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胆道内外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8617阅读:10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胆道内外引流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胆道内外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胆管梗阻是指胆管排出道的任何一段因胆管腔内病变、管壁自身疾病、管壁外浸润压迫等疾病,造成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堵塞的胆管机械性梗阻。它是外科急腹症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多数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症。目前,胆管梗阻的常规治疗方法是采用经皮肝胆道引流术,其主要是通过穿刺针、引流导管等器材,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并置管引流,从而起到有效引流,恢复肝胆功能的目的。经皮肝胆道引流术分为内引流、外引流和内外引流术。现有的引流管通常在引流管管体上开有侧孔,并使引流管头端在胆道内形成圆弧状。但是该构造的引流管头端在狭窄胆管内不易成圆弧状,且圆弧状的两点支撑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极易造成引流效果不佳,引发新的病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胆道内外引流管,可有效解决胆道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胆道内外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前部设置有显影标记,显影标记前方的管体上设置有2个相间设置的收缩式支撑体,收缩式支撑体是由多个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棱围成的向外凸起的骨架中空结构,2个收缩式支撑体之间的管体上设置有侧孔,第2个收缩式支撑体外侧的管体上设置有限位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安全可靠,有效解决胆道堵塞问题,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棱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管体2前部设置有显影标记5,显影标记5前方的管体上设置有2个相间设置的收缩式支撑体,收缩式支撑体是由多个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棱3围成的向外凸起的骨架中空结构,2个收缩式支撑体之间的管体上设置有侧孔4,第2个收缩式支撑体外侧的管体上设置有限位管6。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支撑棱3为圆弧形,圆弧形的两端分别与收缩式支撑体两侧的管体外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支撑棱3的截面成扇形;所述的收缩式支撑体是由多个圆弧形的支撑棱3围成的向外凸起的圆形骨架中空结构,圆形骨架中空结构的内腔与管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支撑棱3有均布的4个;

所述的侧孔4有均布在2个收缩式支撑体之间的管体上的3个,两两侧孔的间距为12.5mm,两两侧孔的轴线呈90°垂直分布;所述的2个收缩式支撑体之间的管体的长度为50.75mm;所述的管体的长度为300-450mm;

所述的限位管6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腔与管体内腔相连通,限位管的内径小于管体的内径;

所述的管体2前端的口部上设置有接头1,接头1中心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穿孔1a,穿孔1a与管体2前端的口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取一金属丝从接头1端部的口部插入,并沿管体继续向内插入,直到被限位管6阻挡(限位管内腔的直径小于金属丝的直径),手持金属丝留在管体外部的一端,向后拉接头1,带动管体向后滑动,在拉力作用下,收缩式支撑体的支撑棱3向内收缩,直到收缩式支撑体部位的外直径小于或等于管体的外直径,然后将管体有限位管的一端插入胆道,根据显影标记确定引流管的位置,将管体从堵塞物与胆道内壁之间的间隙穿过,使2个收缩式支撑体分别处在堵塞物的两侧,抽出金属丝,支撑棱在弹性作用下张开,对胆道内壁进行支撑,胆汁通过2个收缩式支撑体之间的管体上设置的侧孔、收缩式支撑体上支撑棱的空隙,达到对堵塞物两端胆汁引流(内引流)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能够进行外引流,此时,在留置体外的管体的接头1上连接相应的设备,可以将胆汁从胆道内引流至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以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棱围成的收缩式支撑体代替现有引流管头端构造,抽出金属丝后,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棱能够自然向外凸起,有效解决了现有引流管头端在狭窄胆道内不易形成圆弧状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以多个支撑棱围成的骨架中空结构作为支撑体,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支撑棱之间的空隙也能够起到良好引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引流管仅通过侧孔引流,侧孔容易堵塞或与胆道贴合,失去引流作用的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