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杀菌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5919阅读:1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解杀菌喷雾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解杀菌喷雾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杀菌消毒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人们常用化学灭菌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采用这种灭菌消毒剂有效成分损耗大,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并且在消毒物表面有残留物,消毒后须进行二次清洗。

鉴于化学灭菌消毒剂的危害性,又开发了通过电解水产生杀菌水的电解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杀菌喷雾器,就地取材,能将水源电解生成杀菌水,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解杀菌喷雾器,其特点是,包含:

电源基座,其设有一对导电电极;

可分离插设在电源基座上的电解喷雾部件,其包含:

喷雾本体;

第一底座,其位于喷雾本体底部,且与喷雾本体连为一体;

电解组件,其插设在第一底座中,且与一对导电电极对合并电路连接,使得第一底座中的水电解。

所述的电源基座包含一凸台,一对所述的导电电极设置在凸台上。

所述的电解组件包含:

第二底座,其底部开设有一凹槽;

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负电极设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槽口,槽口的两面侧壁间隔设置;正电极设置在负电极槽口中,正电极分别与负电极槽口的两面侧壁间隔设置,使得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形成电解区域。

所述的凹槽与凸台相适配,当所述的凹槽与凸台对合时,使得所述的正、负电极与导电电极电路连接。

所述的第二底座插设在第一底座的底面,且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面中间部位设有若干道开口,水流经过所述开口进入至电解区域。

所述的第一底座与喷雾本体连接位置处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就地取材,能将水源电解生成杀菌水;

2、用自来水电解不添加其他化学成分;

3、各种细菌和病毒,霉,有害化学成分清除率99.9%

4、腥臭,烟味,氨气味,清除率10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杀菌喷雾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底座与电解组件装配结构图;

图3为电源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电解杀菌喷雾器,包含:电源基座1,其设有一对导电电极11;可分离插设在电源基座上的电解喷雾部件,其包含:喷雾本体2;第一底座3,其位于喷雾本体2底部,且与喷雾本体2连为一体;电解组件4,其插设在第一底座3中,且与一对导电电极11对合并电路连接,使得第一底座3中的水电解。

上述的喷雾本体为市面上常用的喷雾设备,其原理为按压手柄,使喷雾本体内的液体呈雾状喷出去,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的电源基座1包含一凸台12,一对导电电极11设置在凸台12上。

上述的电解组件包含:第二底座41,其底部开设有一凹槽;设置在第二底座41上的正电极411和负电极412,所述负电极412设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槽口,槽口的两面侧壁间隔设置;正电极411设置在负电极槽口中,正电极411分别与负电极槽口的两面侧壁间隔设置,使得正电极411与负电极412之间形成电解区域。其中正电极411采用钌铱阳极;负电极412采用钛金属材料制成,负电极412槽口的侧壁与正电极41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大于0.5毫米小于等于1毫米。

上述的凹槽与凸台12相适配,当所述的凹槽与凸台12对合时,使得所述的正、负电极(411、412)分别与导电电极11电路连接。

上述的第二底座41插设在第一底座3的底面,且所述第一底座3的顶面中间部位设有若干道开口31,水流经过所述开口进入至电解区域。

上述的第一底座3与喷雾本体2连接位置处设有密封圈。

上述的第一底座3与第二底座41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使用时,请配合参见图1-3,日常自来水进入到电解区域,当经过正电极411和负电极412之间,对日常自来水进行电解,电解出水中的OH-、HOCL、CLO2、O2、O3,从而使原本日常的自来水具有杀菌作用,最后对准需要杀菌的设备(如手机),通过喷雾本体将杀菌水喷射到对应的设备上,进行杀菌清洁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杀菌喷雾器,就地取材,能将水源电解生成杀菌水,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