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下肢假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367阅读:107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下肢假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假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下肢假肢。



背景技术:

假肢就是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为弥补截肢者或肢体不完全缺损的肢体而专门设计和制作装配的人工假体,又称“义肢”。它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其适用对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创伤等原因的截肢者。其中,由于假肢的结构将直接影响截肢者是否能够灵活活动,因此,假肢结构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虽然现在的下肢假肢有多种样式,但它们都存在着下列技术问题,一是膝关节在弯曲角度方面不能实现完全下蹲;二是带假肢行走时膝关节僵直,达不到行走时小腿部能相应角度的自然回曲;三是假肢落地时因地面凹凸倾斜的情况而产生的平稳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下肢假肢存在的膝关节在弯曲角度方面不能实现完全下蹲、膝关节僵直和假肢落地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使用者灵活运动的多功能下肢假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下肢假肢,其包括残肢连接装置、膝关节、肢体、踝关节和假肢足部;

所述残肢连接装置包括负压桶、负压孔和负压塞,所述负压桶用于容纳残肢,所述负压孔设置于所述负压桶的侧面,所述负压塞设在负压孔中;

所述膝关节包括轴承、侧盖、螺母、可旋转轴座、链轮轴、关节壳体、链条、链轮、第一肢体和第二肢体;所述第一肢体包括第一限位器、第一弹簧、第一拉杆、第一限位调整螺母和第一活动弹簧座,所述第二肢体包括第二限位器、第二限位调整螺母、第二弹簧、第二拉杆和第二活动弹簧座;所述可旋转轴座与所述负压桶连接,所述关节壳体位于负压桶的下面,所述可旋转轴座设在链轮轴的两端并位于关节壳体内的两边,轴承设在可旋转轴座上,螺母装在链轮轴的两端并将链轮轴固定在可旋转轴座上,链轮设在链轮轴上,链条设在链轮上,所述侧盖设在可旋转轴座的外侧以便将螺母遮住;所述链条的一端与第一拉杆的上端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二拉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器设在第一肢体内的上部,第一拉杆的下端穿过第一限位器与第一活动弹簧座连接,第一弹簧装在第一拉杆上且位于第一限位器和第一活动弹簧座之间,第一限位调整螺母设在第一拉杆的下部;所述第二限位器设在第二肢体内的上部,所述第二拉杆的下端穿过第二限位器与第二活动弹簧座连接,第二弹簧装在第二拉杆上且位于第二限位器和第二活动弹簧座之间,第二限位调整螺母设在第二拉杆上;第一肢体和第二肢体设在关节壳体的下面且第一肢体位于第二肢体的前面;

所述踝关节包括可调弹簧座、倾角平衡复位弹簧、万向节、固定弹簧座和万向节销;万向节的上端通过万向节销与第二肢体的下端连接,万向节的下端通过万向节销与假肢足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可调弹簧座设在第二肢体的下部,所述固定弹簧座设在假肢足部的上端,所述倾角平衡复位弹簧设在所述假肢足部上方,并位于可调弹簧座和固定弹簧座之间。

可选地,所述负压桶的材料为金属或合成材料。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下肢假肢存在的膝关节在弯曲角度方面不能实现完全下蹲、膝关节僵直和假肢落地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通过调整膝关节中第二限位调整螺母,达到因人而异的完全下蹲。2、在裸关节中采用了万向节的多向倾斜与倾角平衡,复位弹簧相结合使假肢的落地平稳性得到解决。3、通过第二限位调整螺母的调整固定后,达到行走时小腿部相应角度的自然回屈和站立时不致反向回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下肢假肢,包括残肢连接装置、膝关节、肢体、踝关节和假肢足部。

所述残肢连接装置包括负压桶1、负压孔2和负压塞3,所述负压桶1用于容纳残肢,所述负压孔2设置于所述负压桶1的侧面,所述负压塞3设在所述负压孔2中。当该多功能假肢与残肢连接时,使用所述负压塞3塞住所述负压孔2;当使用者需要脱下该多功能假肢时,将所述负压塞3从所述负压孔2中拔出。其中,所述负压桶的材料为金属或者合成材料。

所述膝关节包括轴承4、侧盖5、螺母6、可旋转轴座7、链轮轴8、关节壳体14、链条15、链轮16、第一肢体和第二肢体;所述第一肢体包括第一限位器17、第一弹簧18、第一拉杆19、第一限位调整螺母20和第一活动弹簧座21,所述第二肢体包括第二限位器23、第二限位调整螺母24、第二弹簧25、第二拉杆26和第二活动弹簧座27。所述可旋转轴座7与所述负压桶1连接,所述关节壳体14位于负压桶1的下面,所述关节壳体14用于容纳所述链条15、所述链轮16及所述链轮轴8;所述可旋转轴座7设在链轮轴8的两端并位于关节壳体14内的两边,轴承4设在可旋转轴座7上,螺母6装在链轮轴8的两端并将链轮轴8固定在可旋转轴座7上,链轮16设在链轮轴8上,链条15设在链轮16上,所述侧盖5设在可旋转轴座7的外侧以便将螺母6遮住;所述链条15的一端与第一拉杆19的上端连接,所述链条15的另一端与第二拉杆26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器17设在第一肢体内的上部,所述第一限位器17的中心有孔,所述第一拉杆19的下端穿过第一限位器17中心的孔与第一活动弹簧座21连接,第一弹簧18装在第一拉杆19上且位于第一限位器17和第一活动弹簧座21之间,第一限位调整螺母20设在第一拉杆19的下部;所述第二限位器23设在第二肢体内的上部,所述第二限位器23的中心有孔,所述第二拉杆26的下端穿过第二限位器23中心的孔与第二活动弹簧座27连接,第二弹簧25装在第二拉杆26上且位于第二限位器23和第二活动弹簧座27之间,第二限位调整螺母24设在第二拉杆26上;第一肢体和第二肢体设在关节壳体14的下面且第一肢体位于第二肢体的前面;所述第一限位器17和所述第二限位器23分别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弹簧18和所述第二弹簧25的上端位置。

所述踝关节包括可调弹簧座9、倾角平衡复位弹簧10、万向节11、固定弹簧座12和万向节销13;所述万向节11的上端通过万向节销13与第二肢体的下端连接,万向节11的下端通过万向节销13与假肢足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可调弹簧座9设在第二肢体的下部,所述固定弹簧座12设在假肢足部的上端,所述倾角平衡复位弹簧10设在假肢足部上方,缠绕于所述万向节11上,并位于可调弹簧座9和固定弹簧座12之间。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人体下蹲时,由容纳残肢的负压桶1带动可旋转轴座7(负压桶1和可旋转轴座7是连成一体的),再由可旋转轴座7带动所述链轮轴8及链轮16,由链轮16带动所述链条15连动,使得所述第一活动弹簧座21向上挤压所述第一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25与所述第二活动弹簧座27向下扩张拉伸,避免链条15折叠或脱齿。当人体由下蹲状态变换为站立状态时,借助第一活动弹簧18被挤压产生的更强扩张力对链条15进行拉动,由链条15带动链轮16和链轮轴8运动,再由链轮轴8带动可旋转轴座7和负压桶1辅助人体站立。

站立时,第一弹簧18处于扩张状态,第二弹簧25处于相应程度的压缩状态,并由第二限位调整螺母24限定第二弹簧25的压缩程度。下蹲时,第一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并由第一限位调整螺母20限定第一弹簧18的压缩程度和下蹲程度,第二弹簧25处于相应的扩张状态,避免链条15折叠或脱齿。

其中,由于不同的人在行走时,腿部均会有一定的弯曲度,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限位调整螺母24,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行走习惯来调整第二限位调整螺母24在第二拉杆26上的位置,从而使得行走的角度与用户行走习惯匹配。当根据个人习惯调整第二限位调整螺母24在第二拉杆26上的位置后,可以达到行走时小腿部相应角度的自然回屈。另外,通过设置第二限位调整螺母24,可以达到站立时第二弹簧25不致反向回折的效果。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二弹簧25,可以使得链条15在工作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折叠或脱节的现象。

另外,由于不同用户在下蹲时,下蹲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该多功能假肢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节第一限位调整螺母20在第一拉杆19上的位置,从而使得下蹲角度满足自身的下蹲习惯。

本实用新型在裸关节中充分考虑假肢在落地时,在地面有凸凹倾斜的情况下会出现平稳性差的问题,通过将万向节和倾角平衡复位弹簧相结合,使假肢的落地平稳性问题得到了解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