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外胆管体外互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27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肝内外胆管体外互联装置,简称人工胆囊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良恶性胆道梗阻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发病率高,而且近年来呈增长趋势,是当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由于胆管腔相对较细小,肝癌、胆管癌、胰头癌等恶性肿瘤及肝内外胆管结石均易引起胆道梗阻症状,胆道梗阻可引起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使肝细胞肿胀、功能受损.胆汁停止分泌,胆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致使胆红素进入血液,Kwpffer细胞功能低下,造成多器官系统的损害,容易引起肾衰、胆管炎、心功能低下、胃肠道应激性溃疡等一系列并发症,生存期大大缩短,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早期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出现梗阻性黄疸时也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于那些病程长,黄疸深,肝功能严重受损,一般情况差的患者也无法耐受开腹手术,以及肝内外胆管结石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此时手术风险非常大。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TCD)引流的目的主要是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压力,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PTCD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简单有效方法。

PTCD主要步骤是,患者取平卧位,参照CT定位,透视下应用常规穿刺针套行肝内胆管穿刺,沿PTC针管送入微导丝,术中若导丝能通过狭窄段则用内外引流管,不能通过狭窄段则用外引流管。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内支架植入术。

传统PTCD有不少不足之处。如果采取单纯外引流管接引流袋的方法,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如洗澡、上洗手间、逛街时都引起很多不便,部分患者害怕被人歧视,也要求不愿意携带引流袋。

如选择植入胆道支架,可避免携袋生活,但花费巨大,而且半年至1年后容易引起胆道支架内阻塞,阻塞后很难打通或植入新支架。

综上所述,需有一项操作性强且简便,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费用便宜的装置应用到临床中,但未见有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操作性强且简便,费用便宜的装置。

一种肝内外胆管体外互联装置,包括至少一条肝内胆管外引流管、多腔接口、负压球囊、三腔接口、胆总管外引流管,所述的多腔接口的分腔数量比所述的肝内胆管外引流管数量多两个,所述的多腔接口分别与所述的多条肝内胆管外引流管相通,多腔接口的剩余接口中一个可进行扩展,可为专门用于胆道冲洗的连接口,另一个连接所述的负压球囊上端端口;所述的负压球囊下端端口连接三腔接口的一个开口,所述的三腔接口的另一个开口连接胆总管外引流管,剩余一个接口可进行扩展。多条肝内胆管外引流管与多腔接口对接,治疗因汇管区阻塞造成肝内多条胆管扩张的梗阻性黄疸。

其中,所述的肝内胆管外引流管和胆总管外引流管均带有侧孔,解决引流管容易阻塞的情况。

其中,所述的多腔接口有上阀门控制开关,三腔接口有下阀门控制开关。平时可关闭下阀门,负压球囊储存胆汁,进食时打开,起到胆囊作用。上阀门开时可用于肝内胆管冲洗,防止人工胆道阻塞。

该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2. 避免支架置入后阻塞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3. 胆道支架昂贵,本装置价格低廉,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在临床中常规使用,惠民便民。

4.无需携带巨大引流袋,提高医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通过挤压人工胆囊,使胆汁按正常生理途径回流肠道。

6. 平时可关闭下阀门,负压球囊储存胆汁,进食时打开,起到胆囊作用。

7. 上阀门开时可用于肝内胆管冲洗,防止人工胆道阻塞。

附图说明

图1:肝内外胆管体外互联装置结构示意图;

1为肝内胆管外引流管,2为多腔接口,3为上阀门,4为负压球囊,5为三腔接口,6为下阀门 ,7为胆总管外引流管,8为肝内胆管 ,9为肿瘤等良恶性梗阻灶 ,10为胆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肝内外胆管体外互联装置,即人工胆囊装置。通过人工胆囊装置连接肝内胆管8及胆总管10,建立跨越肿瘤等良恶性梗阻灶9的人工胆道。

具体的,本发明肝内外胆管体外互联装置包括肝内胆管外引流管1,肝内胆管外引流管1可为多条,使用时,进入肝内胆管8,图1为两条肝内胆管外引流管1。多条肝内胆管外引流管1与多腔接口2的多个上方接口连接。多腔接口2的分腔数量比肝内胆管外引流管1数量多两个,其中多腔接口2的侧方接口可用于连接注射器,以便冲洗人工胆道,多腔接口2的下方接口与负压球囊4上端相连,图1中多腔接口2为四腔接口,其中,两个接口分别与两个肝内胆管外引流管1连接,一个接口连接注射器,一个接口与负压球囊4上端相连。

多腔接口2上有上阀门3。上阀门3控制多腔接口2的开关。上阀门3开时可用于肝内胆管冲洗,防止人工胆道阻塞。

负压球囊4下端与三腔接口5相连。通过挤压人工胆囊,使胆汁按正常生理途径回流肠道。

三腔接口5与胆总管外引流管7上端相连。三腔接口5有下阀门6控制开关。下阀门6控制三腔接口5开关。平时可关闭下阀门,负压球囊储存胆汁,进食时打开,起到胆囊作用。

肝内胆管外引流管1及胆总管外引流管7均有侧孔,便于解决引流管容易阻塞的情况。

肝内外胆管体外互联装置使用方法:参照CT定位,透视下避开胸腔及肠道应用常规穿刺针套行右肝内胆管穿刺,注入造影剂可见胆道显影,穿刺入路经过汇管区狭窄段及胆总管,留置导丝在胆总管内。透视下避开胸腔及肠道应用常规穿刺针套再次穿刺右肝内另一扩张胆管,两穿刺入路同时经过汇管区狭窄段及其他肝内扩张胆管分支。 透视下根据已留置在汇管区-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的导丝,穿刺胆总管,放置胆总管引流管下端十二指肠内,上端在体外。放置肝内胆管外引流管2枚,并与人工胆囊上端连接,人工胆囊下端与胆总管引流管上端连接。造影提示人工胆道通畅。 固定人工胆囊。通过人工胆囊装置连接肝内胆管8及胆总管10,建立跨越肿瘤等良恶性梗阻灶9的人工胆道。通过挤压人工胆囊,使胆汁按正常生理途径回流肠道。平时可关闭下阀门,负压球囊储存胆汁,进食时打开,起到胆囊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