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异形解剖钢板,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辅助单皮质内固定治疗的斜T型金属异形钢板。
背景技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外伤。治疗方法多样。对年轻、简单骨折患者,多采用Gamma钉、重建钉、PFN、动力髋螺钉(DHS)与空心钉组合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对老年、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患者,由于股骨骨折近端松质骨质量下降,术后负重锻炼股骨颈短缩、骨不连、内固定松动发生率较高,影响疗效。近来有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各型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术后股骨颈短缩、内固定松动、股骨颈螺钉切入髋关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单皮质固定用斜T型金属异形解剖钢板,该斜T型金属异形解剖钢板与DHS、空心钉组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粗隆间A2、3型等各型骨折,避免/减少术后股骨颈短缩、内固定松动退钉、小钢板断裂、髋内翻、卧床时间长、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连、股骨颈螺钉切入髋关节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斜T型金属异形钢板包括横臂和纵臂,横臂固定在纵臂的顶端,横臂向纵臂右斜角度37º,或横臂向纵臂左斜角度37º;横臂上设三个螺钉孔,两侧螺钉孔与中间螺钉孔呈5º内倾成角,均为带丝纹锁定螺钉孔设计;纵臂的中间部位不留螺钉孔,其尾部设计为多个双排单/加压锁定螺钉孔,3-4组/孔。
其中,横臂:宽为2.5-3cm;纵臂:长度为6-9cm,厚为2.0mm、2.5mm、3.0mm,锁定螺钉孔直径3.5mm。
其中,纵臂的尾部适度向后预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DHS、空心钉组合固定同一手术切口内采用斜T型金属异形钢板在股骨粗隆骨折线远、近端辅助单皮质骨内固定,进一步增加了骨折端稳定性,实现及早下床、负重,有效避免/减少股骨颈短缩、退钉、小钢板断裂、骨不连、股骨头切割伤等,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2、横臂向纵臂右斜角度37º,或横臂向纵臂左斜角度37º,角度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3、纵臂的尾部适度向后预弯,便于与股骨外侧皮质骨面贴合;
4、纵臂的厚为2.0mm、2.5mm、3.0mm,锁定螺钉孔直径3.5mm,较坚固,不易断板,避免断板风险。
5、纵臂的中间部位不留螺钉孔,其尾部设计为多个双排单/加压锁定螺钉孔,3-4组/孔,增加跨骨折线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横臂向纵臂右斜角度37º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横臂向纵臂右斜角度37º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横臂向纵臂左斜角度37º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横臂向纵臂左斜角度37º的示意图之二。
图中:1横臂,2纵臂,3螺钉孔,4锁定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该斜T型金属异形钢板包括横臂1和纵臂2,横臂1固定在纵臂2的顶端,横臂1向纵臂2右斜角度37º,或横臂1向纵臂2左斜角度37º;横臂上设三个螺钉孔3,两侧螺钉孔与中间螺钉孔呈5º内倾成角,均为带丝纹锁定螺钉孔设计;纵臂2的中间部位不留螺钉孔,其尾部设计为多个双排单/加压锁定螺钉孔4,3-4组/孔。
其中,横臂:宽为2.5-3cm;纵臂:长度为6-9cm,厚为2.0mm、2.5mm、3.0mm,锁定螺钉孔直径3.5mm。
其中,纵臂的尾部适度向后预弯。
本实用新型的手术过程是:取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枕,使身体冠状面与手术台约呈15°;于股骨大粗隆顶点向下5-6cm处向下取股外侧纵切口,约8 cm长,切开皮肤皮下及阔筋膜张肌,在股骨大粗隆止点下5mm处部分切断股外侧肌,远端纵向切开肌膜、肌束,向前剥离股骨骨膜至骨折处,显露骨折近、远端;解剖复位后根据稳定度临时打入1-2根克氏针固定骨折端,于股骨粗隆骨干交界处及向下2.0-2.5cm处向股骨颈130º方向平行打入2根直径2.5mm克氏针;常规DHS、空心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近、远端稳妥后,于大腿前外上方近大粗隆水平取一纵向小切口,约8mm长,血管钳分至股骨粗隆近折端,前方骨皮质处,根据左右选择相应斜T型异形解剖钢板稍塑形后贴合于股骨粗隆近、远折端,长钻头经钻头导向器钻孔,拧入单/双皮质固定螺钉;去临时固定克氏针,粗隆下扩孔获得的骨泥植于斜T板固定骨折处,关闭术口,置硅胶管一根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