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液包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腹膜透析用折叠式双室袋。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用药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临床输液配药安全及多组分、互相不能长期混溶产品的储存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腹膜透析是一种治疗尿毒症的治疗方法,需要长期大量的使用,其药液质量、包装材料的选择关系着用药的安全性。
即配型多室袋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简化现有多种药物混合使用的配液过程,降低配液的污染机率,其实现方法是将不同的药物分别包装在不同的腔室内,形成各自独立的腔室,腔室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连接,未使用时各腔室之间互不连通,使用时通过旋转、挤压、折断等方式可使各腔室的药物连通,实现即配即用的功能。
现有的液液双室袋多为方形袋子,液液双室袋在袋子中间设有一条虚焊条,该虚焊条将袋子分隔为两个室,每个室至少留有一个灌液口,至少一个室内设有输液管。双室袋盛放液体产品时,灌液口和输液管凸露在袋体的外部,在运输过程中,灌液口和输液管在包装箱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使袋体在包装时无法摆放整齐;而且,灌液口和输液管多为硬质医用塑料制备而成,而双室袋的袋体为软质医用塑料材质,硬质的灌液口和输液管与软质的袋体频繁摩擦,灌液口和输液管容易磨破袋体,而使药液漏液,并污染其它袋体,造成药品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腹膜透析用折叠式双室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室袋的灌液口和输液管延伸至袋体的外部而导致双室袋装箱不整齐和易磨破药液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外缘通过高强度焊缝密封,所述袋体包括第一药液室和第二药液室,所述第一药液室和所述第二药液室之间设有两道第一虚焊带,两道所述第一虚焊带之间设有未焊合的第一过渡区,所述第一药液室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药液室的体积;所述第一药液室的右下角上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盖体,所述出液管的一侧设有药液灌装完毕后被热封密封的第一加液口,所述第二药液室上设有药液灌装完毕后被热封密封的第二加液口,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第一药液室之间还设有两道第二虚焊带,两道所述第二虚焊带之间设有未焊合的第二过渡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盖体通过密封隔膜与所述出液管连接,所述盖体为组合盖,所述组合盖由拉环式外盖、内盖和垫片组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药液室在所述出液管的对角线的位置上设有挂孔,所述挂孔与所述出液管之间设有刻度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药液室与所述第二药液室的体积之比为7-8:3-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虚焊带的宽度为1.0-2.0cm,所述第一过渡区的宽度为1.5-2.5cm,所述第二虚焊带的宽度为0.5-1.0cm,所述第二过渡区的宽度为1.0-1.5c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虚焊带和所述第一过渡区均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虚焊带和所述第二过渡区均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虚焊带与所述袋体的边缘呈45度夹角。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虚焊带和所述第二过渡区均呈圆弧型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虚焊带和所述第二过渡区均呈梯形型设置。
工作原理:利用第一加液口在第一药液室内灌注第一种药液,第一种药液灌注完毕之后采用热封的形式对第一加液口进行密封;通过第二加液口在第二药液室内灌注第二种药液,第二种药液灌注完毕之后也采用热封的形式对第二加液口进行密封;将经过灭菌后的双室袋,通过第二虚焊带和第二过渡区将出液管折叠至第一药液室的上方,通过第一虚焊带和第一过渡区将第二药液室也折叠至第一药液室的上方,这样双室袋可以平稳地放置在包装箱内;当包装箱内部平整地摆放完毕第一层双室袋之后,再按照相同的方法,将第二层双室袋中含有第二药液室和出液管的一侧与第一层双室袋直接接触,两层双室袋呈对扣的形式摆放;依次摆放第三层、第四层......,直至整个包装箱摆放完毕,然后,对包装箱进行封口,从而进行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加液口和第二加液口分别设置在第一药液室和第二药液室高强度焊接的焊缝内部,在药液灌装完毕之后加液口即被热封密封;这种设置的加液口不会凸露到袋体的外部,减少了加液口占用包装箱的空间,避免了加液口对袋体的磨损。本实用新型将出液管设置在第一药液室的拐角处,通过两道第二虚焊带和第二过渡区使出液管与第一药液室暂时隔离;包装和运输的时候,出液管折叠到第一药液室的上方,进一步减少了出液管占用包装箱的空间,进一步减轻了出液管对袋体的磨损;同时,该双室的第二药液室还可以通过第一虚焊带和第一过渡区折叠到第一药液室的上方,使双室袋的包装整洁美观;两层双室袋对扣摆放,放置稳定,便于取用。本实用新型中每道虚焊带仅单侧受力,不易打开,确保灭菌和贮藏运输过程中虚焊带的密封性,同时,该虚焊带在使用时又能够很方便地打开,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药液室;2-强焊带;3-第二加液口;4-第一加液口;5-盖体;6-出液管;7-第二过渡区;8-第二虚焊带;9-第一药液室;10-第一虚焊带;11-第一过渡区;12-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袋体,袋体的外缘通过高强度焊缝密封形成强焊带2,袋体包括第一药液室9和第二药液室1,第一药液室9和第二药液室1之间设有两道第一虚焊带10,两道第一虚焊带10之间设有未焊合的第一过渡区11,第一药液室9的体积大于第二药液室1的体积;第二药液室1可以通过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轻松地折叠到第一药液室9的上方,两道第一虚焊带10均在单侧受力,该双室袋在包装和运输的过程中,第一虚焊带10不易打开,充分保证了灭菌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第一虚焊带10的密封性,避免了第一药液室9和第二药液室1内的药液提前混合而使药液失效的现象。
第一药液室9的右下角上设有出液管6,出液管6上设有盖体5,出液管6的一侧设有药液灌装完毕后被热封密封的第一加液口4,第二药液室1上设有药液灌装完毕后被热封密封的第二加液口3,第一加液口4和第二加液口3均设置在强焊带2的内部,这种设置的第一加液口4和第二加液口3不会凸露在袋体的外部,节约了第一加液口4和第二加液口3占用包装箱的空间,同时,避免了第一加液口4和第二加液口3对袋体的磨损。同时,出液管6与第一药液室9之间还设有两道第二虚焊带8,两道第二虚焊带8之间设有未焊合的第二过渡区7。在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的作用下,出液管6可以折叠到第一药液室9的上方,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出液管6占用的包装箱空间,也进一步避免了出液管6对袋体的磨损。
盖体5通过密封隔膜与出液管6连接,盖体5为组合盖,组合盖由拉环式外盖、内盖和垫片组成。这种设置的组合盖密封紧密,通过抽拉外盖可以很轻松地打开该组合盖,从而连接输液管;同时,这种组合的药液不直接与垫片接触,避免了垫片对药液的污染,降低了垫片的材质要求,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药液室1在出液管6的对角线的位置上设有挂孔12。挂孔12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椭圆形,以方便手拎或挂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挂孔12与出液管6之间还可以设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双室袋内药液的总体积和剩余药液的体积,使用方便。通常情况下,第一药液室9与第二药液室1的体积之比为7-8:3-2,这种设计的双室袋混合后腹膜透析液更适合患者使用,同时,也便于存放,包装整齐。
实施例二
参阅附图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均呈水平设置,即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均与袋体的宽度方向平行,以方便第二药液室1的折叠;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均呈倾斜设置,第二虚焊带8与袋体的边缘呈45度夹角,这种倾斜设置的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占用面积小,一方面,其方便出液管6的折叠,另一方面,其利用率高,节约材料,避免浪费。第一虚焊带10的宽度为2.0cm,第一过渡区11的宽度为2.5cm,第二虚焊带8的宽度为1.0cm,第二过渡区7的宽度为1.5cm。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配合作用效果好,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配合作用效果好,即能够防止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第一虚焊带10和第二虚焊带8的提前打开,又能够使第一虚焊带10和第二虚焊带8在使用的过程中轻松打开,以方便使用。
实施例三
参阅附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均呈圆弧型设置,圆弧形的圆心位于第一药液室9上,这种设置的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正好与第一药液室9内药液的边缘形状吻合,更加有利于出液管6的折叠,减轻第二虚焊带8在第一药液室9一侧的受力,进一步保证了第二虚焊带8的密封性。此时,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也可以均呈水平设置,第二虚焊带8的宽度为0.5cm,第二过渡区7的宽度为1.0cm,第一虚焊带10的宽度为1.0cm,第一过渡区11的宽度为1.5cm;这种设计的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配合作用效果好,充分地与第一药液室9内药液的外形吻合;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配合作用效果好,两者共同作用,从而更加方便使用。同时,本实施例中,出液管6正好位于第一药液室9的右下角上,即出液管6与袋体边缘的夹角为45度。
实施例四
参阅附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均呈梯形设置,该梯形的长底边位于第一药液室9上,其短的底边靠近出液管6,这种设置的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沿着第一药液室9内药液的边缘平稳过渡,方便出液管6的折叠,减轻第二虚焊带8在第一药液室9一侧的受力,进一步保证了第二虚焊带8的密封性。此时,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也可以均呈水平设置,第二虚焊带8的宽度为0.5cm,第二过渡区7的宽度为1.0cm,第一虚焊带10的宽度为1.0cm,第一过渡区11的宽度为1.5cm;这种设计的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配合作用效果好,充分地沿着第一药液室9内药液的外形过渡;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配合作用效果好,两者共同作用,从而更加方便使用。同时,本实施例中,出液管6正好位于第一药液室9的右下角上,即出液管6与袋体边缘的夹角为45度。
工作原理:利用第一加液口4在第一药液室9内灌注第一种药液,第一种药液灌注完毕之后采用热封的形式对第一加液口4进行密封;通过第二加液口3在第二药液室1内灌注第二种药液,第二种药液灌注完毕之后也采用热封的形式对第二加液口3进行密封;将经过灭菌后的双室袋,通过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将出液管6折叠至第一药液室9的上方,通过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将第二药液室1也折叠至第一药液室9的上方,这样双室袋可以平稳地放置在包装箱内;当包装箱内部平整地摆放完毕第一层双室袋之后,再按照相同的方法,将第二层双室袋中含有第二药液室1和出液管6的一侧与第一层双室袋直接接触,两层双室袋呈对扣的形式摆放;依次摆放第三层、第四层......,直至摆放完毕整个包装箱,然后,对包装箱进行封口,从而进行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加液口4和第二加液口3分别设置在第一药液室9和第二药液室1高强度焊接的焊缝即强焊带2内部,在药液灌装完毕之后加液口即被热封密封;这种设置的加液口不会凸露到袋体的外部,减少了加液口占用包装空间,避免了加液口对袋体的磨损。本实用新型将出液管6设置在第一药液室9的拐角处,通过两道第二虚焊带8和第二过渡区7使出液管6与第一药液室9暂时隔离;包装和运输的时候,出液管6折叠到第一药液室9的上方,进一步减少了出液管6占用的包装空间,进一步减轻了出液管6对袋体的磨损;同时,该双室的第二药液室1还可以通过第一虚焊带10和第一过渡区11折叠到第一药液室9的上方,使双室袋的包装整洁美观;两层双室袋对扣摆放,放置稳定,便于取用。本实用新型中每道虚焊带仅单侧受力,不易打开,确保灭菌和贮藏运输过程中虚焊带的密封性,同时,该虚焊带在使用时又能够方便打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