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24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给幼儿做四肢静脉输液治疗中,由于幼儿手脚面积小且软,医护者在做穿刺、与穿刺后的固定输液装置时,遇到诸多问题,具体如下:在给幼儿做四肢静脉输液治疗中,由于幼儿手脚面积小且很软,医护人员在做穿刺的过程中,由于握力太小不好掌握,易导致操作失败而拖延救治时间;由于小儿对疼痛的恐惧,在穿刺时不配合,手脚乱动,不利于一次穿刺成功,不能一次穿刺成功导致皮下淤血色暗,影响下次穿刺治疗;因反复穿刺会造成患儿极大痛苦,致使患者家长不满而引发的护理纠纷,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穿刺后用胶布等传统方法固定,易导致患儿的致敏反应而引起皮肤损伤;用胶布过多才能固定,造成资源浪费,增加综合治疗成本,穿刺后用胶布固定方法不合理,可能会引起穿刺针头脱出、自行移行到血管外引起肿胀、药液外渗,产生意外医患关系紧张。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输液手部固定装置[申请号:CN201310681152.8],包括透明上盖、底座和一电暖装置;所述的底座上有一包含输液管缠绕区、取暖孔、输液管穿孔和电暖装置固装轨道的挡板;所述的透明上盖上有一胶质材料制成的固定板。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但是不适用于幼儿,幼儿在穿刺和输液过程中容易乱动,该固定装置不利于幼儿手部的固定,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利于穿刺或者输液过程中幼儿手部固定的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所述的推车的上端面为工作台面,所述的工作台面的前端设有视线遮挡板,所述的视线遮挡板上开有幼儿手部或者幼儿脚部穿过的伸入口,所述的伸入口的内壁上覆盖有柔性垫层,所述的工作台面上设有条状垫层,所述的条状垫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带,条状垫层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之间通过可拆分结构相连接,所述的视线遮挡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与控制机构相连接。

使用时幼儿通过伸入口将手伸入到工作台面上,医务人员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将幼儿的手部固定,视线遮挡板能够对穿刺过程中进行遮挡,显示屏可以播放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利于幼儿手部的放松,避免幼儿手部乱动。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围成的固定环可根据幼儿手部的大小任意调节握持力度,比起用人手握持用力较均匀和舒适,代替医护操作人员有效约束稳定患儿部,使其不会乱动,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的的概率,杜绝皮下淤血色暗,且不影响下次穿刺治疗,更不会因反复穿刺造成患儿极大的痛苦,患者家长的满意度也增加了,使医护人员更轻松、愉快地操作。无需缠绕多道胶带,不会导致患儿的致敏性反应,更不会引起患儿皮肤损伤,由于固定方法牢固、合理,能够杜绝穿刺针头脱出、自行移行到血管外引起肿胀、药液外渗等诸多不利因素。

在上述的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中,所述的可拆分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固定带端部内侧面上的第一魔术贴和设于第二固定带的端部外侧面上的第二魔术贴,所述的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配合。

在上述的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带包括第一上带片和第一下带片,所述的第一上带片和第一下带片相互缝合形成具有内腔的第一袋体,所述的第一袋体的一侧开口。

在上述的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带包括第二上带片和第二下带片,所述的第二上带片和第二下带片相互缝合形成具有内腔的第二袋体,所述的第二袋体的一侧开口。

在上述的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内腔中设有冷热垫,所述的第一下带片和第二下带片上开有供冷热垫一面露出的横向开口。

在上述的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中,所述的冷热垫包括导热袋,所述的导热袋内填有导热液,所述的导热袋上设有能够对导热液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相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优点在于:视线遮挡板能够对穿刺过程中进行遮挡,显示屏可以播放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利于幼儿手部的放松,避免幼儿手部乱动;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围成的固定环可根据幼儿手部的大小任意调节握持力度,比起用人手握持用力较均匀和舒适,代替医护操作人员有效约束稳定患儿部,使其不会乱动,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的的概率,杜绝皮下淤血色暗,且不影响下次穿刺治疗,更不会因反复穿刺造成患儿极大的痛苦,患者家长的满意度也增加了,使医护人员更轻松、愉快地操作;无需缠绕多道胶带,不会导致患儿的致敏性反应,更不会引起患儿皮肤损伤,由于固定方法牢固、合理,能够杜绝穿刺针头脱出、自行移行到血管外引起肿胀、药液外渗等诸多不利因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固定带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固定带的剖视图。

图中,推车1、工作台面2、视线遮挡板3、伸入口4、柔性垫层5、条状垫层6、第一固定带7、第二固定带8、显示屏9、第一上带片10、第一下带片11、第二上带片12、第二下带片13、冷热垫14、导热袋15导热液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幼儿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包括推车1,推车1方便移动,推车1的上端面为工作台面2,工作台面2的前端设有视线遮挡板3,视线遮挡板3能够对穿刺过程中进行遮挡,避免幼儿看到穿刺画面产生恐怖情绪,视线遮挡板3上开有幼儿手部或者幼儿脚部穿过的伸入口4,幼儿通过伸入口4将手伸入到工作台面2上,伸入口4的内壁上覆盖有柔性垫层5,幼儿的皮肤较为娇嫩,柔性垫层5避免伸入口4的内壁对幼儿皮肤造成摩擦损伤,工作台面2上设有条状垫层6,条状垫层6对幼儿手部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柔性垫层5相同,条状垫层6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带7,条状垫层6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带8,第一固定带7和第二固定带8之间通过可拆分结构相连接,当幼儿手部放置在条状垫层6上时,医务人员从两边将一固定带7和第二固定带8绑定在幼儿手部,对幼儿手部进行固定,视线遮挡板3上设有显示屏9,显示屏9可以播放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利于幼儿手部的放松,避免幼儿手部乱动,显示屏9与控制机构相连接,家长或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机构对显示屏9播放的内容进行调节。

第一固定带7和第二固定带8围成的固定环可根据幼儿手部的大小任意调节握持力度,比起用人手握持用力较均匀和舒适,代替医护操作人员有效约束稳定患儿部,使其不会乱动,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的的概率,杜绝皮下淤血色暗,且不影响下次穿刺治疗,更不会因反复穿刺造成患儿极大的痛苦,患者家长的满意度也增加了,使医护人员更轻松、愉快地操作。无需缠绕多道胶带,不会导致患儿的致敏性反应,更不会引起患儿皮肤损伤,由于固定方法牢固、合理,能够杜绝穿刺针头脱出、自行移行到血管外引起肿胀、药液外渗等诸多不利因素。

其中,可拆分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固定带7端部内侧面上的第一魔术贴和设于第二固定带8的端部外侧面上的第二魔术贴,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配合。采用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使得第一固定带7和第二固定带8之间相连接,拆分和贴合都较为方便。

第一固定带7包括第一上带片10和第一下带片11,第一上带片10和第一下带片11相互缝合形成具有内腔的第一袋体,第一袋体的一侧开口。第一固定带7包括第二上带片12和第二下带片13,第二上带片12和第二下带片13相互缝合形成具有内腔的第二袋体,第二袋体的一侧开口。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内腔中设有冷热垫14,第一下带片11和第二下带片13上开有供冷热垫14一面露出的横向开口。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冷热垫14的温度,即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对冷热垫14进行加热,使得冷热垫14保持一个适合幼儿皮肤的温度,避免因第一固定带7和第二固定带8内表面的温度过低而影响穿刺的进行,提高幼儿穿刺时的舒适度。更具体地说,冷热垫14包括导热袋15,导热袋15内填有导热液16,导热袋15上设有能够对导热液16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相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推车1、工作台面2、视线遮挡板3、伸入口4、柔性垫层5、条状垫层6、第一固定带7、第二固定带8、显示屏9、第一上带片10、第一下带片11、第二上带片12、第二下带片13、冷热垫14、导热袋15导热液1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