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实验大鼠经口气管插管的定位评估防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70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实验大鼠经口气管插管的定位评估防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鼠经口气管插管,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实验大鼠经口气管插管的定位评估防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大鼠麻醉后根据实验需要进行气道管理,可以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的方式进行辅助呼吸。许多实验中的大鼠麻醉一般较浅,保持基本的咽喉神经反射,气管插管进入后大鼠声门关闭,气管插管容易滑入邻近的食道,造成通气失败。因此,很有必要在大鼠气管插管后进一步进行定位评估,确保插管在大鼠的气管管腔中。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插管在大鼠气管中可能发生滑脱、移位、分泌物堵塞等意外,根据实验具体情况,需要重复观察、明确插管在位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实验大鼠经口气管插管的定位评估防逆流装置,确保气管插管位于大鼠的气管管腔并保持通畅,在大鼠呼气周期内从定位评估部件逸出的气泡易于观察,在大鼠吸气周期内防止液体从定位评估部件中发生逆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实验大鼠经口气管插管的定位评估防逆流装置,包括插管、转接头、三通接头、导气管、开关和气泡筒,所述插管与转接头的前端连接,所述转接头的后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连接呼吸机,所述导气管的前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连接、后端与气泡筒连通,所述气泡筒内部设有横截面呈圆形、纵截面呈梯形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孔径小的端口与导气管连通、孔径大的端口为出泡口,所述导气管上安装有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管通过螺纹结构与转接头的前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管通过过盈配合的结构与转接头的前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接头的后端为乳胶头,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插入到乳胶头内部并与转接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三通接头呈“卜”字形,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三端口位于侧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管的末端设有一对对称的手持柄。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管的末端、手持柄的后面对应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手持柄之间存在间隔并形成卡槽结构。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对对称的手持柄之一、后面对应设置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泡筒的侧面设有固定夹脚。

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三通接头将插管、呼吸机和用于定位评估的气泡筒连接,插管经口插入到大鼠的咽喉处声门以下,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将气泡筒的出泡口刚好没于水面之下,通过观察气泡筒的气泡逸出情况以及将气泡筒略提出水面,表面张力在出泡口自然形成水膜,通过观察水膜的起伏状况,从而判断插管插入到大鼠咽喉的位置是否正确或者插管是否发生堵塞,方便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插管插入到大鼠的气管管腔中并保持通畅;气泡筒内部的气流通道设计为横截面呈圆形、纵截面呈梯形的圆台状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大鼠呼气时在出泡口的位置观察到气泡逸出,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大鼠吸气时水沿着气泡筒和导气管发生逆流;这种三通管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在实验操作中随时评估插管的在位情况,以防移位或分泌物堵塞造成的通气失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泡筒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泡筒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管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实验大鼠经口气管插管的定位评估防逆流装置,包括插管1、转接头2、三通接头4、导气管5、开关6和气泡筒8。

插管1的末端设有一对对称的手持柄3,手持柄3呈蝶翅形,方便插管时操作人员进行持握,易于插管操作。插管1的末端、手持柄3的后面对应设有挡板7,挡板7与手持柄3之间存在间隔并形成卡槽结构,该卡槽结构与大鼠的门齿相匹配,用于卡住大鼠门齿,有利于防止插管1插入后发生滑脱或者移位。作为优选,只在一个手持柄3的后面对应设置挡板7,如图4所示,既方便手持柄3的持握,又能够对大鼠的门齿进行固定。手持柄3与挡板7间的适度距离可以适用于两种不同的插管1插入深度。

插管1与转接头2的前端连接,两者可以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也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三通接头4呈“卜”字形,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三端口位于侧边,转接头2的后端为乳胶头,三通接头4的第一端口插入到乳胶头内部并与转接头2连通,三通接头4的第二端口连接到呼吸机,用于提供大鼠呼吸所需要的气体。

导气管5的前端与三通接头4的第三端口连接,其后端与气泡筒8连通,如图2和图3所示,气泡筒8内部设有圆台状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横向截面呈圆形,纵向截面呈梯形,气流通道的孔径小的端口与导气管5连通,另一端孔径大的端口为出泡口。气泡筒8的气流通道设计成孔径差异大的纵向梯形结构,一方面在大鼠的呼气周期内,出泡口容易形成连续的气泡,方便实验人员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增大了气流通道的容积,使得在大鼠的吸气周期内,回吸液体滞留在气泡筒8内部,从而防止液体沿着导气管5发生逆流进入大鼠气道。导气管5上安装有开关6,开关6用于三通接头4连通呼吸机时关闭导气管5。开关6的选用以质量轻为优,降低该装置后端的重量,方便整个装置的固定。

该装置在使用时,先将三通接头4的第二端口用橡皮塞塞紧;再将转接头2与三通接头4连接,将导气管5与三通接头4连接;将内部套有针芯的插管1经大鼠口腔插入到气管管腔中,拔出针芯,再将插管1与转接头2连接;将尾端的气泡筒8的出泡口刚好没入水平面之下,观察伴随大鼠呼吸,出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提出气泡筒8,观察出泡口的水膜是否存在与大鼠呼吸节奏一致的起伏变化;插管1定位完毕后,将三通接头4的第二端口连接呼吸机,为实验大鼠提供气体辅助呼吸,并在实验操作中随时评估插管1的在位情况,以防移位或分泌物堵塞造成的通气失败。为了方便气泡筒8固定于盛水容器的边沿,气泡筒8的侧面设有固定夹脚,方便操作。

若在大鼠的每个呼气周期内,出泡口连续逸出数个气泡,与大鼠呼吸的节律一致,则说明插管1的插入位置良好,气道通畅;若每个呼气周期内出泡口未见气泡逸出,提出气泡筒8可见出泡口位置的水膜发生起伏,表明插管1定位欠佳、插管1进气口周围气道分泌物较多或者大鼠气管痉挛导致插管1进气口贴壁,需要对插管1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果既未见气泡逸出、出泡口水膜的起伏不明显或者偶尔逸出1-2个与大鼠呼吸节律无关的气泡,表明插管1定位错误或者插管1进气口完全被分泌物堵塞,需要重新进行插管或者对大鼠的气道进行清理,确保插管1插入到大鼠的气管管腔中并保持通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