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固定型肱动脉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85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关节固定型肱动脉止血器。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心脏学的发展,临床介入疗法已迅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人体的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是介入诊疗必行的途经,如穿刺或拔鞘管后局部压迫不当或移位,可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出血不止,若不及时发现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在肱动的压迫止血过程中,患者的手臂关节处更容易发生移动,从而导致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压迫面发生移动,若不及时发现,容易发生再次出血或伤口周围出现红肿,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而目前使用的肱动脉压迫止血器不具有移位警示的功能,且不能很好的固定患者的肱关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节固定型肱动脉止血器,该装置能很好的固定肱关节,且在肱动脉的压迫过程中压压迫垫不易移动,一旦压迫垫的位移超过预设的安全值,指示灯将会持续闪烁,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关节固定型肱动脉止血器,包括U型肘托,其特征在于:U型肘托为在侧壁上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在开口处设有用于固定手臂且长度可调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沿肘托轴线方向对称分布的第一绷带、第二绷带和一个含有压迫装置的腕带;腕带包括固定板、螺杆和第三绷带,固定板为透明体,第三绷带有固定端和自由端,第三绷带的固定端与固定板一端固定,第三绷带的自由端穿过固定板的另一端;螺杆设置于固定板的中部,在螺杆的端头连接有螺母,在螺杆的底端固定有压迫垫,压迫垫上设有无菌纱布层,无菌纱布层上含有止血敷料;第一绷带、第二绷带及第三绷带)上均设有魔术贴;在压迫垫上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连接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上安装有指示灯。

进一步的,第一绷带、第二绷带及第三绷带的一面为带倒钩的魔术贴,另一面为能够被魔术贴粘附的毛绒面。

进一步的,在压迫垫上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连接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上安装有指示灯;在止血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通过控制面板手动输入压迫垫的允许位移,如果位移传感器检测到压迫垫的实际位移大于输入的允许位移值,控制面板中的指示灯将会持续闪烁,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患者的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在肘托的内壁上设有一层海绵垫,使手臂与肘托柔性接触,提高舒适性。

进一步的,止血敷料为云南白药或三七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关节固定型肱动脉止血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母、2-固定板、3-调节垫片、4-控制面板、5-螺杆、6-压迫垫、7无菌纱布层、8-U型肘托、9-第一绷带、10-第二绷带、11-第三绷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关节固定型肱动脉止血器,包括U型肘托8,其特征在于:U型肘托8为在侧壁上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在开口处设有用于固定手臂且长度可调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沿肘托轴线方向对称分布的第一绷带9、第二绷带10和一个含有压迫装置的腕带;腕带包括固定板2、螺杆5和第三绷带11,固定板2为透明体,第三绷带11有固定端和自由端,第三绷带11的固定端与固定板2一端固定,第三绷带11的自由端穿过固定板2的另一端;螺杆5设置于固定板2的中部,在螺杆5的端头连接有螺母1,在螺杆5的底端固定有压迫垫6,压迫垫6上设有无菌纱布层7,无菌纱布层7上含有止血敷料;第一绷带9、第二绷带10及第三绷带11上均设有魔术贴,使用时,可根据病人手臂尺寸调整绷带的长度。

进一步的,第一绷带9、第二绷带10及第三绷带11的一面为带倒钩的魔术贴,另一面为能够被魔术贴粘附的毛绒面。

进一步的,在压迫垫6上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连接控制面板4,在控制面板上安装有指示灯;在止血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通过控制面板手动输入压迫垫的允许位移,如果位移传感器检测到压迫垫的实际位移大于输入的允许位移值,控制面板中的指示灯将会持续闪烁,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患者的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在U型肘托8的内壁上设有一层海绵垫,使手臂与肘托柔性接触,提高舒适性。

进一步的,止血敷料为云南白药或三七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