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82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神经外科领域,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神经外科是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脑出血出血量危及生命,车祸致脑部外伤,或脑部有肿瘤压迫需手术治疗等。

神经外壳术后需要对病人进行护理工作,需要病人手脚技能在恢复过程中,需要协助运动进行康复,目前的方式是人工搀扶或病人利用拐杖,人工搀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力负担,病人自行利用拐杖则存在较大的隐患,且大部分术后病人手部无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该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使病人能够得到手脚部的锻炼康复,无需护理人员协助操作,解决了现有护理方式存在较大缺陷,存在安全隐患,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力负担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一和驱动机构二,所述驱动机构一包括一对驱动轮一,所述驱动轮一的一侧上均具有旋转电机一,所述旋转电机一的电机转轴一端部固连于所述驱动轮一的一侧上,两驱动轮一上啮合有履带一,所述旋转电机一之间固连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上固连有横向设置的触发板,所述驱动机构二包括一对驱动轮二,所述驱动轮二的一侧上均具有旋转电机二,所述旋转电机二的电机转轴二端部固连于所述驱动轮二的一侧上,两驱动轮二上啮合有履带二,所述旋转电机二之间固连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上固连有横向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端部固连有呈“冂”字形的触发架,所述触发架的两端内壁上分别具有按钮一和按钮二,所述按钮一和按钮二均同时控制旋转电机一和旋转电机二,所述触发板端部能够挤压所述按钮一或按钮二,所述连接杆一上固连有固定块一,所述连接杆二上固连有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的一侧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上均连具有基杆,所述基杆端部固连有横向设置的手握管,所述触发板和安装板底部均固连有基板,所述基板下端铰接有踏板,所述踏板上固连有弹性带。

本护理装置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本装置需要特定结构进行配合使用,在房间地面上开设行走槽,行走槽的两端均具有转向结构,转向结构包括位于行走槽两端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具有呈圆形的转盘,转盘的上端面上具有一对压力传感器,转盘的下端固连有竖立设置的旋转电机三,旋转电机三的底部固连有竖立设置的直线气缸,直线气缸配合充气组件进行使用,不做赘述。本装置在行走槽内进行使,病人手部握住手握管,脚部踏在踏板上,通过弹性带进行脚部固定,启动电源后,旋转电机一启动,带动履带一工作,此时触发板向前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踏板向前运动,带动病人的一只脚向前运动,通过踏板的铰接结构模拟了病人走路时脚部动作,结构设计巧妙。触发板向前运动触发按钮一,按钮一触发后,控制旋转电机一停止工作,旋转电机二启动,此时安装板向前运动,带动该处的踏板向前运动,使病人的另一只前进,然后按钮二被触发板触发,按钮二控制旋转电机二停止工作,旋转电机一启动,即可实现往复工作,实现病人的间歇式行走过程,无需人工进行搀扶,使病人能够自主进行操作,当装置走到行走槽端部时,履带一和履带二压在压力传感器上,使旋转电机一和旋转电机二停止工作,同时触发直线气缸,直线气缸带动转盘向上运动,再触发旋转电机三,转盘旋转180度后停止,直线气缸复位,即可实现装置的转向功能,该过程中的旋转电机三为步进电机,通过步进电机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动,再次不作赘述。当本装置复位后,再次启动电源即可实现锻炼功能,本装置结构设计巧妙。

上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中,所述手握管上具有若干防滑凸纹。

防滑凸纹的设置使病人手杆舒适。

上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中,所述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均具有电源,所述固定块一驱动所述旋转电机一,所述固定块二驱动所述旋转电机二。

电源为可充电式电源,通过电源驱动旋转电机一和旋转电机二。

上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中,所述固定块一侧部具有凸出的滑接块,所述固定块二侧部具有滑接槽。

通过滑接块和滑接槽实现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的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有以下优点:

1、本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能够得到手脚部的锻炼康复,无需护理人员协助操作。

2、本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通过踏板的铰接结构模拟了病人走路时脚部动作,结构设计巧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中除去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所配合使用的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所配合使用的行走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轮一;2、旋转电机一;3、履带一;4、连接杆一;5、触发板;6、驱动轮二;7、旋转电机二;8、履带二;9、连接杆二;10、安装板;11、触发架;12、按钮一;13、固定块一;14、固定块二;15、基杆;16、手握管;17、基板;18、踏板;19、弹性带;20、行走槽;21、转盘;22、压力传感器;23、旋转电机三;24、直线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一和驱动机构二,驱动机构一包括一对驱动轮一1,驱动轮一1的一侧上均具有旋转电机一2,旋转电机一2的电机转轴一端部固连于驱动轮一1的一侧上,两驱动轮一1上啮合有履带一3,旋转电机一2之间固连有连接杆一4,连接杆一4上固连有横向设置的触发板5,驱动机构二包括一对驱动轮二6,驱动轮二6的一侧上均具有旋转电机二7,旋转电机二7的电机转轴二端部固连于驱动轮二6的一侧上,两驱动轮二6上啮合有履带二8,旋转电机二7之间固连有连接杆二9,连接杆二9上固连有横向设置的安装板10,安装板10端部固连有呈“冂”字形的触发架11,触发架11的两端内壁上分别具有按钮一12和按钮二,按钮一12和按钮二均同时控制旋转电机一2和旋转电机二7,触发板5端部能够挤压按钮一12或按钮二,连接杆一4上固连有固定块一13,连接杆二9上固连有固定块二14,固定块一13和固定块二14的一侧相互滑动连接,固定块一13和固定块二14上均连具有基杆15,基杆15端部固连有横向设置的手握管16,触发板5和安装板10底部均固连有基板17,基板17下端铰接有踏板18,踏板18上固连有弹性带19。

本护理装置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本装置需要特定结构进行配合使用,在房间地面上开设行走槽20,行走槽20的两端均具有转向结构,转向结构包括位于行走槽20两端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具有呈圆形的转盘21,转盘21的上端面上具有一对压力传感器22,转盘21的下端固连有竖立设置的旋转电机三23,旋转电机三23的底部固连有竖立设置的直线气缸24,直线气缸24配合充气组件进行使用,不做赘述。本装置在行走槽20内进行使,病人手部握住手握管16,脚部踏在踏板18上,通过弹性带19进行脚部固定,启动电源后,旋转电机一2启动,带动履带一3工作,此时触发板5向前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踏板18向前运动,带动病人的一只脚向前运动,通过踏板18的铰接结构模拟了病人走路时脚部动作,结构设计巧妙。触发板5向前运动触发按钮一12,按钮一12触发后,控制旋转电机一2停止工作,旋转电机二7启动,此时安装板10向前运动,带动该处的踏板18向前运动,使病人的另一只前进,然后按钮二被触发板5触发,按钮二控制旋转电机二7停止工作,旋转电机一2启动,即可实现往复工作,实现病人的间歇式行走过程,无需人工进行搀扶,使病人能够自主进行操作,当装置走到行走槽20端部时,履带一3和履带二8压在压力传感器22上,使旋转电机一2和旋转电机二7停止工作,同时触发直线气缸24,直线气缸24带动转盘21向上运动,再触发旋转电机三23,转盘21旋转180度后停止,直线气缸24复位,即可实现装置的转向功能,该过程中的旋转电机三23为步进电机,通过步进电机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动,不作赘述。当本装置复位后,再次启动电源即可实现锻炼功能,本装置结构设计巧妙。

手握管16上具有若干防滑凸纹。防滑凸纹的设置使病人手杆舒适。

固定块一13和固定块二14均具有电源,固定块一13驱动旋转电机一2,固定块二14驱动旋转电机二7。电源为可充电式电源,通过电源驱动旋转电机一2和旋转电机二7。

固定块一13侧部具有凸出的滑接块,固定块二14侧部具有滑接槽。通过滑接块和滑接槽实现固定块一13和固定块二14的滑动连接。

本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装置能够得到手脚部的锻炼康复,无需护理人员协助操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