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用吸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974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用吸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氧器,具体是一种呼吸内科用吸氧器。



背景技术:

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上,经常要用到吸氧管给病人吸氧,目前市面上的用于临床医疗上使用的输氧管多为直管,前端平直,这一构造使得氧气直通患者鼻内膜,很容易对患者造成刺激,使得患者存在很严重的不适感,且由于气体流速过大,影响患者呼吸效率;而且也很难应对患者鼻子的分泌物对管道通气造成的影响;同时市面上的输氧管又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在使用时很容易失手伤及患者的鼻子,使得患者在长时间使用时会带给患者大量的不适应,很不舒适,也给相关的医务人员增加了操作难度,难以适应市场及人们的使用需求,另外,现有技术一般是将吸氧鼻塞用胶布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时间长了会容易脱落,使患者无法吸氧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吸氧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内科用吸氧器,包括Y型管、连接件、固定带和鼻塞,所述Y型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药物连接管,药物连接管的自由端部设置有封帽,药物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网格;所述第一支管左侧和第二支管的右两侧均安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外侧从左至右分别连接有两条弹性带和两条固定带,左侧连接的弹性带的一侧安装有粘扣毛端,右侧连接的弹性带的一侧安装有粘扣钩端,左侧连接的固定带的一侧连接有插件,右侧连接的固定带的一侧设有插接口,固定带的内侧设有防护垫,防护垫的使用提高了固定带运用的舒适性;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末端均设有鼻塞,鼻塞为两端贯通的空心圆柱体结构,鼻塞外表面设置有弹性体,鼻塞上端外包有无纺布,鼻塞上下两端贯通有多个与外部空气相连通的空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管底部粘贴有海绵垫。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垫能够降低患者在长时间使用时Y型管对人造成的不适感,提高设备使用的舒适度;可将挥发性的药剂通过药物连接管以及网格进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并在氧气的推送下送入患者的鼻腔内;粘扣毛端和粘扣钩端的运用能够迅速的连接弹性带,弹性带的运用增加了本实用新型放置的稳定性,减少Y型管整体的横向位移,保证吸氧效果,固定带的使用避免医务人员在推挤Y型管操作时对鼻腔造成的伤害,在鼻塞内同时设有空气通道和吸氧通道,病人在输入氧气的同时还可以从鼻腔呼出二氧化碳,不至于出现呼吸困难。

附图说明

图1为呼吸内科用吸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呼吸内科用吸氧器中鼻塞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呼吸内科用吸氧器,包括Y型管1、连接件4、固定带5和鼻塞7,所述Y型管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支管11、第二支管12以及第三支管13,第三支管13底部粘贴有海绵垫2,海绵垫2能够降低患者在长时间使用时Y型管1对人造成的不适感,提高设备使用的舒适度;所述第一支管11和第二支管1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药物连接管3,药物连接管3的自由端部设置有封帽31,药物连接管3的内部设置有网格32,可将挥发性的药剂通过药物连接管3以及网格32进入第一支管11和第二支管12,并在氧气的推送下送入患者的鼻腔内;所述第一支管11左侧和第二支管12的右两侧均安设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外侧从左至右分别连接有两条弹性带41和两条固定带5,左侧连接的弹性带41的一侧安装有粘扣毛端42,右侧连接的弹性带41的一侧安装有粘扣钩端43,粘扣毛端42和粘扣钩端43的运用能够迅速的连接弹性带41,弹性带41的运用增加了本实用新型放置的稳定性,减少Y型管整体的横向位移,保证吸氧效果,左侧连接的固定带5的一侧连接有插件51,右侧连接的固定带5的一侧设有插接口52,固定带5的使用避免医务人员在推挤Y型管1操作时对鼻腔造成的伤害,固定带5的内侧设有防护垫6,防护垫6的使用提高了固定带5运用的舒适性;所述第一支管11和第二支管12的末端均设有鼻塞7,鼻塞7为两端贯通的空心圆柱体结构,鼻塞7外表面设置有弹性体71,弹性体71为硅胶材料制作而成,鼻塞7上端外包有无纺布72,鼻塞7上下两端贯通有多个与外部空气相连通的空气通道73,在鼻塞7内同时设有空气通道73和吸氧通道,病人在输入氧气的同时还可以从鼻腔呼出二氧化碳,不至于出现呼吸困难。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