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下肢内旋矫形器。
背景技术:
在正常步行时,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应为向外侧约6.75°,但一些小儿步行的夹角是向内侧(5°以上),即为“内八字”步态。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遗传因素、腿部和踝关节力量不足、早期养成不正确习惯姿势、生活环境等等;在影响步行姿态之外,严重患儿还存在易摔倒等问题。目前临床治疗内八字脚的方法有:
1)下肢功能锻炼及步行说教:如双下肢外旋和足跟并拢下蹲-起立训练,重复提醒患儿有意识外旋下肢步行等等;效果参差,易于反复,需要患儿有意识配合并坚持自主参与改善训练;
2)穿戴矫正鞋、鞋垫或支架:佩戴只针对足部的矫正鞋和鞋垫,在改善小腿及踝关节问题导致的内八字步态效果不错,但不能很好解决髋、膝关节内旋的内八字步态;佩戴膝踝机动性矫正鞋,改善内八字效果较前者全面,但穿戴不甚舒适也会导致步态一定受限的情况;另外,矫正鞋、鞋垫及支架一般价格较贵;
3)贴扎治疗:新型临床辅助治疗,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的矫正效果;能预防不良姿势形成,矫正一定程度的下肢变形和不良用力习惯,但更换需反复撕贴,对皮肤刺激性相对较大。
针对以上小儿“内八字”矫正方案存在的状况,如何解决避免上述方案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使用方便的足内八、下肢内旋、髋关节疾患的矫正装置,是本行业从业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使配戴者在日间和睡眠时均可使用,更舒适,效果更佳的下肢内旋矫形器。
下肢内旋矫形器,包括髋部定位件、紧固件、包塑钢丝绳、大腿部定位和踝足部定位组件,所述髋部定位件的两侧下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包塑钢丝绳,所述包塑钢丝绳的中部在髋部定位件相对应的内侧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大腿部定位件,所述包塑钢丝绳的底端在髋部定位件相对应的内侧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踝足部定位组件;所述髋部定位件上边缘设置为贴合盆骨且对腹部无压迫的两侧低的弧形结构,髋部定位件的前部设有开口,其开口的两侧设有绑带组件;所述大腿定位件呈半环结构,其外侧中部上下端较长且安装有固定包塑钢丝绳的紧固件,其开口的两侧设有包括魔术贴的绑带组件;所述踝足部定位组件由通过活动连接件相互连接的踝部定位件和足部定位件组成,活动连接件安装在踝部定位件和足部定位件的两侧,设置为铰接结构,踝部定位件的上部外侧设有固定包塑钢丝绳的紧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髋部定位件的背部设有背部垫块,背部垫块上设置有软垫。
进一步的,所述绑带组件包括有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螺栓组件或卡箍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各定位件和绑带组件设置为贴合骨格,对肌肉和关节无压迫感,使配戴者不仅可以矫正下肢形体,而且同时可拥有灵活的关节,活动自如且舒适,另外可以在日间和睡眠时均可使用,疗效效果显著;
2.通过使用包塑钢丝绳,可以达到使下肢活动能够自由地弯曲,但由于钢丝绳不能进行轴向转动且稍有弹性,进而达到下肢矫形的效果;再者包塑钢丝绳的重量轻、体积小,使配戴者配戴轻巧,治疗过程心情舒畅,疗效更理想;
3.利用包塑钢丝绳特有的柔性做关节,既可将下肢固定于外旋位,起矫正下肢因胫骨内旋或股骨前倾角过大引起的下肢内旋,走内八字步态的畸形现象,同时又不影响各关节的灵活性;因此,白天和夜晚均可使用,极大的缩短了矫正时间,提高了矫形效果,且安全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髋部定位件,11、绑带组件,21、包塑钢丝绳,22、大腿部定位件,31、踝部定位件,32、足部定位件,33、活动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下肢内旋矫形器,包括髋部定位件1、紧固件11、包塑钢丝绳21、大腿部定位22和踝足部定位组件,髋部定位件1的两侧下端通过紧固件11固定安装有包塑钢丝绳21,包塑钢丝绳21的中部在髋部定位件1相对应的内侧通过紧固件11固定安装有大腿部定位件22,包塑钢丝绳21的底端在髋部定位件1相对应的内侧通过紧固件11固定安装有踝足部定位组件;髋部定位件1上边缘设置为贴合盆骨且对腹部无压迫的两侧低的弧形结构,髋部定位件1的背部设有背部垫块,背部垫块上设置有软垫,髋部定位件的前部设有开口,其开口的两侧设有包括魔术贴的绑带组件12;紧固件11为螺栓组件;大腿定位件22呈半环结构,其外侧中部上下端较长且安装有固定包塑钢丝绳21的紧固件11,其开口的两侧设有包括魔术贴的绑带组件12;踝足部定位组件由通过活动连接件33相互连接的踝部定位件31和足部定位件32组成,活动连接件33安装在踝部定位件31和足部定位件32的两侧,设置为铰接结构,踝部定位件31的上部外侧设有固定包塑钢丝绳21的紧固件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