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排气防污取液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30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自排气防污取液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液导管,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取液导管在医疗中使用非常频繁,但目前取液导管取液时的容量由操作者决定,导致取液时取液量偏多,常取满整个导管内腔。

取样量过多一方面可能导致患者不适,如脑脊液取样过多导致可能导致患者头疼、尿液取样过多导致尿液溢出污染、携带病菌的体液导致的交叉感染等等。

另一方面,检验完成后,含有较多体液的取样管弃置,对后续处理带来不便,甚至增加处理废液时的风险。

临床需要一种能自行定量的取液导管,无需医护人员特殊操作即可精确取液量得取液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排气防污取液管,无需医护人员特殊操作即可精确取液量,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所述自排气防污取液,包括取液用导管本体及设置在导管本体腔内上部的单向软膜,在导管本体上部管壁设置至少一个开孔,孔内密封设置阻水透气膜。

所述导管本体外侧壁设置容量刻度线。

所述单向软膜包括碗状膜,碗状膜口部直径与导管本体内腔匹配,碗状膜底部设置裂隙,包括线状裂隙膜、三叉星裂隙膜及十字裂隙膜。

所述单向软膜包括瓣膜,瓣膜上部设置为口部直径与导管本体内腔匹配的环形,瓣膜下部设置的临近瓣片边缘紧贴,瓣膜包括两瓣膜、三瓣膜及四瓣膜。

所述开孔设置活动封盖,能堵塞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取液管上部的单向膜可以防止导管本体内液体逆流;通过单向膜置入导管向导管内加注液体时,阻水透气膜能使导管本体内气体排出,顺畅加注液体;阻水透气膜设置的位置能使医护人员无需特殊操作就能准确加注适量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碗状膜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瓣膜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导管本体、2-单向软膜、3-开孔、4-透气阻水膜、5-盖体、A1-线状裂隙膜、A2-三叉星裂隙膜、A3十字裂隙膜、B1-两瓣膜、B2-三瓣膜及B3-四瓣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排气防污取液管,包括取液用导管本体1及设置在导管本体1腔内上部的单向软膜2,在导管本体1上部管壁设置至少一个开孔3,孔内密封设置阻水透气膜4。

具体使用时,取液管通过单向软膜2进入到导管本体1的腔内,单向软膜2包绕取液管使取液管外壁和导管本体腔内保持密封,导管本体1的腔内的气体不能经过取液管和包绕取液管的单向软膜2之间的间隙排出。取液时导管本体1的腔内的气体能经过上部管壁开孔3内设置的阻水透气膜4排出导管本体1,从而使体液能顺利通过取液管进入到导管本体1腔内。当液体进入导管本体1腔内时,液平面逐渐上升,当液平面淹没阻水透气膜4最上端时,导管腔内的气体无法继续排出,取液中止,阻水透气膜4的上部边缘位置直接精确决定取液管能进入导管本体1腔内的液体量,阻水透气膜4的上部边缘位置越高,能收集的液体越多,位置越低,能收集的液体越少。当取液管拔出时,由于取液管占据的空间变小,液平面稍稍下降,阻水透气膜4最上端暴漏出液平面,但取液管管腔内的液体继续下流补充下降的液平面,依然在淹没液平面上缘时中止,依然准确定量。

所述导管本体外侧壁设置容量刻度线,优选只在阻水透气膜4最上端设置容量刻度线及容量数值,通过读取阻水透气膜4最上端的刻度线能确定本实用新型导管本体1取液量,不同取液量的导管刻度线优选不同颜色,便于使用者辨别拿取。

所述单向软膜包括碗状膜,碗状膜口部直径与导管本体内腔匹配,碗状膜底部设置裂隙,包括线状裂隙膜A1、三叉星裂隙膜A2及十字裂隙膜A3。这种软膜设置在取液管进入时裂隙张开,顺利通过;而导管本体1液体有外流倾向时,裂隙周围的软膜在液压下变形,紧密堵塞取液管周围间隙,液体不能反流。而取液管拔出时,软膜变形则无法对抗较大的拔出力量,取液管能顺利拔出。

所述单向软膜包括瓣膜,瓣膜上部设置为口部直径与导管本体内腔匹配的环形,瓣膜下部设置的临近瓣片边缘紧贴,包括两瓣膜B1、三瓣膜B2及四瓣膜B3。这种瓣膜在戳卡(腹腔镜穿刺器)中较为常见,此处不再赘述,使用原理同上。

所述开孔3设置活动封盖,能堵塞开孔3。在取样结束后,使用封盖堵塞开孔3,避免时间过长,液体可能通过阻水透气膜4渗透,增加使用安全性。

总之,该实用新型上部的单向膜可以防止导管本体内液体逆流;阻水透气膜能使导管本体内气体排出,取样管顺畅加注液体;阻水透气膜设置的位置能使加注液体量准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