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止退的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4824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止退的轮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特别涉及一种可止退的轮椅。



背景技术:

对于老年人和腿部手上的患者轮椅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普通轮椅只能在平地上行走,在遇到楼梯或者上坡时很难一个人用轮椅行走,必须得有人照顾,会给患者和其家属带来很大的麻烦。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新型轮椅,但是那些轮椅结构简单,过于笨重,携带或处理都非常麻烦,并且结构间的灵活传动性差,速度缓慢繁琐,安全性能也很差,所以不适合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止退的轮椅,使得轮椅上坡更加安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止退的轮椅,包括安装在架体上的两个主动轮和两个方向轮,两主动轮经转轴配合轴承安装在架体上,位于主动轮内侧转轴上靠近轴承位置安装有自行车飞轮,所述架体上固定安装有与自行车飞轮配合的止退组件,所述止退组件包括外护套,外护套的顶部经顶盖封闭,外护套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止退杆,止退杆贯穿顶盖和外护套设置,止退杆的上部加工有凹台,止退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抵触在凹台上,弹簧的另一端抵触在顶盖底部,所述止退杆的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板配合的长方体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正常使用时,即在平地使用,使用者只需向上提拉顶板并旋转,使得限位块搭接在支撑板上,使得止退杆脱离自行车飞轮外周的齿轮槽,使用者即可正常进行前进后退操作,当本实用新型需要上坡时,使用者只需旋转顶板,使得限位块离开支撑板,止退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得止退杆插入自行车飞轮外周的齿轮槽,此时,使用者在前行时不受自行车飞轮的限制,当本实用新型在坡上因重力作用后退时,自行车飞轮在止退杆的作用下被卡住不能后退,从而保证了使用者上坡时的安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自行车飞轮与止退组件相互配合,提高了使用者在上坡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对现有的轮椅进行改装,只需在现有的轮椅基础上加装自行车飞轮和止退之间即可,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可供腿脚残疾患者使用。

为了使得止退杆更加贴合齿轮槽,避免对齿轮槽造成损伤,所述止退杆的底部加工成球面。

为了使得止退组件安装固定更加方便,所述外护套的外周安装有耳板,耳板经螺栓固定在架体上。

为了使得止退杆在不止退时更加稳定,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一对,两支撑板之间距离小于限位块的长度,两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限位块的宽度。

为了使得使用者操作更加方便,所述顶板为圆形顶板。

为了使得顶盖的安装更加方便、可靠,所述顶盖与外护套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止退组件和自行车飞轮配合示意图。

其中,1架体,2主动轮,3方向轮,4转轴,5自行车飞轮,5a齿轮槽,6止退组件,6a顶板,6b限位块,6c支撑板,6d顶盖,6e外护套,6f弹簧,6g止退杆,6h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可止退的轮椅,包括安装在架体1上的两个主动轮2和两个方向轮3,两主动轮2经转轴4配合轴承安装在架体1上,位于主动轮2内侧转轴4上靠近轴承位置安装有两自行车飞轮5,架体1上固定安装有与两自行车飞轮5配合的两止退组件6,止退组件6包括外护套6e,外护套6e的外周安装有耳板6h,耳板6h经螺栓固定在架体1上,外护套6e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6d,外护套6e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止退杆6g,止退杆6g贯穿顶盖6d和外护套6e设置,止退杆6g的上部加工有凹台,止退杆6g上套设有弹簧6f,弹簧6f的一端抵触在凹台上,弹簧6f的另一端抵触在顶盖6d底部,止退杆6g的顶部固定有圆形顶板6a,止退杆6g的底部加工成球面,顶盖6d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6c,支撑板6c设置有一对,两支撑板6c之间距离小于限位块6b的长度,两支撑板6c之间的距离大于限位块6b的宽度,顶板6a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板6c配合的长方体限位块6b。

本实用新型正常使用时,即在平地使用,使用者只需向上提拉顶板6a并旋转,使得限位块6b搭接在支撑板6c上,使得止退杆6g脱离自行车飞轮5外周的齿轮槽5a,使用者即可正常进行前进后退操作,当本实用新型需要上坡时,使用者只需旋转顶板6a,使得限位块6b离开支撑板6c,止退杆6g在弹簧6f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得止退杆6g插入自行车飞轮5外周的齿轮槽5a,此时,使用者在前行时不受自行车飞轮5的限制,当本实用新型在坡上因重力作用后退时,自行车飞轮5在止退杆6g的作用下被卡住不能后退,从而保证了使用者上坡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