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声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649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声听诊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听诊器,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音和呼吸音是人体心脏运动中和人体呼吸运动中所产生的生理特征,它蕴含着心脏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在医学临床中心音和呼吸音的病理分析与血气便化验分析、X光线、B超诊断等技术相比,更能方便快捷的早期预测心脏和呼吸系统疾病,探索和研究心音和呼吸音的临床诊断的技术理论已有120年的漫长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听诊诊断学科体系并在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应用的发展,听诊器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机械式发展到电子式,都是在帮助医生更能准确的捕捉生理和病理信息,但是由于我们人耳听音本身功能的局限,是难以实现对于心音和呼吸音准确的听诊效果,而人们对心音和呼吸音的声音信息产生与传播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声音信息与病理、生理之间相关性的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和掌握,这些都影响了当今临床听诊诊断学的应用和发展,但现有听诊器音质不好,音量小,影响了医生的听诊质量,且耳机上未附有保护耳朵的设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声听诊器,通过有电池电性连接源放音器与拾音器,利用电声原理将人体细微声音信号放大数倍,通过收音碗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使医生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有利于医生诊断的准确度,对心音、呼吸音、肠鸣音与脉搏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耳机外壁设有软质橡胶材料,减少了医生长时间工作中听诊器对耳部的疼痛,通过电线外壁上附着一层防静电层,可以防止静电,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实用,便于推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声听诊器,包括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上设有两个耳机,所述耳机一侧连接钢管,所述钢管呈敞口软封圈,且所述钢管为中空结构,所述钢管之间连接有弹性钢片,所述钢管底部连接电线,所述电线上连接有有源放音器,所述有源放音器一侧设有电池,所述电线一端连接拾音器,所述拾音器一侧连接收音碗,所述收音碗外壁上设有塑料薄片。

进一步而言,所述耳机外壁设有软质橡胶材料。

进一步而言,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拾音器与有源放音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电线外壁上附着一层防静电层。

进一步而言,所述收音碗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有电池电性连接源放音器与拾音器,利用电声原理将人体细微声音信号放大数倍,通过收音碗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使医生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有利于医生诊断的准确度,对心音、呼吸音、肠鸣音与脉搏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耳机外壁设有软质橡胶材料,减少了医生长时间工作中听诊器对耳部的疼痛,通过电线外壁上附着一层防静电层,可以防止静电,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实用,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声听诊器结构图。

图中标号:1、器体;2、耳机;3、钢管;4、弹性钢片;5、电线;6、有源放音器;7、电池;8、拾音器;9、收音碗;10、塑料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包括器体1,所述器体1上设有两个耳机2,所述耳机2一侧连接钢管3,所述钢管3呈敞口软封圈,且所述钢管3为中空结构,所述钢管3之间连接有弹性钢片4,所述钢管3底部连接电线5,所述电线5上连接有有源放音器6,所述有源放音器6一侧设有电池7,所述电线5一端连接拾音器8,所述拾音器8一侧连接收音碗9,所述收音碗9外壁上设有塑料薄片10。

所述耳机2外壁设有软质橡胶材料,减少了医生长时间工作中听诊器对耳部的疼痛,所述电池7电性连接拾音器8与有源放音器6,利用电声原理将人体细微声音信号放大数倍,所述电线5外壁上附着一层防静电层,可以防止静电,所述收音碗9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使医生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有利于医生诊断的准确度,对心音、呼吸音、肠鸣音与脉搏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收音碗9与拾音器8,收集心音、呼吸音、肠鸣音与脉搏等人体细微声音,通过电池7,提供了电能支持,通过有源放音器6,能够将人体细微声音信号放大数倍,使医生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有利于医生诊断的准确度,通过耳机2,能够使医生听到声音,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实用,便于推广。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