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鼻胃管(鼻肠管)固定时预防鼻腔内压疮的固定鼻贴。
背景技术:
压疮是由于某部位长期受压导致的局部皮肤黏膜缺血、坏死。目前对于骨突出部如骶尾、足跟、枕部、肩胛部、脊柱等突出部位的压疮临床关注较多。留置鼻胃管(鼻肠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适用于需要进行胃肠减压和胃肠内营养的患者,在临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鼻胃管(鼻肠管)留置在3d内的患者,鼻内黏膜压疮较少,鼻胃管(鼻肠管)留置3d以上的患者由于管道压迫,鼻内部黏膜形成压疮的几率大大增加。
在临床工作中大部分患者留置鼻胃管(鼻肠管)时间大于3d,有的甚至长达几个月之久。长期固定鼻胃管(鼻肠管)所致的鼻内部黏膜压疮很容易被忽视,成为护理工作中的死角。留置管道患者由于压疮,鼻内部皮肤黏膜出血、炎症或结痂。轻者疼痛不适,重者局部经久不愈甚至感染,最后产生瘢痕影响患者形象。
目前,还没有能防止鼻腔内黏膜压疮的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牢固、安全的固定鼻胃管(鼻肠管),且又能防止鼻腔内黏膜压疮的鼻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防鼻腔内黏膜压疮的固定鼻贴,包括:扇形鼻贴、固定带和扇形泡沫辅料;在所述扇形鼻贴的底端设置有两条固定带,扇形鼻贴与固定带背面设置有黏贴层;所述扇形鼻贴的背面下部并排设置有两个扇形泡沫辅料,所述扇形泡沫辅料的弧边连接扇形鼻贴,扇形泡沫辅料的大小能塞进鼻腔。
所述扇形鼻贴和固定带的黏贴层外设置有保护背纸。
所述固定带的长度为5~10cm。
所述扇形泡沫辅料的厚度为2~10mm,厚度以不堵塞鼻腔为宜。
所述扇形泡沫辅料和扇形鼻贴的连接处设置有压撕线。
在使用时,将扇形鼻贴和固定带的黏贴层外的保护背纸撕下,将扇形鼻贴粘贴于鼻翼,将没有插鼻胃管和鼻肠管一侧的扇形泡沫辅料沿压撕线撕下,将插有鼻胃管和鼻肠管一侧的扇形泡沫辅料塞入鼻腔,置入鼻内黏膜与管道之间,然后将固定带一条缠绕黏贴于鼻胃管,一条缠绕黏贴于鼻肠管,如只有一根置管时,两条固定带缠绕黏贴于同一根管道上,对置管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便捷,实现了鼻胃管(鼻肠管)固定时对鼻腔黏膜的保护,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舒适性好。能有效的防止鼻腔压疮的发生,完全能满足临床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固定鼻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固定鼻贴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扇形鼻贴1、固定带2和扇形泡沫辅料3。
在扇形鼻贴的底端设置有两条固定带,扇形鼻贴与固定带背面设置有黏贴层。扇形鼻贴和固定带的黏贴层外设置有保护背纸4。固定带的长度为5~10cm。
扇形鼻贴的背面下部并排设置有两个扇形泡沫辅料,扇形泡沫辅料的弧边连接扇形鼻贴,扇形泡沫辅料和扇形鼻贴的连接处设置有压撕线5。扇形泡沫辅料的大小能塞进鼻腔,扇形泡沫辅料的厚度为2~10mm,厚度以不堵塞鼻腔为宜。
在使用时,将扇形鼻贴和固定带的黏贴层外的保护背纸撕下,将扇形鼻贴粘贴于鼻翼,将没有插鼻胃管和鼻肠管一侧的扇形泡沫辅料沿压撕线撕下,将插有鼻胃管和鼻肠管一侧的扇形泡沫辅料塞入鼻腔,置入鼻内黏膜与管道之间,然后将固定带一条缠绕黏贴于鼻胃管,一条缠绕黏贴于鼻肠管,如只有一根置管时,两条固定带缠绕黏贴于同一根管道上,对置管进行固定。
使用时先将扇形鼻贴黏贴层上的保护滑纸4撕下,将扇形鼻贴1黏贴于鼻翼;再将扇形泡沫辅料3塞进鼻腔(以圆心角部分为进鼻端),置于鼻内黏膜与管道之间,将无管道鼻腔一侧的泡沫辅料3沿虚线压痕撕下;最后将固定带2上的保护性滑纸5撕下,两条固定带2一条缠绕黏贴于鼻胃管,一条缠绕黏贴于鼻肠管,如只有一根置管时,两条固定带缠绕黏贴于同一根管道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