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引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980阅读:2536来源:国知局
负压吸引牙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吸引牙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卧床病人的口咽区非常容易滋生细菌;病人如果将细菌吸入肺内,将很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此,适时的对卧床病人进行口腔清洁至关重要。传统的针对卧床病人的清洁方式多采用棉球擦拭法。然而,由于人体口腔存在牙内面、牙缝、舌下面、舌后根等口腔死角部位,仅通过棉球擦拭显然难以达到口腔全面清洁的目的。

有鉴于此,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02396799 U的名称为“抽吸式牙刷”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刷头及中空的刷柄,刷头的正面设置有刷毛,刷柄内具有抽吸通道,刷柄的前端与刷头连接,末端设置有与抽吸通道连通的负压吸引接口,刷头的正面设置有一吸水孔,该吸水孔与抽吸通道连通。使用时,通过将负压吸引接口连接上负压装置,即可一边进水刷牙一边抽吸液体。上述结构固然起到了良好的针对卧床病人的口腔清洁效果,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其一,使用的成本高昂。为了保证卫生安全性,避免重复使用而引发交叉感染,上述结构的刷头与刷柄间都为一体式结构,每使用一次都需要整体丢弃,显然操作成本极高。尤其卧床病人动则数以十天甚至数年的卧床,每次口腔清洁都需要一根全新的牙刷,导致医护成本骤升。其二,操作不便,安全性较差。上述牙刷的刷头与刷柄间接近同轴布置,使得一旦遇到诸如口角溃疡或者口角结痂的卧床病人,常会因操作角度问题而过度撑开患者口角,进而导致患者嘴角疼痛不适甚至发生口角出血状况。最后,为保证中空刷柄的负压吸取控制,上述结构会在刷柄的后部设置有抽吸控制孔,该抽吸控制孔与抽吸通道连通。通过拇指按压以封闭抽吸控制孔,即可进行负压吸取;而一旦拇指离开抽吸控制孔,气流会直接沿抽吸控制孔进入抽吸通道,导致病人口腔内的液体因无负压而无法吸取。上述抽吸控制孔的操作方式看上去极为方便,然而,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是需要戴一次性胶质手套操作的。与其说是拇指按压抽吸控制孔,不如说是拇指隔着胶质手套来封闭抽吸控制孔。由于胶质手套一旦接触抽吸控制孔,就会因中空刷柄内的负压而内凹,很多时候即使拇指回缩,位于拇指处的胶质手套部分仍会紧紧的嵌在抽吸控制孔内而无法及时拔出,严重影响了口腔清洁的效率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负压吸引牙刷,其在具有口腔冲洗、负压吸引清洁及冲洗与吸引混合清洁功能的同时,使用便捷性及灵敏性更高,操作效率亦可得到有效提升,利于临床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吸引牙刷,包括带有刷毛的刷头及管状的刷柄,刷柄的首端管口构成与刷头的固接配合口,刷柄的末端管口构成与外部负压设备连通的负压吸引口;本牙刷还包括沿刷柄的管长方向延伸并由刷头处出水的进水管;水流经由进水管至刷头,并由刷头处预设的回水孔回流至刷柄的管腔内,以形成液流循环;其特征在于:在刷柄的柄身处贯穿管壁布置有负压控制孔,所述负压控制孔的位于刷柄外壁处的孔端铰接或滑动配合有封盖;封盖的内侧盖面构成用于开合负压控制孔的密封面,封盖的外侧盖面构成与医护人员手指配合的配合面。

沿刷柄长度方向,在负压控制孔孔壁或负压控制孔的孔型两侧布置导轨,所述封盖的两侧边分别向两条导轨处延伸并与之构成滑轨导向配合。

所述刷柄的柄身处凹设有长方形的凹槽,凹槽的长度方向平行刷柄的长度方向;在凹槽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槽壁处凹设有条形槽以形成上述导轨;负压控制孔开设于凹槽的槽底面处;以封盖的朝向刷头所在段为前端,封盖的密封面与负压控制孔间构成密封配合时,封盖的前端面与凹槽的槽端面间构成面抵靠配合。

所述封盖外形呈长方板状,在密封面内凹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内布置用于密封负压控制孔相应孔端面的环形密封垫。

封盖的用于与医护人员手指配合的配合面外形呈弧槽状,且该弧形槽状的配合面的弧长方向垂直封盖滑动方向;在配合面上还布置有防滑纹路。

所述进水管上的位于刷柄首端管口的管端处延伸布置作为进水管出水口的外形呈直角弯折状的抬头段;抬头段凸出刷柄首端管口的外壁,且抬头段所处进水管可沿刷柄首端管口的径向作弹性往复动作;所述刷头外形呈具备中空内腔的桶状结构;刷头的桶口端沿刷柄首端管口的轴向套入以形成两者的套接配合,且刷头的桶口端处径向贯穿有定位孔,所述抬头段与该定位孔间构成定位销式固接配合。

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所在的一段管体粘附于刷柄的管壁处并沿管腔内壁延伸设置;进水管的位于刷柄首端管口处的一段管体与刷柄管壁间彼此互不粘靠。

所述刷柄的靠近首端管口的一段柄体处布置呈有145°弯折的钝角弯折部,刷柄的该钝角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刷柄上的负压控制孔所在方向彼此反向。

所述刷毛及回水孔密布于刷头的外壁处;刷柄首端管口处还设置有贯穿管壁的通孔,通孔位置与回水孔位置间一一对应且各对应的通孔与回水孔间彼此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结合了传统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负压控制孔处布置可启闭的封盖,从而实现了对负压控制孔的可控开合目的,最终可靠保证医护人员相对负压吸取通道的随时建立及随时取消功能。封盖的布置,或为铰接构造,或为可滑移结构,从而保证医护人员的手指按压在封盖上并施以小部分力后,封盖即能产生相对负压控制孔的或铰接闭合或滑移闭合目的。在医护人员卸去或反向施加相对封盖的力后,封盖即可或铰接复位或滑移复位,从而打开负压控制孔。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医护人员手戴一次性胶质手套来进行操作,由于负压控制孔的负压施予对象由手套变为了封盖,因此也就不存在因负压过大而出现手套被吸引的状况,其操作便捷性和灵敏性可得到极大提升。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实用,在具有口腔冲洗、负压吸引清洁及冲洗与吸引混合清洁功能的同时,使用便捷性及灵敏性更高,操作效率亦可得到有效提升,利于临床使用。

2)、封盖的具体构造,以长方形或圆形的片状板体为优选结构。使用时,封盖两侧嵌入负压控制孔的凹槽槽壁处以与之构成滑轨导向配合。通过封盖沿导轨的滑移动作,即可实现封盖上密封面相对负压控制孔的孔端面的或密封或开启目的,其操作显然极为方便。环形密封垫的设置,提升了封盖在封闭负压控制孔时的密封性,并有利于刷柄内负压环境的快速形成。封盖的配合面的弧槽结构,搭配防滑纹路,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指部施力,显然也有助于提升临床操作效率。

3)、考虑到往常使用的一次性负压抽吸牙刷所带来的成本问题,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的采用的可卡接和可重复拆装的刷头与刷柄分体式结构。之所以采用分体结构,是在考虑到实际上很多负压抽吸牙刷的使用场合都为针对特定病人。通过刷头可拆装结构,极易弄脏和污染的刷头可作为一次性用品而使用,而仅作为液流通道的刷柄实际上还是可以清洁后进行重复使用的,通过单一病人配对单一刷柄,即可在确保使用安全性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使用成本,以缓解病人家属的财政压力。具体而言,抬头段本身为弯折段并突出刷柄外壁,而刷柄的首端管口又能与刷头的桶口端的内壁间构成套接配合。使用时通过将刷头的桶口端套入刷柄的首端管口内,并将抬头段弹性的卡入定位孔内,即可实现两者的便捷定位;刷头拆卸过程反之即可。相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抽吸式牙刷,通过上述结构改良后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更换刷头来达到刷柄长期使用的目的,由于单一病人配对特定刷柄,因此清洁卫生和成本费用均能得到有效保证。

4)、抬头部的弹性动作,优选为依赖进水管管体自身的弹性力。具体而言:通过将进水管的一段管体粘固在刷柄的管壁处,而需要弹性动作的抬头部所在的一段进水管管体则与刷柄管壁间彼此互不粘靠。此时,一旦按压抬头部,抬头部在进水管管身的弹性力下回缩而低于刷柄首端管口的外壁,随之即可保证刷头的可靠套入。之后松开相对抬头段的按压力,依靠抬头部的自动弹性复位,即可实现相对刷头处定位孔的定位销穿插动作,其操作可靠而便捷。

5)、刷柄颈部外旋145°,利于护理人员操作,对于口角溃疡或者结痂者,更可以避免过度撑开口角而造成疼痛不适及出血状况。实际操作时,医护人员更可利用其弯折特性,从而无需过大的撑开病人嘴唇,只需在病人门齿处周围即可完成对牙内面、牙缝、舌下面、舌后根等口腔死角部位的护理操作,清洁效率可得到极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封盖相对导轨的配合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刷头 11-刷毛 12-回水孔

20-刷柄 20a-钝角弯折部

21-进水管 21a-抬头段 22-负压控制孔

23-导轨 24-凹槽 25-通孔

30-封盖 30a-密封面 30b-配合面

31-环形密封垫 32-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供人手握的刷柄20,刷柄20外形可参考外形如图1所示,优选为两端口径细而中段口径粗的管状构造。刷柄20的末端管口构成与外部负压吸引设备连通的负压吸引口,刷柄20的首端管口构成配合刷头10的固接配合口。

刷头10本身作为直接探入别人口腔的工作端,其外形呈中空桶状结构,且在桶壁处密布回水孔12和刷毛11。刷头10及刷毛11均采用医用软胶制作,以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在刷头10的桶口端处贯穿桶壁布置有定位孔,而在刷柄20内腔壁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进水管21,进水管21的延伸端经由刷柄20的首端管口延伸,并沿该首端管口径向弯折以穿出该首端管口的管壁形成直角弯折的抬头段21a。使用时,依靠如图1所示的作为出水口的抬头段21a相对刷头10处定位孔的卡接,从而实现刷头10在套入刷柄20的首端管口后的卡嵌固定效果。相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抽吸式牙刷,经改良后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更换刷头10来达到刷柄20的长期使用目的,早保证了温升安全性的同时,也降低成本费用。

为保证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将整个刷柄20内部改成双腔构造,也即进水管21构成的进水腔和刷柄20管腔形成的负压吸引腔并列的结构。如图2所示的,在负压吸引腔所在的刷柄20外壁处设计一个推拉式的封盖30,通过拇指前后推放来实现封盖30处密封面30a相对负压控制孔22的封闭和开启效果。上述封盖30的布置,改变了原有的裸露开口,更加清洁卫生,同时也可避免带一次性胶质手套时手套会因负压被吸入负压控制孔22内的弊端,一举多得。

如图1所示,在刷柄20的首端且避开刷头10的安装位置处,布置有一个145°弯角的钝角弯折部20a,且该钝角弯折部20a的弯折方向与刷柄20上的封盖30安设位置间彼此反向。通过实践证明,刷柄20颈部外旋145°,会更利于护理人员操作。同时,通过上述外旋构造,在进行针对病人的口腔清理时,医护人员更可利用其弯折特性,一方面对于口角溃疡或者结痂者,可以避免过度撑开口角造成其疼痛不适及出血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无需过大的撑开病人嘴唇,因此只需在门齿处周围即可完成对牙内面、牙缝、舌下面、舌后根等口腔死角部位等口腔各死角的护理操作,不仅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了有效降低,其清洁效率和使用灵便性亦可得到极大提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