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2092阅读:20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矫形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属于医疗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手指的屈指肌腱在发挥手握持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它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适应于它的生理功能,因而屈指屈肌腱的修复有其特殊性,屈指屈肌腱有深、浅两组,起于前臂,经过腕管、掌心、指屈腱鞘管而分别抵止于末节指骨基底及中节指骨近段嵴,整个肌腱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包绕,既营养肌腱,又便于肌腱在其中滑动,被称为腱围或腱周组织,而目前的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存在以下问题:1)固定及限制结构较复杂,主动活动允许较少;2)对活动范围没有起到有效限制及保护,早期康复训练中容易导致再断裂风险;3)不能明确手指活动方向,也没有有效固定手指活动方向的通道,容易导致修复肌腱再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为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提供可靠的辅助器具,可起到预防粘连、促进愈合、提高愈合质量、改善手功能等,降低手指残疾率,提高康复质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包括发条弹力训练器和手背保护矫形器,所述发条弹力训练器设置在手掌面上,所述手背保护矫形器设置在手背面上,所述发条弹力训练器包括指尖固定带、固定缚带、拉力定位钮、牵引弦、腕部缚带和动力装置,所述指尖固定带固定在指尖,所述牵引弦穿过所述拉力定位钮,所述拉力定位钮用于对所述牵引弦进行限位,所述牵引弦的一端与所述指尖固定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腕部缚带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腕部缚带将所述动力装置套设在手臂上,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旋钮、动力发条、同心轴和动力发条盒,所述动力发条带动所述牵引弦进行拉伸或松开运动,所述旋钮控制所述动力发条,所述手背保护矫形器由手部背板和前臂背板组成,所述手部背板上设有手指部魔术贴勾面和掌部魔术贴勾面,所述前臂背板上设有前臂部魔术贴勾面,所述手指部魔术贴勾面和所述掌部魔术贴勾面与所述固定缚带配合,所述前臂部魔术贴勾面与所述腕部缚带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弦上设有牵引弦外套,所述牵引弦外套穿过所述拉力定位钮。

进一步的,所述拉力定位钮设置在所述固定缚带上,所述固定缚带套设在手指上。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发条设置在所述同心轴上,所述动力发条和所述同心轴设置在所述动力发条盒内,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动力发条盒外并与所述动力发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背板和所述前臂背板内均设有凹槽,手臂和手掌放置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背板与所述前臂背板之间一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背板与所述前臂背板之间设有夹角α。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背板与所述前臂背板之间的夹角α为120°~180°,夹角α的大小根据疾病发生的时间和手术处理情况而设定。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弦与所述同心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缚带套设在手掌上,并与所述手指部魔术贴勾面或所述掌部魔术贴勾面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采用限制和动力结合的方式进行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训练,用塑性夹板提供日常保护和训练时关节角度限制功能,用动力发条提供单向屈曲动力,把损伤组织的张力降至最低,风险降至最小;牵引弦的方向始终符合手指原来的功能状态,动力发条盒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节;采用动力发条提供动力,拉力大小调节方便、操作简单;采用拉力定位钮,可为单个手指提供正确方向的拉力,不会引起牵引弦失准问题;手指远端用指尖固定带和医用胶布固定,简单方便,舒适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结构简单,可预防和减轻组织粘连,改善肌腱愈合速度和促进愈合质量,可在手指活动范围内进行调控,可在手指主动收缩力度上进行调控,在手指活动方向上有良好的限制和控制保护作用,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加快康复进展,可被动辅助关节运动,完成日常活动等。

本实用新型首次采用限制和动力结合的方式实现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训练,避免修复肌腱再断裂的风险,预防和减轻疼痛,结合单方向动力的主动训练能有效预防术后粘连和关节挛缩畸形,以及丧失关节活动能力的不良后果;首次采用可调节动力即动力发条提供单向屈曲动力替代的设计方案,调节方便、简单、舒适性高;为临床早期开展手部肌腱断裂术后康复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用拉力定位钮的方式提供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力线,不伤关节,恢复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条弹力训练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背保护矫形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训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训练侧视图。

图中:1-指尖固定带,2-固定缚带,3-拉力定位钮,4-牵引弦外套,5-旋钮,6-动力发条,7-牵引弦,8-同心轴,9-腕部缚带,10-动力发条盒,11-手部背板,12-前臂背板,13-手指部魔术贴勾面,14-掌部魔术贴勾面,15-前臂部魔术贴勾面,16-手掌面,17-手背面,α-手部背板与前臂背板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包括发条弹力训练器和手背保护矫形器,所述发条弹力训练器设置在手掌面16上,所述手背保护矫形器设置在手背面17上,所述发条弹力训练器包括指尖固定带1、固定缚带2、拉力定位钮3、牵引弦7、腕部缚带9和动力装置,所述指尖固定带1固定在指尖,所述牵引弦7穿过所述拉力定位钮3,所述拉力定位钮3用于对所述牵引弦7进行限位,所述牵引弦7的一端与所述指尖固定带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腕部缚带9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腕部缚带9将所述动力装置套设在手臂上,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旋钮5、动力发条6、同心轴8和动力发条盒10,所述动力发条6带动所述牵引弦7进行拉伸或松开运动,所述旋钮5控制所述动力发条6,所述手背保护矫形器由手部背板11和前臂背板12组成,所述手部背板11上设有手指部魔术贴勾面13和掌部魔术贴勾面14,所述前臂背板12上设有前臂部魔术贴勾面15,所述手指部魔术贴勾面13和所述掌部魔术贴勾面14与所述固定缚带2配合,所述前臂部魔术贴勾面15与所述腕部缚带9配合。

进一步的,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牵引弦7上设有牵引弦外套4,所述牵引弦外套4穿过所述拉力定位钮3,所述拉力定位钮3设置在所述固定缚带2上,所述固定缚带2套设在手指上。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发条6设置在所述同心轴8上,所述动力发条6和所述同心轴8设置在所述动力发条盒10内,所述旋钮5设置在所述动力发条盒10外并与所述动力发条6连接,所述牵引弦7与所述同心轴8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手部背板11和所述前臂背板12内均设有凹槽,手臂和手掌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手部背板11与所述前臂背板12之间一体连接,所述手部背板11与所述前臂背板12之间设有夹角α,所述手部背板11与所述前臂背板12之间的夹角α为120°~180°,夹角α的大小根据疾病发生的时间和手术处理情况而设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的主要特点是:所述固定缚带2套设在手掌上,并与所述手指部魔术贴勾面13或所述掌部魔术贴勾面14配合。其余特点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1和2的原理:采用限制和动力结合的方式进行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训练,用塑性夹板提供日常保护和训练时关节角度限制功能,用动力发条提供单向屈曲动力,把损伤组织的张力降至最低,风险降至最小;牵引弦的方向始终符合手指原来的功能状态,动力发条盒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节;采用动力发条提供动力,拉力大小调节方便、操作简单;采用拉力定位钮,可为单个手指提供正确方向的拉力,不会引起牵引弦失准问题;手指远端用指尖固定带和医用胶布固定,简单方便,舒适度高。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1和2提供的一种手指屈肌腱断裂康复矫形器,结构简单,可预防和减轻组织粘连,改善肌腱愈合速度和促进愈合质量,可在手指活动范围内进行调控,可在手指主动收缩力度上进行调控,在手指活动方向上有良好的限制和控制保护作用,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加快康复进展,可被动辅助关节运动,完成日常活动等。

本实施例首次采用限制和动力结合的方式实现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训练,避免修复肌腱再断裂的风险,结合单方向动力的主动训练能有效预防术后粘连和关节挛缩畸形,降低致残率,提高手屈肌腱愈合质量,改善患者手功能;首次采用可调节动力即动力发条提供单向屈曲动力替代的设计方案,调节方便、简单、舒适性高;为临床早期开展手部肌腱断裂术后康复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用拉力定位钮的方式提供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力线,不伤关节,恢复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