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耳镜及配套的耳窥镜和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735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耳镜及配套的耳窥镜和穿刺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鼓膜穿刺的电耳镜及配套的耳窥镜和穿刺针。



背景技术:

电耳镜是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的耳镜,在耳科治疗中用于耳道内病情检查。而鼓膜穿刺是常用的治疗手段,能够达到抽取鼓室积液、进行鼓室内注药,或者清除鼓膜大泡等目的。现在的鼓膜穿刺手术需要将针头在额镜、头灯明视下穿入耳道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光照不足,视野不清,穿刺点不准确的现象。同时,由于使用现有的设备进行鼓膜穿刺需要额外的照明装置,因此鼓膜穿刺只能在检查室内完成。但患者进行鼓室注药以后,为防止药物自穿刺孔流出,需要保持特定体位半小时。而现有设备无法在患者床边,无额外光源的情况下完成鼓膜穿刺,不利于患者保持体位。另外,现有的鼓膜穿刺针多是直的,接上注射器后还会阻挡操作者的操作。所以将电耳镜连接配套的耳窥镜和穿刺针,并将其应用到鼓膜穿刺手术中,便能克服以上的问题。

目前也有一些进行鼓膜穿刺的耳镜设备,如申请号为CN201410443226的中国专利中(以下称为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窥镜鼓膜穿刺针。为克服上述问题,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一种窥镜鼓膜穿刺针,包括有耳道窥镜、耳镜及穿刺针,其特征在于:穿刺针与耳镜固定为一体,穿刺针的针体前部与耳镜前端成85°,穿刺针的针尖位于耳镜视野中心直线上,耳镜移动,针尖同时移动,穿刺时可活动耳镜,调整角度,但针尖始终在视野中心。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外耳道长度不等,需要改变针尖至耳镜前端的长度,因此对比文件1中所采取的措施就需要设计制作多种窥镜鼓膜穿刺针,来适用不同患者,增加了制造成本。且对比文件1中,穿刺针被固定,需要移动电耳镜来控制穿刺针,使得穿刺针的灵活性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在穿刺过程中,患者可能由于鼓室内外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疼痛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膜穿刺设备,以解决鼓膜穿刺操作中光照不足及穿刺针进入耳道深度不便调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针前段和穿刺针后段,所述穿刺针前段与穿刺针后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穿刺针的针尖的侧壁上设置有一连通鼓膜内外的通气导管。所述穿刺针后段上设置有一手柄。所述穿刺针后段的尾部设置有一注射器接口。所述穿刺针前段的长度为3.5cm。所述穿刺针前段与穿刺针后段之间的夹角为15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窥镜,所述耳窥镜放入耳道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两端开口、供所述穿刺针穿过的引导管以及一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连接在所述引导管的后端,所述引导管与引导槽均处于所述耳窥镜的纵向轴切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引导管的前端与所述耳窥镜的前端面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耳镜,包括电耳镜主体、穿刺针以及耳窥镜,所述电耳镜主体上连接有所述耳窥镜,所述穿刺针前段放入所述引导槽内且穿刺针前段穿入所述引导管,所述穿刺针可沿引导管前后移动,且所述穿刺针后端与所述耳窥镜不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耳窥镜与所述电耳镜主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耳镜及配套的耳窥镜和穿刺针,与现有技术相比,穿刺针分为前后两段,且前后两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这样在穿刺针进行鼓膜穿刺的过程中,操作者的视野不会被手、注射器或者其他操作工具阻挡;耳窥镜上的引导槽便于穿刺针准确穿入引导管内,而引导管保证穿刺针进入耳道后不会晃动,避免穿刺针伤及鼓室的其他结构,方便操作者定位穿刺点。电耳镜本体可直接在鼓膜穿刺手术中提供稳定明亮的光源,连接耳窥镜后能够清楚地观察耳道内情况及穿刺针针头的位置。因此该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鼓膜穿刺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且能够适用于不同患者,生产制造成本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电耳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穿刺针针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注:1、电耳镜主体;11、电耳镜放大镜;2、耳窥镜;21、引导管;22、引导槽;3、穿刺针;31、穿刺针前段;32、穿刺针后段;33、针尖;34、手柄;35、注射器接口;331、通气导管;332、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穿刺针3,如图1所示,其包括穿刺针前段31和穿刺针后段32,穿刺针前段31与穿刺针后段3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该穿刺针3应用在鼓膜穿刺中,用于刺破鼓膜,并连接注射器进行鼓室内抽液和注药。穿刺针前段31需要进入耳道,接触治疗区,由于外耳道为自外耳门至鼓膜的一段,其长度约2.5~3cm,所以穿刺针前段31的长度设计,保证穿刺针3能够刺入鼓室,而穿刺针后段32长度适宜,不会过长而影响操作。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针3长度为8cm,直径为0.7mm,针的管腔332的直径为0.4mm,包括3.5cm长的穿刺针前段31和4.5cm长的穿刺针后段32。如图2所示,穿刺针的针尖为锥形,因此其从耳镜导管中行进时不会损伤导管,针尖上也不会带有塑料碎屑,同时也不会损伤鼓室内结构。在进行鼓膜穿刺时,操作者都是手执穿刺针后段32,将穿刺针3刺入耳道内,刺破鼓膜后会进行鼓室抽液和注药,因此设计穿刺针前段31与穿刺针后段32之间呈钝角,优选为150°的夹角,这样穿刺针前后段(31,32)不在同一直线上,从而避免连接的注射器会妨碍操作者的操作。另外,如图2所示,穿刺针3的针尖33的侧壁上设置有一连通鼓膜内外的通气导管331,以平衡鼓室内外压力,即可避免抽取鼓室积液后鼓室内负压造成患者疼痛感。通气导管331的长度优选为0.5cm。如图1所示穿刺针后段32上设置有一塑料材质的手柄34,用于手持穿刺针3,以方便操作者控制穿刺针3伸入耳道的深度,在操作过程中也能起到防滑的作用。穿刺针后段32的尾部设置有一注射器接口35,直接连接注射器即可进行鼓室内抽液和注药。

本实用新型还对应穿刺针3的结构和使用状况提供了一种耳窥镜2,如图1所示,其应用在耳科检查中,能够对耳道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耳窥镜2为圆锥形设置,外径小的一端放入耳道,放入耳道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两端开口、供穿刺针3穿过的引导管21以及一引导槽22,引导槽22连接在引导管21的后端,引导管21与引导槽22均处于耳窥镜2的纵向轴切面上。引导管21为两端开口,管壁封闭的管状结构,固定于耳窥镜2上,引导槽22开口向外,方便引导穿刺针3进入引导管21。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穿刺针3设计为前后两段,因此,对应的引导管21用于穿刺针前段31从中穿过,并方便前后移动。引导管21的尺寸设计原则在于可使穿刺针3刚好能顺利穿过引导管21,而又不会在引导管21内发生大的晃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长度为1cm,直径为0.8mm,引导槽22同理,其长度为2cm,保证穿刺针3能够顺利穿入引导管21内。除此之外,引导管21的前端与耳窥镜2的前端面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最好是间隔2mm,这样可以避免引导管21对操作者视线的遮挡。

基于穿刺针3及耳窥镜2的结构改进,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对应的电耳镜,,一般应用在耳科检查中,为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的耳镜,在该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耳镜应用于鼓膜穿刺手术中。电耳镜包括有电耳镜主体1、上述的耳窥镜2和上述的穿刺针3三个部分。电耳镜主体1上连接有耳窥镜2,穿刺针前段31放入引导槽22内且穿刺针3前段穿入引导管21,通过移动手柄34即可带动穿刺针3沿引导管21前后移动,从而控制穿刺针3的针尖33进入耳道的深度,且穿刺针后段32与所述耳窥镜2不接触,不会在操作使阻挡操作者视线。电耳镜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电耳镜放大镜11,同时电耳镜主体1上设置手柄,该手柄(图上未示出)与引导管21所在平面之间呈一定角度,保证两手同时操作时互不影响,该角度最好为90°。电耳镜连接配套的耳窥镜和穿刺针后,在没有提供额外光源的病床边,也能为患者进行鼓膜穿刺,有利于患者保持固定体位。耳窥镜2与电耳镜主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耳窥镜2的更换、清洁和消毒,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套接等等。

当使用该电耳镜进行鼓膜穿刺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安装电耳镜;

2.进行外耳道内的麻醉消毒,患者保持特定体位;

3.将耳窥镜2放入外耳道,通过电耳镜放大镜11观察外耳道内状况及穿刺位置;

4.手执连接注射器的穿刺针3的手柄34,将穿刺针前段31放入引导槽22后穿入引导管21内,使穿刺针3的针尖33沿耳窥镜2的引导管21朝鼓膜缓慢移动,经过电耳镜观察穿刺针3的针尖33位置;

5.慢慢插入穿刺针3至穿刺部位并且稍微用力突破鼓膜,穿刺针3的针尖33进入中耳,在助手协助下使用注射器进行中耳抽液或注药;

6.完成后慢慢拔出穿刺针3,观察穿刺后的鼓膜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