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急救用心肺复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735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急救用心肺复苏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简易急救用心肺复苏器。



背景技术:

医护人员在现场抢救心肺骤停的危重病人时,由于没有医院内的大型心肺抢救器械和仪器,又必须分秒必争地抢救心肺骤停的危重病人;传统的方法是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人员需要掌握其抢救操作技术,一般非医护人员不得要领,抢救难度大,容易出现按压深度和强度不符合规范的现象,造成急救工作无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急救用心肺复苏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急救用心肺复苏器,包括偏心轮箱,所述偏心轮箱为长方体形,在偏心轮箱底部两侧均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偏心轮箱底面垂直设置,其中一个固定板底部设有皮带,所述皮带的长度大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在皮带另一端设有调节带,所述偏心轮箱底部设有连接箱,连接箱为长方形箱体,在连接箱上开设有竖向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下端为开口状,连接通道上端与偏心轮箱内相连通,在偏心轮箱内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轮轴上安装有轮杆,所述轮杆包括圆锥段和圆柱段,轮杆的圆柱段从连接通道内穿过,并且在轮杆的圆柱段底部连接有按压件,所述偏心轮的轮轴转动安装在偏心轮箱侧壁上且偏心轮的轮轴一端伸出偏心轮箱外部,在偏心轮箱外壁上设有与偏心轮轮轴传动连接的摇动杆,在摇动杆上还安装有手柄;所述按压件由弹簧杆和橡胶按压头组成,橡胶按压头位于弹簧杆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按压头具有圆弧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偏心轮的设置,使按压件能够持续循环做往复运动,通过调节带调节皮带使装置固定,保证了按压的深度和强度,进而使心肺按压复苏规范进行,保证了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剖视图。

图中1-偏心轮箱,2-固定板,3-皮带,31-调节带,4-摇动杆,41-手柄,42-偏心轮,43-轮杆,5-连接箱,51-连接通道,6-按压件,61-弹簧杆,62-橡胶按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简易急救用心肺复苏器,包括偏心轮箱1,所述偏心轮箱1为长方体形,在偏心轮箱1底部两侧均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与偏心轮箱1底面垂直设置,其中一个固定板2底部设有皮带3,所述皮带3的长度大于两个固定板2之间的间距,在皮带3另一端设有调节带31,调节带31用于将皮带3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侧的固定板2上并调节皮带3位于两个固定板2之间的长度,进而方便将装置整体固定在不同体格的患者身上,所述偏心轮箱1底部设有连接箱5,连接箱5为长方形箱体,在连接箱5上开设有竖向的连接通道51,连接通道51下端为开口状,连接通道51上端与偏心轮箱1内相连通,在偏心轮箱1内设有偏心轮42,所述偏心轮42的轮轴上安装有轮杆43,所述轮杆43包括圆锥段和圆柱段,轮杆43的圆柱段从连接通道51内穿过,并且在轮杆43的圆柱段底部连接有按压件6,所述偏心轮42的轮轴转动安装在偏心轮箱1侧壁上且偏心轮42的轮轴一端伸出偏心轮箱1外部,在偏心轮箱1外壁上设有与偏心轮42轮轴传动连接的摇动杆4,在摇动杆4上还安装有手柄41用于控制偏心轮42的转动;所述按压件6由弹簧杆61和橡胶按压头62组成,橡胶按压头62位于弹簧杆61下端且橡胶按压头62具有圆弧底面;

进行心肺复苏时,使患者身体处于装置内并通过调节带31调节皮带3使装置整体固定,保证患者心脏部位位于连接箱5正下方,医护人员握住手柄41并摇动摇动杆4,使偏心轮42转动,进而带动轮杆43和按压件6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对患者的胸腔进行按压复苏工作,通过本装置能够保证按压的强度和深度,进而使心肺按压复苏规范进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