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468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孔,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孔愈合现象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临床使用的腹腔引流管多味乳胶或硅胶橡胶制成,主要用于病人手术后短时间内留置腹腔内,起到引流腹腔内的积液和积血的目的,但现有的引流管由于引流孔的直径较大,会导致积液和积血出现渗漏的现象,影响引流管的引流效率,甚至增加了患者感染的几率;同时,在手术后出现胆漏、胰漏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冲洗,但现有引流管不具备冲洗功能需要置管才能进行腹腔冲洗,使得使用者操作麻烦而且增加了患者感染的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渗漏、具有冲洗功能的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包括管体,在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管体侧壁的第一引流孔和第二引流孔,所述第二引流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引流孔的直径,在管体上设置有供冲洗液流通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的一端向外伸出管体。

上述的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中,第一引流孔和第二引流孔的数量均为3个,3个第二引流孔均位于3个第一引流孔的下方。

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中,3个第一引流孔交替设置于管体内壁的一侧,3个第二引流孔交替设置于管体内壁的另一侧。

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中,所相邻两个第一引流孔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个第二引流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上述的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中,所述第二引流孔的直径大于1.5mm或小于3mm。

上述的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中,所述第二引流孔的直径为2mm。

上述的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中,所述第一引流孔的直径为3mm。

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中,所述冲洗管埋设于管体内壁上,所述冲洗管的一端伸入管体内,所述冲洗管的另一端向外伸出管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在管体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贯穿管体内壁的第一引流孔和第二引流孔,第二引流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引流孔,第一引流孔和第二引流孔能提高积液和积血导入至引流管内的效率,同时第二引流孔能有效防止积液和积血的渗漏。

二、在管体内设置有冲洗管,冲洗管的一端向外伸出管体侧壁,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能将冲洗液由冲洗管导入至引流管内并进行清洗,并由冲洗管导出,避免在使用者使用过程中需要重新置管现象的产生,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管体;200、第一引流孔;300、第二引流孔;400、冲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防渗漏带冲洗的腹腔引流管包括管体100,在管体100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贯穿管体100内壁的引流孔,在管体100内设置有用于冲洗液流通的冲洗管400,所述冲洗管400的一端向外伸出管体100侧壁。

优选地,上述引流孔的数量为6个,6个引流孔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6个引流孔分列形成两排设置于管体100内壁两侧,相邻两个引流孔分别交替设置于管体100内壁的两侧且相邻两个引流孔之间的间距相等,进一步地6个引流孔包括3个第一引流孔200和3个第二引流孔300,3个第二引流孔300均位于3个第一引流孔200的下方,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引流孔200和第二引流孔300的设置提高了的引流效率,缩短了积液和积血导入至引流管的时间。

进一步地,在使用过程中本腹腔引流管前端能插入腹腔内并与积液接触,使得积液由引流管的前端导入至引流管,第一引流孔200和第二引流孔300的设置能提高溢流管的引流效率,同时为了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腹腔引流管出现积液的渗漏而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现象的产生,使得第二引流孔300位于第一引流孔200的下方且第二引流孔300的直径小于第一引流孔200的直径,避免了积液在沿着引流管内壁流动时积液由第二引流孔300的渗漏回腹腔内现象的产生,提高了引流管的防渗漏的效果,并降低了患者由于积液积留于腹腔内而引起的感染几率。

其中,第一引流孔200的直径为3mm,缩短了积液导入至引流管内的时间,提高了积液导入至引流管的引流效率,避免了积液长时间积留于腹腔内而导致患者感染几率增加现象的产生。

进一步地,第一引流孔200为积液导入至引流管内的主要通道,而第二引流管作为积液导入至引流管内的次要通道,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积液沿着引流管内壁流动时积液由第二引流孔300的渗漏并回流至腹腔内现象的产生,第二引流孔300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引流孔200的直径,具体的第二引流孔30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3mm,提高了本腹腔引流管的防渗漏的效果,并降低了患者由于积液积留在腹腔内而引起的感染几率。

进一步地,第二引流孔300的直径为2mm。

在管体100内设置有冲洗管400,冲洗管400的一端向外伸出管体100侧壁,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能将冲洗液由冲洗管400导入至引流管内并进行清洗,并由引流管导出,避免了在手术后出现胆漏、胰漏现象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冲洗而需要置管现象的产生,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感染的几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情况,本腹腔引流管中的冲洗管400埋设于管体100内壁上,减少了冲洗管400在引流管管体100内的占用空间,提高了引流管的引流效率,其中该冲洗管400的一端伸入管体100内,冲洗管400的另一端向外伸出管体100,使得冲洗液能通过冲洗管400导入至管体100内并进行清洗,并由引流管导出,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能通过冲洗管400将冲洗液导入至腹腔并对腹腔进行冲洗,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患者由于二次置管而发生感染现象的几率。

在冲洗管400上设置有能控制冲洗管400开闭的冲洗管400接头,正常状态下使用者能通过冲洗管400接头将冲洗管400闭合,有效防止外界杂物或者细菌由冲洗管400流入至腹腔内而导致患者感染现象的产生,在使用者需要使用冲洗管400时,只需将冲洗管400接头打开便能正常使用冲洗管400进行腹腔冲洗,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