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管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1617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管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管用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医疗单位最长用的一次耗材,注射器的种类和规格较多,各临床科室根据其用途的不同,所选择的注射器也有所不同。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医疗观念的转变,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科室大量应用,一方面减少了多次穿刺对患者带来的疼痛,另一方面减少了多次穿刺对患者静脉的破坏,深受患者的青睐。

目前,静脉输液后要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封管,封管步骤为:由责任护士持2个注射器进行留置针封管,先持一个注射器往留置针中注入5ml的生理盐水,再持另一个注射器往留置针中正压注入5ml的肝素盐水,然后关闭留置针近端的卡子。此留置针封管操作完毕。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封管高峰,分别手持两个注射器进行封管操作就会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先正确辨别两个注射器内的药液后再依次拿取进行封管操作,一个注射器注射完毕后再拿取另一个注射器进行注射,如果拿取顺序错误,必须重新拿取后再进行注射操作,操作繁琐且浪费时间;2、由于两个注射器模样和液体颜色一样,在匆忙拿取中会导致注射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封管用注射器,可实现一根针筒注射两种不同针筒,避免分别拿取两个针筒的麻烦以及拿错针筒的困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封管效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封管用注射器,包括:具有第一针筒储液腔和第二针筒储液腔的针筒;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针筒储液腔或第二针筒储液腔的针头;连接在所述针筒与所述针头之间的换向阀,其具有连接所述第一针筒储液腔的第一入口、连接所述第二针筒储液腔的第二入口、以及连接所述针头的出口,用于在将所述第一针筒储液腔连通所述针头时断开所述第二针筒储液腔与针头的连通,或者将所述第二针筒储液腔连通所述针头时断开所述第一针筒储液腔与针头的连通。

优选的,所述针筒内设置用于隔离所述第一针筒储液腔和第二针筒储液腔的隔断;其中,所述第一针筒储液腔内设置有用于将其内储存的液体推出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二针筒储液腔内设置有用于将其内储存的液体推出的第二推杆。

优选的,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具有所述第一入口、第二入口、以及出口;密封转动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阀芯,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入口和出口连通或者将所述第二入口和出口连通的L型通道。

优选的,所述L型通道包括:垂直连通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入口、第二入口以及所述进液通道在同一圆周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换向阀还包括:穿过所述阀体连接所述阀芯的把手。

优选的,所述把手与所述出液通道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针筒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针筒储液腔和第二针筒储液腔的截面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阀芯为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使用一个针筒即可实现注射不同针剂的目的,拿取方便,操作方便,提高封管效率;

2)本实用新型换向阀设置把手和限位装置配合结构,实现准确快速的切换两个针筒储液腔分别与针头连通;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针筒储液腔或第一推杆上区别于第二针筒储液腔或第二推杆的标记,在拿取针筒的同时即可快速区别针剂,从而实现快速有序的注射不同针剂,节约时间,提高封管效率和医疗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封管用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A-A剖视图(所述第一针筒储液腔与针头连通);

图2b是图1所示的A-A剖视图(所述第二针筒储液腔与针头连通);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a所示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b所示的C-C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针筒;10-隔断;11-第一针筒储液腔;111-第一推杆;12-第二针筒储液腔;121-第二推杆;2-针头;3-换向阀;30-阀体;301-第一入口;302-第二入口;303-出口;31-阀芯;310-进液通道;311-出液通道;3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管用注射器,包括:具有第一针筒储液腔11和第二针筒储液腔12的针筒1;用于连通第一针筒储液腔11或第二针筒储液腔12的针头2;连接在针筒1与针头2之间的换向阀3,用于在将第一针筒储液腔11连通针头2时断开第二针筒储液腔12与针头2的连通,或者在将第二针筒储液腔12连通针头2时断开第一针筒储液腔11与针头2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针筒1内设置用于隔离第一针筒储液腔11和第二针筒储液腔12的隔断10。其中,第一针筒储液腔11和第二针筒储液腔12内分别储存不同针剂,第一针筒储液腔11内设置有用于将其内针剂推出的第一推杆111,第二针筒储液腔12内设置有用于将其内针剂推出的第二推杆121。实施时,针筒1截面优选为圆形,第一针筒储液腔11和第二针筒储液腔12的截面为半圆形;针筒1也可以选用其余形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a和2b所示,换向阀3包括:安装在针筒1与针头2之间的阀体30;密封转动安装在阀体30内的阀芯31,通过阀芯31在阀体30内转动换向来实现第一针筒储液腔11与针头2连通或者第二针筒储液腔12与针头2连通,从而实现从一个针筒1内分别推出不同的针剂。

具体的,如图2a和2b、3和4所示,阀体30包括:连接第一针筒储液腔11的第一入口301、连接第二针筒储液腔12的第二入口302、以及连接针头2的出口303。阀芯31具有用于将第一入口301和出口303连通或者将第二入口302和出口303连通的L型通道。其中,L型通道包括:相垂直连通的进液通道310和出液通道311。此外,阀体30和阀芯31之间还设置有限位装置,当阀芯31转动到第一位置时,L型通道将第一入口301和出口303连通(如图2a和3所示),从而实现第一针筒储液腔11与针头2连通;当阀芯31转动到第二位置时,L型通道将第二入口302和出口303连通(如图2b和4所示),从而实现第二针筒储液腔12与针头2连通。

本实用新型阀芯31形状优选为球形,且第一入口301、第二入口302以及进液通道310在同一圆周面设置。如图2a和2b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入口301、第二入口302以及进液通道310在球心面设置,且第一入口301、第二入口302的夹角为18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入口301、第二入口302的夹角不限于180°。

为了实现换向容易,如图2a和2b、3和4所示,换向阀3还包括:穿过阀体30连接阀芯31的把手32。把手32与出液通道311平行设置。

为了避免不同针剂的注射顺序出错,可在第一针筒储液腔11或第一推杆111上做出区别于第二针筒储液腔12或第二推杆121的标记。

尽管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