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护理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365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节护理助行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关节护理助行器。



背景技术:

有关机构调查,膝关节是人们最易患病的关节之一,尤其是许多中老年人都患有膝关节疾病,由于患有膝关节疾病的人们行走不是很方便,就需要用到住行器,助行器就是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常见的助行器还有几点不足,如患者的随身物品,例如手机、水杯等,不易携带,某些老年人或行走障碍人需要随身携带拐杖,以便在某些场合使用拐杖行走,现有的助行器都不方便搁置拐杖,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节护理助行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携带物品以及不方便搁置拐杖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关节护理助行器,包括响铃、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坐垫、连接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升降杆、滚轮、手杖、靠背垫和储物篮,所述响铃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把套,所述第一支杆上固定安装有响铃和把套,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右侧连接有连接件,且连接杆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支杆相连接,所述坐垫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杆与连接杆相连接,且第三支杆的固定安装有坐垫,所述第四支杆与第三支杆相连接,且第四支杆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升降杆与固定件相连接,且升降杆通过固定件与第四支杆相连接,所述滚轮与升降杆相连接,所述靠背垫与第三支杆相连接,所述储物篮与连接杆相连接,且储物篮上方设置有坐垫。

优选的,所述坐垫和储物篮均可拆卸安装。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和第四支杆设置有五个固定孔,且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2cm。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升降杆孔径长度大于第四支杆的孔径长度。

优选的,所述手杖与连接件相连接,且手杖与连接件通过永磁铁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关节护理助行器设置有四个滚轮,使老人们在行走时更省力,且设置有坐垫,在行走过程中,可以坐在坐垫上休息片刻,且坐垫可拆卸安装,可以根据需求是否要安装,通过储物篮,可以将随身物品放置进去,实用性强,当人们使用助行器行走时,也可以使用手杖进行行走,手杖与连接件通过永磁铁相连接,拿取和放置都非常方便便捷,由于升降杆和第四支杆设置有五个固定孔,且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2cm,整个助行器的高度可以自由调节0-10c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中:1、响铃,2、把套,3、第一支杆,4、第二支杆,5、坐垫,6、连接杆,7、连接件,8、第三支杆,9、第四支杆,10、固定件,11、升降杆, 12、滚轮,13、手杖,14、靠背垫,15、储物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关节护理助行器,包括响铃1、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4、坐垫5、连接杆6、第三支杆8、第四支杆9、升降杆11、滚轮12、手杖13、靠背垫14和储物篮15,响铃1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把套2,第一支杆3上固定安装有响铃1和把套2,第二支杆4与第一支杆3相连接,连接杆6右侧连接有连接件7,手杖13与连接件7相连接,且手杖13与连接件7通过永磁铁相连接,且连接杆6通过连接件7与第二支杆4相连接,坐垫5与连接杆6相连接,坐垫5和储物篮15均可拆卸安装,第三支杆8与连接杆6相连接,且第三支杆8的固定安装有坐垫5,第四支杆9与第三支杆8相连接,且第四支杆9与连接杆6相连接,升降杆11与固定件10相连接,升降杆11和第四支杆9设置有五个固定孔,且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2cm,升降杆11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升降杆11孔径长度大于第四支杆9的孔径长度,且升降杆11通过固定件10与第四支杆9相连接,滚轮 12与升降杆11相连接,靠背垫14与第三支杆8相连接,储物篮15与连接杆 6相连接,且储物篮15上方设置有坐垫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关节护理助行器时,可以根据使用者升高不同,通过升降杆11和固定件10来调节助行器的高度,同时也可以将坐垫5固定于第三支杆8上,调整完成后,使用者可以握住第一支杆3上的把套2就可以随着助行器开始行走,当行走过程中需要休息时们,就可以坐在坐垫5上,并靠在靠背垫14上,同时也可以使用手杖13进行行走。当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响铃1来寻求人们帮助。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