床单一样大小,无论消毒、清洗、存放都如新生儿小床床单一样方便且占用空间小。

5、作为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用具使用时,对新生儿身体的贴合性好,没有缝隙;边缘高,有系带使造型能够固定;具有伸缩性能保持新生儿体位,不易松散;且材料轻薄、透气,使新生儿舒适。

6、当医护人员需要打开暖箱箱门操作时,本实用新型可作为包被使用,无需另找盖被也无需预热。

7、当新生儿需要在床边拍摄X光片时,可以展开作为约束带使用,其材料轻薄,透光性好,不影响拍摄效果。

8、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脊柱支撑力不足且不具生理性弯曲,需时刻保持身体长轴在一条直线上,翻身时需要用到轴线翻身,本实用新型加上特殊手法可以实现轴线翻身,并在翻身后亦可保持侧卧位和俯卧位等多种体位。

9、本实用新型材料轻薄,占空间小,很容易与新生儿肩垫、新生儿水床、冷水枕等其他新生儿护理用具配合使用,不会影响各自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剪切前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中:柔软布料1(其中:左上角A、左上内角A1、左上外角A2、右上角B、右上内角B1、右上外角B2、右下角C、右下内角C1、右下外角C2、左下角D、左下内角D1、左下外角D2、左上裁剪缝AE、右下裁剪缝CH、右上裁剪缝BF、左下裁剪缝DG),新生儿2,柔性系带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和2中所示的鸟巢式多功能新生儿护理用具,用于包裹新生儿2,它包括一块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柔软布料1,柔软布料1具有左上角A、右上角B、右下角C和左下角D,其特征在于:

在左上角A与右下角C的对角线上分别设置有半开式的左上裁剪缝AE和右下裁剪缝CH,左上裁剪缝AE将左上角A剖分成左上内角A1和左上外角A2,右下裁剪缝CH将右下角C剖分成右下内角C1和右下外角C2;

在右上角B与左下角D的对角线上分别设置有半开式的右上裁剪缝BF和左下裁剪缝DG,右上裁剪缝BF将右上角B剖分成右上内角B1和右上外角B2,左下裁剪缝DG将左下角D剖分成左下内角D1和左下外角D2;左上内角A1和左上外角A2、右下内角C1和右下外角C2、右上内角B1和右上外角B2、以及左下内角D1和左下外角D2的顶端分别设置有柔性系带3。

在左上裁剪缝AE和右下裁剪缝CH、以及右上裁剪缝BF和左下裁剪缝DG的长度相等。左上裁剪缝AE和右下裁剪缝CH、以及右上裁剪缝BF和左下裁剪缝DG的长度为其对角线长度的三分之一。左上裁剪缝AE和右下裁剪缝CH、以及右上裁剪缝BF和左下裁剪缝DG具有缝纫机锁边结构。

柔软布料1采用对新生儿具有良好吸汗、透气、亲肤性能的床单、浴巾或者被套。柔性系带3为纱布条、绷带、棉绳、毛线编织带或者弹性粘胶扣带。

本实施例中,柔软布料1的长度为90cm、宽度为60cm,柔性系带3的长度为20c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需要消毒、清洗晾干,方法同新生儿2床单。

1、作为新生儿2的鸟巢式护理用具使用(仰卧位):将本实用新型预热后使新生儿2平卧于柔软布料1中央。如图3~4所示,先将柔软布料1下边缘CD拉起,盖在新生儿2身上;然后将右下外角C2和左下外角D2相互交叉拉起,形成弧形兜带,根据新生儿2体格大小系上柔性系带3或者直接将右下外角C2和左下外角D2两角系起打结;如图5~6所示,再将柔软布料1下边CD放下,平整地包裹住右下外角C2和左下外角D2形成的弧形兜带,如此便形成了柔软布料1包裹新生儿2下半身的“巢缘”。用同样方法围起柔软布料1包裹上半身的“巢缘”。最后再根据新生儿2体格大小,分别系上左上内角A1与左下内角D1、以及右上内角B1与右下内角C1的系带3,或者直接将左上内角A1与左下内角D1系起打结,将右上内角B1与右下内角C1两角系起打结,加固柔软布料1。如此,柔软布料1便形成了鸟巢式结构,这样的鸟巢式结构可使睡在其中的新生儿2得以保持中线屈曲位(即:整个脊柱保持一条直线,头部自然平放;双上肢屈曲,手放置在口边;双下肢屈曲、髋关节内收),使包括膝关节在内的整个下肢可以舒适的靠在“巢缘”上。

2、作为新生儿2的轴线翻身器使用:以将新生儿2翻身至右侧卧位为例,操作者立于新生儿2右侧或足侧,左手扶住新生儿2前胸,右手平整的拉起新生儿2左侧的柔软布料1右边缘BC,协助新生儿2翻身至右侧卧位,左手保持姿势,右手将手中的布料盖在新生儿2身上,将右上内角B1与右下内角C1交叉拉起(此时左上内角A1与左下内角D1会随着右上内角B1与右下内角C1一并被拉过起)形成弧形兜带,然后将柔软布料1右边缘BC向外平整拉出,包裹右上内角B1与右下内角C1形成的弧形兜带并将边缘下卷,形成厚布卷,支撑住新生儿2背部,最后将左上外角A2和右上外角B2拉向新生儿2头侧,将右下外角C2和左下外角D2拉向新生儿2足侧围成鸟巢,并用柔性系带3固定。

3、保持新生儿2的俯卧位:使用与侧卧位时同样的轴线翻身法协助新生儿2翻身至俯卧位,面部转向操作者,再使用与“仰卧位”时同样方法围起柔软布料1包裹下半身的“巢缘”,将上半身处的柔软布料1拉平以免遮盖住新生儿2口鼻。

4、作为新生儿2的包被使用:使新生儿处于仰卧位,将本实用新型展开后先后将柔软布料1左边缘AD及柔软布料1右边缘BC盖在新生儿2身上,并裹紧新生儿2身体,再将左上内角A1与右上内角B1形成的弧形兜带下拉如帽状包裹住新生儿2头部,可使用柔性系带3加以固定,注意露出口鼻。

5、作为新生儿2的床边X光摄片约束带使用:将X片拍摄板放在本实用新型下,将柔软布料1展开。使新生儿处于仰卧位,摆正头部;双上肢自然外展,肘部弯曲;双下肢自然外展,膝部弯曲。先将柔软布料1上边缘AB往外反折后的弧形兜带下拉包裹新生儿2头部,将左上内角A1与右上内角B1压在拍摄板下固定;分别将左上外角A2、右上外角B2角拉起绕新生儿2右、左上臂一周后压于拍摄板下固定;最后分别将左下外角D2、右下外角C2拉起绕新生儿2右、左下肢一周后压于拍摄板下固定,对于活动度大的新生儿2可以再将左下内角D1、右下内角C1向上拉起,分别盖在新生儿2右、左下肢上后压于拍摄板下加固。使用此项功能时应该注意:约束松紧适宜,若为拍摄目的为查看肢体骨折,或PICC导管侧肢体时,则不可约束该部位肢体,以免影响拍片效果。

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以使用长方形或是正方形的新生儿小床床单来制作外,亦可以因地制宜的选择新生儿浴巾、新生儿被套等其他材料制作,只要是吸汗、透气且结实不易撕裂的亲肤面料即可,制作方法不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